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端午詩 一窺大唐宮廷過節景象

端午節到了,除了吃喝、遊樂、避疫之外,端午節也是賦詩團聚賞景的好時光。(pixabay)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6 月 14 日】(文/文雅)端午節到了,小朋友最愛的是立雞蛋、划龍舟;婆婆媽媽們忙著洗粽葉、包粽子,祭拜祖先;而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家,則是將驅五毒、戴香包及噴雄黃列為首選,加強防疫。然而,除了吃喝、遊樂、避疫之外,端午節也是賦詩團聚賞景的好時光。唐朝鼎鼎有名、在位最久、最長壽的皇帝─唐玄宗,就曾經寫了一首端午詩,描寫千年之前,君臣在大唐皇宮內共聚一堂,歡渡端午的景象。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麴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詩意譯

雖然端午節已經接近炎熱的盛夏,然而時局清平安樂,日子顯得寧靜悠長。

鍋內已備妥漬鹽的梅子,大家在歡飲中,互相開懷傳杯勸酒。

這些習俗是古人留下的,到現在,已經有久遠的歷史了。

今朝此際,窗邊的木槿枝葉茂密;水畔的蘆草散發樸質的芬芳,令人分外心曠神怡。

衷心期望百姓們與天地同壽,群卿眾臣能共保國運昌隆。

大家都能忠貞不二,德行定將流芳後代。

端午詩解析

唐朝鼎鼎有名、在位最久、最長壽的皇帝─唐玄宗,曾經寫了一首端午詩,描寫千年之前,君臣在大唐皇宮內共聚一堂,歡渡端午的景象。(公有領域)
唐朝鼎鼎有名、在位最久、最長壽的皇帝─唐玄宗,曾經寫了一首端午詩,描寫千年之前,君臣在大唐皇宮內共聚一堂,歡渡端午的景象。(公有領域)

這首詩是唐玄宗在端午節時,欣慰於百姓安居樂業之餘,與大臣們杯酒同歡,為天下百姓祝願,並勉勵眾臣忠心報國的詩作。

詩的開頭二句,點出時間端午時序,大唐社會民情安樂平和的情景。

詩的三到六句則勾勒端午節日,君臣同歡,眼前的鹽梅、麴櫱酒乃古人流傳下來的習俗,字裡行間,有思古之幽情。

詩的七、八句寫到眼前的植物槿、蘆,借景抒情,寫當前的榮景與賢良群集的美好,後面四句表達身為一國之君,為天下百姓祈願,並希望君臣同心,後代子孫必將承襲祖輩忠貞的德行,流芳後世。

全詩以低調簡靜的方式,描繪宮中清歡的端午情景,也謙和的表現出玄宗對於自己施政有成,國泰民安的喜悅之情。

鹽梅、木槿與蘆花

唐朝是一千多年前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這首詩描寫君臣在皇宮中共飲、啖美食過端午的場景。詩中,當令的食物與植栽,不是粽子、雄黃與菖蒲,而是鹽梅與木槿、蘆草。讀之令人深感好奇,也為之耳目一新。

「望梅止渴」的故事,生動說明了梅子生津解渴的功用。梅子拌鹽醃漬後,具有殺菌防腐功能,並且對於發燒退熱、止咳、中暑,都有顯著的療效。以前日本人行軍打仗,或長途跋涉時,都會隨身帶著鹽梅,不僅可以恢復體力,在吃壞肚子、中暑,以及無法尋醫問藥的急難時,都被視為足以拯救性命的食物。梅子含有檸檬酸,有著殺菌、調理腸胃和消化解毒的作用,所以很多日本家庭主婦,在夏天製作便當時,都習慣放進一顆梅子,既可以當作天然防腐劑,也可以開胃、預防痢疾,甚至解除中暑的不適。當身體虛弱時,可以做鹽梅粥,既清淡又滋補,對恢復元氣,特別有效,可以說是守護家人的完美藥食。

木槿花代表強韌的生命力,象徵歷盡磨難而矢志彌堅,性格念舊、重情義。(pixabay)
木槿花代表強韌的生命力,象徵歷盡磨難而矢志彌堅,性格念舊、重情義。(pixabay)

詩中還提到木槿與蘆葦兩種植物。木槿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形像鐘,有紅、白、紫等顏色,花期在初夏至中秋期間,將花卉不多的夏天,點綴得多彩多姿。不過,槿花朝開夕落,古人以槿花形容世事滄桑、瞬息萬變。然而,白居易詩句「槿花一日自為榮」則讚美槿花,即使開得短暫,但每一次凋落都是為了下一次絢爛的綻放,一如太陽朝升暮落,輪轉不息。當今的花語中,木槿花代表強韌的生命力,象徵歷盡磨難而矢志彌堅,性格念舊、重情義。

木槿的莖纖維還可以拿來造紙或做蓑衣,晒乾的莖皮、根、花、葉均可入藥,具有消熱、利溼、解毒、止癢,治腸風、痢疾疥癬和痔瘡等病症,是中醫常用的藥物。整株木槿幾乎都可拿來利用,白色的花甚至可食,是難得美麗又實用的花木!

蘆葦則多生長於溪流兩岸或沼澤溼地,屬於多年生禾本植物,具有耐寒、耐旱、抗高溫等多種特性。葉子、根莖,花朵都能作為飼料餵養家禽,還能入藥、清熱、止吐、生津等。莖皮細緻光澤,可編織蘆簾、蘆蓆,或加工製成紙張。蘆花盛開時,水岸一片蒼茫搖曳的情景,更是如詩境般悠遠。

詩中滋味長

唐玄宗的端午詩,沒有描寫節日的喧鬧繁華,卻將滋味久長的鹽梅,樸質實用的木槿、蘆草等植物入詩,不落俗套的表達其重視內涵德馨的意蘊,平淡中有真味。

一首端午詩,讓我們窺見大唐宮廷過節的清景,也讓我們見識了唐玄宗不凡的胸懷格局。@

(新唐人亞太台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原文標題及網址)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