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剪刀差擴大 劉憶如憂通膨壓力未真正轉嫁

供應鏈瓶頸、塞港等問題未解,通貨膨脹愈演愈烈,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表示,看到世界各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遠高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憂心明年通膨不容小覷。示意圖。(圖/Getty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2 月 13 日訊】供應鏈瓶頸、塞港等問題未解,通貨膨脹愈演愈烈,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表示,看到世界各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遠高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憂心明年通膨不容小覷。
北威今天舉行「通膨及升息的影響-誰受惠?誰受傷?」論壇,討論當前最熱的通膨議題。
劉憶如表示,世界各國近幾個月紛紛創下兩位數的PPI上漲率,漲幅遠遠超過CPI,這兩者之間大幅的「剪刀差」,顯示供給成本上漲的巨大壓力事實上還未真正轉嫁給消費者,可能因先前主要國家央行多主張通膨是「暫時的」,業者憂心太早漲價不利於維持市占率,便咬牙苦撐。
不過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11月30日改口,首度表明不該再繼續以「暫時性」來形容通膨。劉憶如認為,如果通膨不是短暫性的問題,而且許多廠商還未真正轉嫁成本壓力,這也意味,明年通膨的來臨不容小覷。
台灣今年以來CPI年增率持續上攀,11月更來到2.84%、創下近9年新高。劉憶如表示,台灣現在感覺買咖啡、便當比較貴,但其實跟歐美相比還有一大段距離,「問題是,明年我們會跟美國一樣嗎?」
觀察主要國家1970年至2020年的通膨率變化,劉憶如指出,從趨勢線圖可以發現,走勢基本上「一起高一起低」,顯示通膨是全球化現象,這也是為何各界都在關心美國通膨情勢與政策。
雖然台灣CPI屢次突破2%的通膨警戒線,和歐美還是有段差距,劉憶如解釋,台灣比較擔憂輸入性通膨,但考量進口結構、新台幣強勢格局,可有效緩解部分通膨壓力。
劉憶如指出,觀察台灣進口結構,進口占比前5名依序是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德國,中國、日本11月CPI上漲率分別為2.3%、0.1%,相對緩和,美國較高達6.8%,韓國跟德國則是3.7%、2.8%。
劉憶如表示,當台灣的主要進口國家沒有嚴重通膨,輸入性通膨就不會太嚴重,而台幣走勢強勁,被稱為「最強貨幣」,也抵消輸入性通膨的壓力;不過劉憶如提醒,明年新台幣匯價不會再像今年這麼強,後續的物價情勢值得留意。
除了物價,民眾也相當關注房價上漲的議題。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朱雲鵬直言,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幾乎席捲全球,包含台灣,在資金環境對於房市、股市有利的情況下,目前看不出可以軟著陸的跡象。
朱雲鵬指出,正常通膨是2%、正常實質利率是2%,也就是說,正常的名目利率水準應該兩者相加為4%,只要名目利率不漲到4%以上,那麼資金派對就會延續,貧富差距也將持續擴大。
朱雲鵬也抨擊近期房市政策,直指關鍵不在於內政部祭出的禁止預售屋換約轉售等措施,「問題不在內政部,在利率!」
央行升息除了可以抑制通膨,也被認為可以抑制房地產,不過劉憶如演講時提到,全球央行最大噩夢是停滯性通膨,造成通膨的問題在於供應鏈瓶頸,這不是升息可以解決的事情;如果主要國家央行升息幅度大又快,沒解決通膨,卻導致不景氣,就可能發生停滯性通膨,因此各國央行必須在通膨與景氣衰退之間謹慎拿捏。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陳冲看2022新常態的一年 通膨已來還會持續
2022-01-04 13:16:20行政院前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出席論壇活動展望2022年經濟走向,陳冲表示2022年難以預測,外界普遍共識,2022是新常態的一年。
-
升息1碼難熄通膨壓力?央行估CPI、PPI年中回降
2022-03-20 20:52:26儘管央行宣布升息1碼,外界仍擔心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存在「剪刀差」,顯示通膨危機尚未熄滅。央行表示,台灣PPI對CPI的影響多在當季呈現且不具持續性,因此無須過度擔憂,預估兩者漲幅將於年中回降。
-
2月CPI連7月超越警戒線 俄烏戰爭推高通膨壓力
2022-03-08 19:42:19主計總處今天發布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36%,已連續7個月超越2%的通膨警戒線;主計總處官員表示,俄烏戰爭仍充滿不確定性,恐加劇物價上漲壓力。
-
Fed擬升息抑制通膨 央行3大考量最快6月跟進
2022-02-20 12:25:59疫情擾亂,塞港、缺櫃造成供應鏈瓶頸,推升全球物價上漲壓力,連帶波及小型開放經濟體台灣,核心CPI飆上13年新高。因應通膨,Fed將於3月升息,學者評估,央行有3大考量因素,不會貿然跟進,最快也要等到6月才有升息可能。
-
上海爆疫!加劇中國塞港 恐危及全球供應鏈
2022-01-14 22:02:27中國港口城市接連爆發Covid-19疫情,包括寧波、深圳和天津。而上海也在這個星期傳出有人確診,上海市內多個地區都實施封鎖、控管。而上海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貨櫃港口,疫情爆發讓外界擔憂,全球供應鏈的問題會更加嚴重。
-
疫情、供應鏈中斷 越來越多美企考慮撤出中國
2021-08-11 20:46:31受到疫情衝擊,美國企業近期深受供應鏈中斷與運輸延遲之苦。外媒報導,由於美中貿易戰、北京駭客攻擊、盜竊智慧財產權以及新疆與香港等議題,不少美國企業考慮撤出中國。
-
全球逾半貨櫃船停止進出 俄羅斯遭「海空封鎖」
2022-03-04 16:44:23俄羅斯出兵烏克蘭,歐美主要國家紛紛進行制裁,全球三大航運龍頭1日宣布停止貨櫃船進出俄羅斯,專家分析國際海運、航空價格可能因此繼續攀升,俄烏危機也加重國際間供應鏈不確定性。
-
全球經濟成長2011年來最快 通膨怪獸將至?
