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電視台報導中共威脅 台灣堅持民主自由

瑞典電視台報導中共威脅,台灣堅持民主自由。駐瑞典代表姚金祥(右二)也親自到電視台受訪,他認為,近日頻繁的軍機擾台,是因為中共當局想在國慶日做出宣示。資料照。(圖/翻攝自駐瑞典代表處官網)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0 月 18 日訊】瑞典電視台(SVT)昨天(17日)在新聞分析節目Agenda中,針對中國對台威脅做深入分析,訪問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吳怡農及駐瑞典代表姚金祥,報導台灣堅持民主自由的生活。
中國軍機擾台的新聞在瑞典引起許多關注,瑞典電視台最重要的深度新聞節目Agenda昨天播出「中國加重對台威脅」(Kina trappar upp hoten mot Taiwan)專題,報導台海衝突,分析近年衝突升高的可能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後果。
報導以兩個瑞典關注的問題出發:中國是否會侵略台灣?若是,美國是否會出手相助?
節目首先訪問吳怡農,他從台北市密度極高的地下防空設施,帶領觀眾窺探台灣面對的軍事威脅。
吳怡農在訪問中表示,中共近20年來持續增進軍事設備,準備侵略台灣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報導也點出中國威脅不只是軍事,在科技、經濟甚至環境方面都對台灣造成威脅。兩位馬祖漁民告訴記者,中國抽砂船在台灣經濟海域造成環境破壞,近年來在沿海的漁獲明顯變少了。
對於台灣與中國如何走到今日的局面,專題報導中也稍作介紹,從國共戰爭到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美國與聯合國承認中共政權之後,台灣就成了不被大多數國家承認的國家(state),而中共多年來也一直都對台宣稱主權,但未曾像現在一樣激烈。
總統蔡英文在今年雙十國慶有關軍事防禦台灣的致詞也被剪入報導中,表達台灣不願走向中國所設定的非民主、自由路徑,不願失去2300萬人的主權。
駐瑞典代表姚金祥也親自到電視台受訪,他認為,近日頻繁的軍機擾台,是因為中共當局想在國慶日做出宣示。
姚金祥指出,面對中國統一的威脅,台灣以努力維持現狀作為回應,維持台海和平。這個現狀是,台灣從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台灣人民長期生活在自由及民主體制下,不想成為中國一部份,也不願中國強迫用不同的方式生活。在香港經驗後,一國兩制並非選項。
他說,台灣一直希望可以跟中國以對等地位討論未來,然而,這個希望卻因為中共越來越專制而離現實越來越遠。唯有堅定的嚇阻力量,才能維持和平,而這也是台灣正在做的。
姚金祥在節目中表示,若中國對台動武,他不願指導其他國家如何行動,但中國必須要審慎思考對台灣動武的可能代價,還要考慮地緣政治的各種因素,譬如美日聯盟、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及澳英美聯盟(AUKUS)等。
節目最後由美國塔弗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政治系副教授貝克利(Michael Beckley)以強權政治研究的角度,分析中國對台威脅升高的原因,是為了讓選民投給親中的國民黨,以利統一。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傳中共要求德國馬牌輪胎 中斷與立陶宛關係
2021-12-18 18:11:00中國和立陶宛已因台灣問題產生爭端,兩名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中國要求德國汽車輪胎和零件製造商馬牌集團(Continental),勿再使用立陶宛境內生產的零組件。
-
維特齊:訪台遭北京加緊施壓 歐洲應團結對應中共
2021-12-06 19:45:20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告訴日本共同社,捷克代表團去年訪問台灣之舉招來北京加緊施壓,這顯然是中國為報復捷克想要與台灣改善關係。他並主張歐洲國家應團結一致對應中國。
-
特戰456公里大行軍 操演用英文軍語傳達指令
2022-03-25 15:33:01軍方人士日前透露,特戰部隊多年來與美方交流,相關制度及應用都能在相關演訓一窺端倪,而國軍特戰部隊近日進行456公里行軍,今天在新竹坑子口演訓時,官兵均以英文的軍語傳達指令,以利溝通順暢。
-
美關切共機擾台 外交部:強化防衛力護民主自由
2021-10-05 16:37:34美國白宮與國務院發言人重申美方關切中共近日出動大批軍機擾台,外交部今天(5日)表示,政府將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維護台灣的自由民主制度,且強化與美國等合作,捍衛國際秩序。
-
和中共簽和平協議 藏人:不到十年就流亡
2019-03-07 21:17:08好,國民黨力拚2020年重返執政,包括王金平、吳敦義等人一再拋出「和平協議」,不過,在台藏人警告,與中共簽「和平協議」的後果,不到十年,中共軍隊就入西藏鎮壓,至少八萬藏人被迫流亡印度。今天(7日)在立法院群賢樓外,台灣的藏人團體,共同為西藏抗暴60周年發聲,譴責中共對藏人及人權的打壓。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在活動上指出,不要對獨裁政權存有幻想。
-
