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市場可能產生新變化 陽明前董座:端看2大指標

前陽明董事長謝志堅表示,預估2023年新增運能將出現歷史新高。示意圖。(圖/Getty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1 月 10 日訊】前陽明董事長謝志堅今天表示,預估2023年新增運能將出現歷史新高,歐盟則將在2024年拍板貨櫃航線反壟斷集體豁免(Consortia BER)是否延期。若BER不再展延,業者回到單打獨鬥模式,又逢運能大增,市場生態將出現改變。

「前瞻航運」論壇今天登場,謝志堅以「台灣航運產業發展回顧與前瞻」為題演講,他指出,從近期新造船訂單來看,航商似乎對海運前景信心十足。

謝志堅表示,新船投入市場巔峰約出現在2015年,新增運量170萬TEU(20呎貨櫃)。不過,預估2023年將改寫歷史,新增約240萬TEU運能,2024年將有175萬TEU水準,上述數字還會隨著新訂單而增加。

海運市場以2M、THE Alliance、OCEAN Alliance等三大聯盟為主,全球市占率高達83.2%。他指出,最近海運運費飆漲,許多業者狀告政府,中、美政府紛紛進行運價壟斷調查。

謝志堅進一步提醒,歐盟將在2024年拍板BER延期與否,2M、OCEAN及THE Alliance合約分別將在2025年、2027年與2030年屆期,聚焦後續重組意象;若BER不再展延,又逢市場運能大增,業者重回單打獨鬥模式,市場生態將出現改變,業者得思考下一步怎麼走。

根據全球前10大航商造船計畫,僅有陽明在2023年後無新船交付,陽明表示,不排除透過轉租、購買二手船等方式擴增船隊,公司提升運能採取靈活彈性策略。

謝志堅則認為,已故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在2007年至2009年間沒有添購任何新船,市場對於長榮動向議論紛紛,「為何大家都敢造,只有你沒造」。不過,全球海運在2009年大虧,輿論風向轉變,「反倒稱讚張榮發是先知」。

謝志堅轉述,張榮發是因為船隻太貴、船廠訂單太多,所以才沒有訂購新船,直到2010年才啟動「百艘造船」計畫;陽明此時不添新船,未來或許因此得利,現在得看陽明董事長鄭貞茂智慧,決定營運方針。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