2018-03-01 21:23:24好,全球經濟復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速度,將是2011年以來最快。有專家警告,通膨將出現「報復性」反彈。也有專家指出,台灣民眾搶買衛生紙的現象,也是擔憂通膨所導致。
-
中國復工出貨遞延效應、美國塞港 將是供應鏈災難
2022-05-02 17:01:16上海疫情封控期間,遞延累積的貨運需求也越大。有業界人士分析,一旦中國解除封鎖,對商船需求會急速增加,大量貨物運送攀升,造成的全球塞港將會比去年嚴重,再加上遇到美國零售商補庫存期間,若美西碼頭工人換約談判不順利導致罷工,恐會是供應鏈的一場災難。
-
科技戰加劇?中共出口管制白皮書 專家:對供應鏈影響大
2021-12-30 14:10:44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調查今年下半年產業營運展望,除了製造業營運狀況有所改善,預期明年景氣情況會比今年更好,不過近期中共當局忽然出台所謂「出口管制白皮書」,有與會專家擔心,這恐怕會對供應鏈帶來巨大影響。
-
推持採「毒丸」阻收購 馬斯克或提B計劃|財經100秒
2022-04-16 21:19:20推特15日宣佈,在馬斯克提出以430億美元收後,將採用「毒丸」計畫反制,即允許現有股東以折價購買更多股份,從而稀釋敵意收購方的權利。《紐約時報》報導,馬斯克已有「B計劃」,考慮與「銀湖資本」投資公司(Silver Lake Partners)建立合作關係,以共同收購推持。
-
10月PPI、 CPI剪刀差擴大 中國恐陷停滯性通膨
2021-11-10 16:14:49中共官方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1.5%;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13.5%,創26年新高,兩者數據的「剪刀差」擴大至12個百分點,同樣再創新高,加劇停滯性通膨危機。由於全球能源短缺、原物料吃緊,近期中國各地傳出煤炭存量不足,造成限電、影響生產,也連帶反映在PPI漲幅擴大。
-
中國疫情多地爆發難遏止 全球供應鏈恐受重擊?
2022-03-29 15:55:57而中國製造業生產重鎮,深圳、廣東、上海,先後封鎖管控,這個問題我們請教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請問教授,不少外媒開始討論,中國這波疫情大爆發,對供應鏈的影響程度,可能遠遠不只一兩個星期,對全球造成的衝擊影響,這部分您怎麼看?
-
中共封城推升通膨 Fed官員示警供應鏈惡化
2022-04-20 22:09:33特斯拉上海工廠於19日復工,員工必須睡在工廠裡,進行閉環管理。當局的嚴厲封控,讓企業在尋求可返廠員工、確保供應鏈物流等方面受到不小阻力,要想全面復工復產,困難重重。美國聯準會警告,供應鏈因為封鎖而惡化,聯準會必須採取更積極的行動。有外媒分析,與2020年相比,中共今天的封鎖措施,對通膨的威脅更大。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升息無法解決供應鏈困境
2022-05-07 14:08:26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6日演講指出,當前通膨為供給面問題,升息無法解決供應鏈困境、反而恐造成負面影響,因為供給層面的瓶頸需靠投資挹注解決,調高利率卻會加大投資難度。
-
貝萊德CEO:俄烏戰爭終結全球化 供應鏈重塑將推高通膨
2022-03-25 14:14:21根據金融時報導,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在給股東的年度信件中警告,俄烏戰爭促成企業退出全球供應鏈,將重塑全球經濟,並進一步推高通膨,等於終結了過去30年全球化進程。
-
漲聲響起!物價壓力何時緩?龔明鑫:2023會較好
2021-12-09 22:06:19隨著國際原物料與運費飆漲等因素,台灣國內餐飲業者相繼調漲價格,而主計總處公布的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來到2.84%,創下近九年新高。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明年物價仍會是重要議題,2023年應該會比較好。
-
清除空貨櫃 洛杉磯港船隻擁堵現象改善
2021-11-17 13:12:20來關心國際塞港情況緩解,美國官方表示,近幾週的洛杉磯港口積壓問題,有顯著改善。
-
陸封城加劇全球通膨憂慮 美歐央行被迫更鷹
2022-04-27 17:12:55中國北京進入靜態管理,引發金融市場擔憂,外媒報導就指出,中國式封城不只讓中國經濟放緩,更加劇供應鏈混亂,以及全球通貨膨脹疑慮,主要央行可能被迫,持更加強硬的貨幣緊縮態度,好對抗通膨問題。
-
台經長證實 英特爾執行長本週來台|財經100秒
2021-12-13 13:09:35經濟部長王美花證實,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本週將採經濟泡泡的模式來台訪問,外媒指出,基辛格將拜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並與台積電高層面談,希望敲定台積電 3 奈米製程協助英特爾生產 CPU 與 GPU 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