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現蹤 翁啟惠:台灣防疫世界典範有能力控制防堵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1 月 30 日訊】變種病毒Omicron,傳出具備高度傳染力,多家藥廠也宣布調整疫苗配方來因應,台灣生技醫藥產業近年快速發展,前中研院院長、現任生技醫療產業策會長翁啟惠就認為,台灣生醫產業能跟ICT優勢相結合,尤其台灣防疫做得好,有信心能防堵變種病毒疫情。
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長 翁啟惠:「現在Omicron也列入,因為它的變化太大,突變超過50個地方,所以現在各方都是密切的注意。」
變種病毒Omicron現蹤國際,WHO國際世界衛生組織甚至警告,新病毒株可能造成廣泛傳染!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長翁啟惠,高度關注疫情現況,對台灣防堵疫情,很有信心。
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長 翁啟惠:「除了疫苗之外,個人的像口罩、距離、衛生等,台灣在這一方面防疫做的是全世界的典範,我還是覺得假如大家留意,政府有一些相當好的防疫政策出來,以目前的狀況,我還是覺得應該是可以控制住。」
COVID-19病毒變種突變,雖然尚未有完全對抗的藥物,卻也給生醫產業更多空間,看好未來兩年產業前景,有機會催生更多護國群山!
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長 翁啟惠:「還是看好它(生醫)的發展,不過也會因為這個疫情,對生醫產業的策略,甚至會有一些,我剛才就有提到,有一些新的科技也會進到這個生醫產業的發展,所以這個會引導一些新的創新。」
12月2日至12月5日台灣醫療科技展,是全球第一個橫跨醫療、電子資通訊、科技、生技製藥、醫材,串聯大健康產業,台塑、緯創、群創、友達、仁寶等多家廠商,多位重量級業界大老出席。
台灣今年修法《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鼓勵CDMO、疫苗開放、醫材業者蓬勃發展,翁啟惠期許台灣的生醫產業,能進一步和半導體結合,走出獨門優勢。
新唐人亞太電視 池千里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輝瑞執行長:已開始針對Omicron研發疫苗
2021-11-30 09:27:31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 Inc.)執行長博爾拉今天說,輝瑞已開始研發專門針對新變異株Omicron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以防現有疫苗對最新變異株無效。
-
Omicron被憂已進社區 赴美旅客改搭機前1日篩檢
2021-12-03 08:57:05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新變種病毒Omicron已經擴散超過30個國家,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宣布加強版入境規定,不論疫苗接種狀態或出發地,所有赴美國的旅客篩檢時程,將從目前搭機前3天內,縮至1天。新規預計下週生效,確切日期還沒有公布。
-
20國感染Omicron 起源仍不明 疫苗效力降全球恐慌
2021-12-01 13:25:27中共病毒的新型變種毒株 Omicron,迅速傳播至全球20個國家,今早最新進度是,在韓國單日增加超過5千例確診中,疑似發現Omicron,荷蘭的科學家則發現,歐洲恐怕比想像中還要更早就有Omicron案例,11月19號就有病例樣本,因此它真正的起源地在哪裡,也引發爭議。而疫苗應對新型病毒的效力顯著下降,也加劇了市場恐慌。
-
投資人擔憂減緩美股收高 Omicron現再變種
2021-12-09 09:04:11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市場動態,美股3大指數今天微幅收高,道瓊上漲35點。原因包括,德國BNT和美國輝瑞藥廠實驗稱,它們的COVID-19疫苗第三劑能夠中和Omicron變體。不過,非洲衛生研究所週二(7日)發布報告指出,接種兩劑輝瑞疫苗對Omicron的保護力大幅下降,只有原來的41分之1。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澳洲昆士蘭州宣布發現全球第一個Omicron變異株的亞型毒株,是由南非移入案例。衛生官員表示,這個變異更具傳染性,專家暫時名為Omicron Like。
-
Omicron全球竄 12月襲台?陳時中: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2021-11-30 22:32:59新型變異株Omicron全球流竄,尤其年底東西方包括聖誕節、跨年不少節日,恐怕助長傳播,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不排除變異株最快12月可能侵襲台灣,現階段鎖定高風險區域/國家,入境都得14天集中檢疫,會把重點放在,觀察已經有Omicron境外移入的國家,接下來有無社區感染或傳播。
-
Omicron傳播速度快 港研究憂科興疫苗三劑仍難應付
2021-12-15 13:32:39歡迎回來,變種病毒Omicron傳播速度快,香港最新研究指出,中國科興疫苗即使打了三劑,也不確定能夠應付Omicron。
