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喘」就不是氣喘?別讓錯誤觀念誤了氣喘控制!

國民健康署提出幾點氣喘常見的迷思,呼籲民眾建立正確的氣喘認知,才能有效控制氣喘症狀。(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文:王詩茜(NOW健康)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未滿12歲氣喘兒童,氣喘盛行率為5.6%,而1年內因為氣喘發作,而至急診就醫有9.2%;12歲以上氣喘患者,有22.6%1年內氣喘曾發作過,其中17.2%未依醫師指示定期回門診追蹤。


國民健康署提醒,氣喘患者對於疾病的自我管理不應輕忽,氣喘是1種可達嚴重程度的慢性病,氣喘患者的呼吸道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易受刺激物影響,若控制不佳氣喘易反覆發作,嚴重時更可能會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今年世界氣喘日為5月5日,為避免氣喘患者對氣喘的迷思影響疾病控制,全球氣喘倡議組織(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將今年世界氣喘日宣導主題訂為「揭開對氣喘的迷思(Uncovering Asthma Misconceptions)」,呼籲民眾建立健全的氣喘知能,才能有效控制氣喘,不受疾病威脅。


氣喘迷思不可信 別讓錯誤觀念誤了氣喘控制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惟透過正確的了解氣喘,才能有效幫助自己穩定控制氣喘,享有健康生活品質。


Q1:沒有喘就不是氣喘?


由於氣喘發生的臨床症狀包含慢性咳嗽且往往合併有痰音,因此即使不覺得喘,但咳嗽斷續2至3星期以上未見改善時,需考慮氣喘的可能,應進一步接受臨床專業醫師評估,儘早控制。


Q2:吸入類固醇副作用大應該少使用?


氣喘治療的藥物非常多種,其中吸入性類固醇是治療及預防氣喘發作的重要慢性保養藥物,與口服類固醇在用藥方式和使用劑量上不同,只要了解藥物作用及使用方法,遵照醫囑正確使用氣喘藥物及吸藥技巧,可以不必過度擔心產生副作用(如:月亮臉、水牛肩)。


Q3:氣喘是1種兒童疾病,隨著年齡增長就會消失?


彰化基督教醫院林慶雄副院長表示,根據相關研究指出由診斷出氣喘的年齡分佈來看,氣喘可以發生在0至76歲的所有年齡層,因此氣喘不是兒童特有的疾病,而針對兒童氣喘在長大後是否會消失,目前並沒有確切的答案,有研究顯示兒童氣喘於青春期消失的比例約16%至60%。


Q4:氣喘患者不可運動?


氣喘若控制得當便不會因運動而誘發,但若活動激烈或太興奮仍會些許咳嗽,便表示氣喘沒有完全的控制好,運動前做10~15分鐘暖身運動也比較不會誘發,所以只要注意小細節一樣可以快樂運動。


氣喘自我管理 3招永保安康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氣喘患者除照護不迷思外,也要做好自我管理,提供管理3招遠離氣喘永保安康:


▸第1招:遠離誘發因子不可少


氣喘患者可透過定期清潔居家環境、外出配戴口罩及拒絕週遭菸害等,避免碰觸誘發因子(包括:塵蟎、灰塵、花粉、氣溫急遽變化、冰冷食物、病毒感染及二手菸、三手菸、空氣汙染等因素)。


▸第2招:定期回診正確規律用藥不害怕


氣喘患者應依照專業醫師指導正確使用吸入性藥物,使藥物進入肺部發揮療效,並且定時回診遵醫師處方規律用藥,不可因害怕副作用或無症狀就擅自停藥。


▸第3招:自我監測好放心


國民健康署引用GINA的資料,提供氣喘患者簡易的氣喘控制評估量表(如下圖)檢視自己氣喘控制狀況,讓患者自我掌握疾病更安心,即使是控制不佳時,也能警惕自己應與醫師討論,不錯過正確治療時機。

氣喘控制評估量表。(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圖/NOW健康製作)
氣喘控制評估量表。(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圖/NOW健康製作)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