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護照?歐洲民眾反彈大!防疫成效受議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7 月 27 日訊】今天的疫情透視,連線前台北榮總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鄭元瑜,鄭醫師好!上週,超過16萬法國民眾走上街頭反對「疫苗護照」,這項計畫政府嚴格限制未接種疫苗者,不得進入餐廳和公共場所,引發民眾上街抗議。在台灣部份,指揮中心表示目前不會採行疫苗護照,會與專家討論,尋求兼顧疫苗人權的平衡作法。請教鄭醫師對國際社會對疫苗護照正反聲浪的觀察。

前北榮感染科主治醫師 鄭元瑜:「對於抗議者來說,他們覺得自由受到侵犯就不能忍受,政府因為疫情,他只有兩種選擇,一個是注入不想要接收的疫苗,另外一個就是限制日常生活的某些權利,包括上餐廳、看電影。和封城比起來,這種有差別的對待方式,跟容易引發不滿,就會去想說,在未來會不會有更多對自由的限制,更多了一些強制性措施去,去讓人家接受一些,我不想接受的藥物或者疫苗。

尤其是現在COVID的疫苗,它長期的安全性資料是還沒有建立,而且阻斷傳染的能力也是有限,這樣的背景下,還有一個利弊的得失討論的空間,在政策上有強制傾向的時候,就容易產生衝突。尤其是說,歐美一直有一派反疫苗的團體,他就是反對任何的疫苗,包括像台灣已經長年的全國性施打的很多疫苗,他們也提出了一些理論跟一些證據。

因為有一些是水準比較低的,出現了一些明顯的錯誤,所以一直以來就被主流的學術界,被他們批評跟排擠。當COVID疫苗問世的時候,當然會有合理的學術界去質疑疫苗的證據,但是民眾就會和一些,比較沒有什麼沒有科學性的反疫苗的論述,結合在一起。就會造成所謂的主流醫學界,去加大攻擊反疫苗的言論。對於一些持合理懷疑科學證據的學者來講,他們在學術界就要冒著更大的壓力,才能去發表言論,其實這樣是違反了學術界求真的初衷。而且一般的民眾也很難從這種理論的爭議中,去獲得正確的資訊,兩派民眾的分歧也會越來越大。

其實防疫視同作戰,某些職業像是第一線的防疫人員就好像戰場求生一樣,求生是首要考量。所以說主管強制相關人員去施打疫苗,就有點像戰場上這樣有強制的正當性。

但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好像全民去打疫苗,然後感染的人數比較多,也沒有關係,因為他還是可以把重症跟死亡人數壓低,慢慢解除封鎖的過程中,經濟重新啟動是比較省事的方式。而且在醫療福利普及的國家,大量的染疫重症病患,也就增加了社會福利經費的負擔,也容易引起群眾對疫苗的論戰,考慮到這種財政的負擔。這種大政府高福利的政策,其實是對應著個人的自由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值得我們去思考。

防疫不能只靠疫苗,而且政府他不能去強迫每一個人,都相信疫苗的長期安全性,這是大家都還沒有辦法確定的,FDA 也只給他緊急授權使用,所以是不是適合在這種情況下用強制的政策,或者是類似強制的政策,來推動疫苗。」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