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鷗進入繁殖季 海保署籲淨灘、遊憩多留意

小燕鷗繁殖季開始了!海保署提醒淨灘活動多留意。(圖/海保署提供)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4 月 27 日訊】每年4到7月是小燕鷗的繁殖季,在台灣本島蘭陽溪口、桃園沿海、彰化崙尾、嘉義布袋以及離島金門、澎湖等地,都可發現小燕鷗偏好在海岸開闊的砂礫地築巢,海洋保育署提醒民眾,在從事淨灘或其它海岸活動時,應多加留意,以避免打擾或誤傷小燕鷗家族。

剛孵化的小燕鷗雛鳥。(圖/澎湖縣政府提供)
剛孵化的小燕鷗雛鳥。(圖/澎湖縣政府提供)

海保署表示,小燕鷗廣泛分布於歐洲、非洲、亞洲及澳洲等地,全球族群約有19萬至41萬4千隻,其中,台灣可見的屬於Sternula albifrons sinensis亞種,此亞種分布於中國東北至華南、日本、菲律賓至澳洲等地,在臺灣則終年可見,為我國野生動物保育法所列之珍貴稀有保育類海洋野生動物,常單獨或結群在海岸、河口、沼澤、魚塭及鹽田等濕地環境活動。

棲息於海岸上的小燕鷗。(圖/澎湖縣政府提供)
棲息於海岸上的小燕鷗。(圖/澎湖縣政府提供)

海保署指出,4至7月為小燕鷗繁殖期,每窩卵數為1至3枚,孵卵期約17到27天。小燕鷗偏好在海岸開闊的砂礫地築巢,會由雌雄鳥輪流孵卵和育雛,育雛期約20到24天。目前牠們在海岸繁殖區的主要威脅來自於人類活動、遊蕩犬隻和工程施工等。

為了解台灣本島小燕鷗族群數量與分布情形,釐清其族群壓力,海保署自今年度起進行全台小燕鷗監測調查,並藉由追蹤發報器進行繁殖個體的移動路線與範圍追蹤。

裝上發報器的小燕鷗。(圖/國立臺灣大學提供)
裝上發報器的小燕鷗。(圖/國立臺灣大學提供)

海保署呼籲,近年民眾海洋保育意識提升,積極參與淨灘等海岸活動,但由於小燕鷗繁殖地主要在濱海的沙灘或是礫石地上,為了保護小燕鷗家族,請民眾於4至7月繁殖季節進行海岸活動時,務必多加小心留意,讓小燕鷗雛鳥可以安心成長,共同守護海洋生物資源。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