小英向全世界華人拜年 重申台灣民主自由價值
2019-02-03 18:18:20總統蔡英文在小年夜透過影片,向台灣以及全世界的華人朋友拜年,蔡英文也特別感謝國軍、警消、海陸空運輸的駕駛,以及機場工作的同仁,在年節期間的辛勞。
-
美記者讚「全球民主前線」:台灣存在 世界就有希望
2021-08-17 14:39:17再過幾天就是823砲戰63週年,走過烽火歲月,金門不僅保衛了台澎金門的民主自由,也留下反共堡壘的名號。曾在中國大陸擔任新聞主播的美國獨立媒體人亞當.邁克爾.莫隆,因為不滿中共對新聞自由的箝制,決心離開中國,返回美國進修,將報導新聞真相奉為圭臬。日前他特地造訪金門,盼透過報導,捍衛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
-
郭董再槓紅媒 館長直播痛批「反自由」說
2019-06-26 20:36:31再來看到,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郭台銘,今天(26號)被記者問到說,日前他在國政說明會提到的,「不畏大陸威脅、誰怕誰」這句說法還算數嗎?郭台銘回應,「一個受國台辦管制的媒體,沒有資格問他。」
-
無懼中共威脅恫嚇!空軍「天龍操演」展國軍實力
2021-10-18 22:15:39空軍年度最重要的演訓「天龍操演」,今天(18日)正式登場,不過受到疫情影響,過去參演單位先集中在花蓮佳山基地的方式,今年有所調整。另外,針對共機頻頻擾台,這次演訓地點聚焦在屏東佳冬一帶,反制意味濃厚。
-
班農:川普正面對抗中共 亞洲.中東掀自由浪潮
2020-01-15 08:29:10這幾個月,自由浪潮席捲亞洲各地,首先是香港反送中抗爭,再來是台灣總統大選拒絕中共,還有最新的伊朗民眾上街抗議獨裁政權。對此,美國前白宮首席顧問班農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拋棄「姑息主義」,正面對抗獨裁政權,在亞洲和中東地區形成了自由和民主的「川普主義」。
-
小而強.美哉「立陶宛」! 關鍵科技領域翹楚
2021-08-12 21:01:09歡迎回來,東歐國家立陶宛,與台灣相隔八千多公里,從捐贈台灣疫苗到規劃互設代表處,逐漸受到台灣人民的關注。而您知道嗎?台灣與立陶宛有不少相似之處,其中就包括以小國姿態對抗共產獨裁政權,接下來的新聞帶您進一步認識,捍衛價值的自由國度,立陶宛。
-
奧斯陸自由論壇來台! 何韻詩談港人無私與勇氣
2019-09-13 22:07:20帶您來看到,國際人權盛事奧斯陸自由論壇,再度來到台灣。香港歌手何韻詩,和無黨籍立法委員林昶佐,對談「反送中」運動,何韻詩受訪感性的說,港人的無私和勇氣,展現令人感動的團結,讓這場運動有更多人走出來。林昶佐表示,「台灣幫香港,就像是幫自己」。
-
蔡英文揭中共打壓 團結國際阻反民主蔓延
2018-06-26 10:40:34午報頭條來看到,總統蔡英文今天在1場國際會議中,公開揭露中共打壓,並向國際理念相近的國家喊話,一起對抗反民主力量的蔓延。
-
陸港青年覺醒反洗腦!律師建議台打造民主平台
2019-12-23 20:43:09中國大陸上海復旦大學刪改章程「學術獨立和思想自由」等內容,「思想自由」甚至被消失,引發復旦人強烈不滿,有學生在餐廳高唱校歌,表達不滿,其中一句歌詞就是「學術獨立思想自由」。
-
52國民調:中共若犯台 26國願斷對中經濟
2022-06-02 09:30:13一份最新的全球民調顯示,在52個受訪國家中,有一半以上的國家贊成,一旦中共入侵台灣,就跟中國斷絕經濟關係。這些國家包括美國、日本、韓國和德國等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佔中國貿易總額5成以上。
-
黃明志牆外喊「對岸同胞」陸網友盼自由不再恐共
2021-11-18 13:26:13好,接著帶您來看到,馬來西亞的華人歌手黃明志,最近為金門打造的觀光推廣歌曲《牆外》,是受到許多人歡迎。不過,這首歌曲,同時也被認為,是在描寫中國大陸境內那些渴望自由的聲音。就有中國網友在YouTube留言,向牆外喊話表示,在中國的不是只有小粉紅,還有清醒的人存在。
-
柯文哲兩岸態度受矚 網製圖籲勿像國台辦
2019-01-22 13:16:09來看到,台北市長柯文哲針對美中台關係,拋出強盜說以後,不但受到外界批評,也與立委段宜康互相槓上,雙方隔空交火。今天柯文哲砲火猛烈回擊。
-
台外長美西演說:與自由民主力量站一起
2019-03-14 13:47:14好,對於,中共頻打壓台灣國際空間,美方多次強烈警告發聲。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吳釗燮11日在洛杉磯發表演說,他強調,臺灣會和自由民主力量站一起,中共想強加一國兩制,是行不通的。
-
曹興誠主張兩國論 籲台灣應全民皆兵從認知戰開始
2022-03-31 21:27:18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近來大力鼓吹兩國論,他今天進一步表示,台灣要培養尚武精神,全民皆兵,以認知戰開始,要清楚認知,「它(中國大陸)就是敵國,要消滅我們,我們不要被分化」。
-
總統見波海三國訪團 立陶宛議員:友台政策民意支持
2021-11-29 21:06:17焦點話題來看到,今天(29日)總統蔡英文,在總統府接見波海三國的國會議員訪問團。在致詞時,除了表示願意和歐洲朋友共同捍衛民主,也期待跟各國在各領域有更多合作。而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代表訪團致詞時,則表示,立陶宛政府的友台政策,在社會獲得了廣大民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