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體周圍發炎如同牙周病 牙醫師剖析植牙失敗關鍵因素

鍾文宸醫師指出,若口腔清潔習慣不良,牙周病有很高的機率會復發,導致植牙後的使用年限縮短,唯有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才能讓植牙和自然牙使用長久。(圖/牙醫診所提供)

文:楊芷晴(NOW健康) 

植牙技術發展至今已相當成熟,成功率幾乎可達9成以上,但根據臨床醫學統計,約43%的植牙患者術後會出現植體周圍軟組織發炎的狀況,還有22%植牙患者可能發生更嚴重的植體牙周炎,多數元凶其實來自於口腔清潔不當,而植體周圍的骨頭倘若流失嚴重,則植體失敗率也會大幅提高。


植體周圍發炎 如同自然牙罹患牙周病


牙醫診所鍾文宸醫師解釋,植體周圍發炎就像是自然牙罹患牙周病一樣,都是受到牙菌斑侵蝕所致。口腔內每天會產生新的細菌,即便牙周病治療穩定,若口腔清潔習慣不良,牙周病有很高的機率會復發,導致植牙後的使用年限縮短,唯有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才能讓植牙和自然牙使用長久。


鍾文宸醫師進一步說明,牙周病是一種牙齦遭細菌感染的慢性病,罹患初期不會感到疼痛,而牙齦紅腫出血,常被誤認為是因為火氣大、睡眠不足,時間一久,自然牙旁邊的骨頭和牙齦都遭受細菌破壞,就會導致牙齒鬆動、嚴重甚至脫落。牙周病患者若有缺牙時,雖然可以藉由植牙重新補足空缺,但前提是必須先控制好牙周病,經過治療回復穩定的健康狀態時,才建議進行植牙。

鍾文宸醫師說明,若口腔清潔習慣不良,牙周病有很高的機率會復發,導致植牙後的使用年限縮短。(圖/牙醫診所提供)
鍾文宸醫師說明,若口腔清潔習慣不良,牙周病有很高的機率會復發,導致植牙後的使用年限縮短。(圖/牙醫診所提供)


除了控制牙周病 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也是植牙成敗關鍵


牙周病治療時間長短,需視患者嚴重程度與配合度來決定,通常初期牙周病至少需治療3個月以上,牙醫師會用超音波震盪器清除牙齦與牙齒交接處的牙結石,再用手操作器械進行深度清潔,術後加上患者切實配合口腔清潔,牙周病多能獲得良好改善。


而在進行植牙前,患者必須多與醫師溝通並全面評估身體健康狀況,鍾文宸醫師指出,除了先控制牙周病以外,還需要審慎評估糖尿病患有無控制好血糖、有無抽菸及接受過頭頸部放射線治療,或者是否正在服用骨質疏鬆及抗凝血的藥物等,都是影響日後植牙成功率的關鍵因素。


鍾文宸醫師在門診中就曾遇過1名35歲的上班族女性,過去總覺得自己有嚴重口臭、刷牙也會流血,不太敢張口跟別人說話,無形中影響到人際關係,直到終於鼓起勇氣就診,診察後才發現是因為罹患了全口嚴重牙周病,每顆牙齒覆蓋厚厚的牙結石,牙齒更因為發炎而鬆動,前後治療約1年,所幸多數牙齒的骨頭都得以保留,也變得更穩定,最後僅拔除1顆嚴重的牙周病齒進行植牙。回想當時若患者再拖延治療,如今很可能難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鍾文宸醫師指出,進行植牙前,患者必須多與醫師溝通並全面評估身體健康狀況。(圖/牙醫診所提供)
鍾文宸醫師指出,進行植牙前,患者必須多與醫師溝通並全面評估身體健康狀況。(圖/牙醫診所提供)


逾9成台灣人有輕重不一的牙周病 做好口腔清潔不能馬虎


鍾文宸醫師認為,不論是牙周病治療期間或是植牙後,都必須做好口腔清潔、不能馬虎,建議三餐飯後及睡前都應落實刷牙程序,並藉由牙間刷或牙線輔助。正確的刷牙方式應為牙刷朝牙齒和牙齦成45度角清潔,2至3顆牙齒橫向來回刷約10至20次,從上排牙齒的外側、內側到咬合面,再依序進行下排牙齒清潔,最後加上牙間刷從外側到內側仔細清潔牙縫,才是完整的潔牙流程。


最後,鍾文宸醫師提醒,逾9成台灣人有輕重不一的牙周病,若發現刷牙流血、有明顯口臭時,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牙周病越早發現、療程越短,效果也較好。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