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與經濟如何平衡?英國解封台灣借鑑?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7 月 21 日訊】今天的疫情透視,連線前台北榮總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鄭元瑜, 台灣防疫三級警戒有望在7月26號後降級,防疫指揮中心打算採取「緩坡式降級」,如果觀察到有任何疫情爆發可能性,就重新緊縮。對比英國例子,解封後的英國,單日確診人數已來到五萬;而英國已經取消公共場合戴口罩、社交距離,甚至連夜店都開放。請教鄭醫師,兩相權衡防疫與經濟,英國經驗,有哪些是台灣可以警惕與學習的?

前北榮感染科主治醫師 鄭元瑜:「英國的解封在媒體上可以看到很多批評的聲音,也有許多專家學者反對解封,因為解封之前,英國的病例數就已經在快速上升,之後就只會上升的更快,住院人數和死亡人數雖然因為疫苗的普及比較緩和,但是也會持續上升,這看起來是一個比較糟糕的政策。

但是英國政府說明根據這個模型的預測,解封並沒有一個最佳時機,他們政府盤算大概是說,既然如此的話,乾脆現在就解封還能夠保護經濟。那是什麼意思呢?因為英國疫苗已經普及,那先前累積的感染人數也有550萬人,所以打過疫苗和感染過的人佔了很大比例之後,目前沒有免疫力的人口,也就是你沒打疫苗也沒感染過,也加上說打了疫苗,但是沒有產生足夠抗體人群,這整個比例會越來越少。這一群人隨著時間,他慢慢的會去染上病毒,有解封的話,就是說增加很快,可是你繼續封鎖的話,也會成一個緩慢的成長趨勢,增加到了一個達到群體免疫的門檻,整個社會就正式的可以和病毒和平共存了,那也就是說,因為他們全國是已經到快要到這個門檻了,所以模型才會有這樣的預測結果。很多國家他是離這個門檻還是根本沒有本錢去拚這一場豪賭。支持者就會認為說,既然模型預測,你不管現在或三個月或六個月之後解封,累積的重症、死亡案例數都差不多,那乾脆現在就解封吧,所以說西方人崇尚所謂的科學,強調數字,有時候會讓人比較不能接受,很多專家也不接受。

但是另一方面來講,不去把數字算清楚,那麼最後經濟數字的下滑,最後也反應到國民的健康惡化,還是會產生其他的死亡數字。所以要去全盤考慮各種人群,包括說免疫低下的人、年齡低還不能打疫苗的人、各種原因不願意打疫苗的,還有經濟生活受到嚴重打擊的人群,這個是需要智慧。大家知道說平靜善意是離智慧比較近,爭吵惡意的就比較不會有智慧,這個是台灣將要面對的問題,就什麼時候才能讓經濟受到衝擊的行業來恢復活力。

英國目前要注意的是,第一個它案例快速上升的話,醫療量能會不會跟不上。夏天解封的好處就是,到了冬天案例會比較少,讓醫療量能可以專心對付冬天心臟病、細菌性肺炎、流感這些問題。但會不會夏天就已經疫情嚴重到說,醫療要超載要注意。第二個是說雖然不管解不解封,長期累積的感染者的數字差不多,但是解封造成案例快速增加的話,會不會造成新的病毒突變種快速產生,這個要密切注意。第三個是有一些不妨礙經濟活動防疫限制,尤其是戴口罩,英國都一定全部解除掉,這個可能反映出西方文化,也有他一些比較不理性的心理因素啦,他們排斥口罩。台灣也要借鑒,在政策的推動上,要顧及民眾心理上的阻力,要多溝通理性的面對困難。」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