全台每年6千例動脈阻塞截肢 久坐小腿發冷痠麻快就醫

上班族久坐容易讓靜脈血液流通不易,若形成血栓可能阻礙動脈血液灌流,導致阻塞最嚴重恐導致截肢。(圖/NOW健康製作)

文:陳敬哲(NOW健康) 

年近60的陳先生最近這一兩年來,總覺腳底小腿發冷、痠麻,奇怪的是,腳毛還會脫落,年輕時小腿毛濃的嚇人,現在卻是光禿一片,日前因為走路疼痛、下肢無力,至復健科就醫,但病情不見好轉,被轉介至心臟科,檢查確診為下肢動脈栓塞。


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柏森表示,動脈阻塞是指斑塊或血栓堵住動脈血管,影響血液的流通,例如,腦中風、心肌梗塞和心臟血管阻塞等急重症,但也可能出現在肢體周邊血管,且因症狀較輕微,容易被忽略。


周邊血管阻塞最常發生於下肢深層靜脈、下肢動脈,下肢深層靜脈阻塞症狀為組織瘀血、肢體嚴重水腫、皮膚潰爛發炎等現象。下肢動脈阻塞輕者肢體末梢疼痛、間歇性跛行,重者將導致肢體有傷口、壞疽,甚至必須截肢。


資料統計,台灣1年約有8,000例截肢手術,其中6,000例為動脈阻塞而截肢,術後住院期間68天內死亡率達18%,即使順利出院,1年內死亡率高達34%。


「久坐久站族應注意靜脈血栓栓塞」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洪俊聲說,靜脈比動脈更容易形成血栓,原因為血流較動脈慢,如為淺層靜脈性栓塞,就是常見的靜脈曲張,至於深層靜血栓,相對恐怖,治療棘手。


當靜脈的血流緩滯或被血栓阻塞時,深層靜脈血液積在下肢血管,此時,腳部細胞組織腫脹,造成下肢冰冷、疼痛,且皮膚出現微小的出血紅點,如果組織過度腫脹,阻擋動脈血液灌流,皮膚就會發紫發黑,需緊急就醫,否則恐得面臨截肢厄運。


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陳志成說,以往血管阻塞性疾病被們認為是老年疾病,但近年來卻有年輕化現象,原因為年輕族群不運動、習慣久坐、慣性熬夜及嗜吃高油脂食物,導致血液濃稠、循環減緩,以致血管容易粥狀硬化,甚至產生血栓。


如何避免下肢深層靜脈栓?陳志成提醒,切勿久坐久站,平常應該多喝水,養成運動及良好生活習慣,飲食均衡且清淡,冬天氣溫低,應注意保暖。如覺下肢無力、冰冷,走路不舒服,務必立即就醫。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