-
拜登指因應Omicron不封鎖 美股反彈
2021-11-30 08:55:24全球防範新變種病毒Omicron,美國總統拜登總統在最新講話中表示,不考慮針對Omicron進行經濟封鎖,美股繼26日大跌後於29日出現反彈。道瓊上漲236點。另外,拜登會上還讚揚「南非科學界」在與世界其他國家分享新變異株資訊的「透明度」,被認為是不點名地批評中共隱匿疫情。
-
防範Omicron日鎖國 日股周一大跌 民眾反應直擊
2021-11-30 13:41:11因應新變種病毒Omicron,日本政府周一宣布鎖國後,日股周一震盪下跌,大跌1.63%。而日本民眾則是認為,邊境嚴管可能對經濟造成重大影響,不過將Omicron防堵在境外,也讓民眾較為安心。
-
BNT擬研發抗Omicron疫苗 陳時中:有效會續爭取
2021-11-27 22:03:06在南非快速傳播的新變種病毒Omicron,已有多國對南非地區國家祭出旅行及航班禁令。生產BNT疫苗的德國公司表示,如有必要可調整疫苗成分,用以對抗Omicron變異株,預計100天內交貨。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27日)表示,如果有效的話會盡量來爭取。
-
浩鼎發表Covid-19二代疫苗 下半年啟動一期臨床
2022-02-08 18:24:26浩鼎生技歷經7至8個月研發,今天發表Covid-19二代疫苗BCVax最新成果。浩鼎表示,動物實驗結果中證實可產生百萬高效價抗體,並對多種變種病毒產生一定中和效果,預計下半年啟動一、二期臨床。
-
Omicron現蹤亞洲 台專家:密切注意7+7疫情擴散可能
2021-11-30 20:27:03好,最新的變種病毒Omicron現蹤後,迅速擴散,台灣防疫指揮中心,今天(30日)針對過年返台7+7的方案不收緊,表示台灣一直嚴守邊境,7+7仍然是檢疫14天,並且有搭配更嚴格採檢。不過專家還是提醒,需要密切注意實施7+7這段時間,疫情擴散的可能。
-
拜登防疫顧問佛奇:需2週時間了解Omicron
2021-11-29 08:26:53美國白宮防疫顧問佛奇今天向總統拜登表示,可能需要2週時間才能對Omicron新變異株的傳播性與嚴重性有更明確了解,但他相信現有疫苗仍能提供一定保護力。
-
Omicron法國也現蹤 澳洲延後重啟邊境仍爆社區首例
2021-11-30 20:26:19Omicron已入侵全球19個地區,日本、法國在30日都驗出首例,不只如此,荷蘭新發現早在11月19日就有Omicron確診者!德國則發現一名沒有非洲旅遊史的男子確診。澳洲也出現感染者,已在社區待一段時間,紛紛擔心發生社區傳播。為了防堵疫情,以色列已經在周末率先宣布鎖國,全面禁止外籍人士入境,而已經鎖國超過20個月的澳洲,原訂12月1日開放邊境,也宣布暫緩。
-
AZ加購500萬劑、可選次世代 輝瑞口服藥將簽約
2021-12-02 10:45:39因應Omicron變異株疫情,各國加緊接種第3劑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已於11月加購500萬劑AZ疫苗,可選次世代疫苗,輝瑞口服藥採購案已進入準備簽約的階段。
-
拜登:Omicron病例遲早會有 現不考慮封閉
2021-11-30 13:43:05新聞開始先來關心,新變種病毒Omicron肆虐,引發全球關注,美國總統拜登週一呼籲民眾小心警惕,不要恐慌。強調,不考慮針對Omicron進行經濟封鎖,美股繼26日大跌後於29日出現反彈。
-
陳時中:輝瑞口服藥準備簽約.加購500萬劑AZ
2021-12-02 13:45:49全球因應Omicron,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透露,台灣和輝瑞的口服藥物,已經進入準備簽約階段。
-
Omicron傳播 美加碼援助國際161億抗疫
2021-12-22 19:16:02中共病毒新變體Omicron被通報至今不到一個月,就已經傳播全球90多個國家。在美國,Omicron只花了三星期,就成為美國主流病毒株。12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公布新防疫措施,而美國國務院宣布,為了幫助世界防堵疫情,美國政府決定加碼援助國際相關組織5.8億美元,相當於台幣161億。
-
多國宣布旅行限制 大量遊客滯留南非機場
2021-11-30 13:16:03在南非發現新的變種病毒Omicron之後,為了防止病毒入侵,很多國家在第一時間禁止了非洲多國的飛機,但是,也讓一些被打亂旅行計畫的人,不得不滯留在非洲,尋找回家的方法。
-
陳時中重申維持7+7 北市長質疑賣場接種
2021-12-03 12:54:04鏡頭轉到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重申維持入境檢疫7+7規定,針對中央提出在大賣場、百貨公司設置接種站鼓勵民眾接種疫苗,被台北市府質疑是亂槍打鳥,陳時中今天上午表示,這樣的施打做法在流感疫苗、H1N1等疫情時都有做過。
-
南非研究:Omicron能突破免疫 再感染風險是Delta三倍
2021-12-03 12:46:31新聞開始先來關心,變種病毒Omicron已經擴散至超過30個國家,今天還有哪些最新動態,帶您關心,南非研究指出:Omicron突破部分免疫,再感染風險是Delta三倍。另外,南非醫學協會主席指Omicron症狀輕,但醫界的理解仍屬於初期。美國明州確診者沒有非洲旅遊史,代表Omicron可能已入侵美社區。台灣的翁啟惠馬徹團隊研發廣效mRNA疫苗,期盼趕上病毒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