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砸錢招商蓋晶圓廠 專家:恐出現供需失衡

在全球晶片荒的背景下,包括美國、日本及大陸在內的各國政府都加強在半導體產業的投資,恐將出現晶片供過於求現象。示意圖(圖/Getty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2 月 21 日訊】中共病毒爆發後,重創全球供應鏈體系,加上美中貿易爭端,造成晶片嚴重短缺,為避免地緣政治與供應鏈斷鏈的風險,各國紛紛砸錢招商設廠,鼓勵在地生產半導體。據外媒體報導,全球半導體產業有明確分工合作,但為何卻競爭如此激烈?背後存在各國對尖端産品的生産,依賴台灣和韓國這一結構的警訊。

據日經新聞報導,半導體産業原本是以歐美和日本為中心。美國半導體産業協會(SIA)的統計顯示,截至1990年,全球産能(按晶圓面積計算)全部由日美歐掌握,但到2020年降至36%。韓國及台灣作為半導體生産的主角而崛起,2020年的份額總計達到逾40%。

在全球晶片空前短缺之下,今年日本、南韓和台灣同時大量投資建造晶圓廠,報導提到,台灣和韓國的火車頭是持續展開大規模投資的台積電和三星電子。尤其是在邏輯晶片領域,兩家企業具有壓倒性的存在感,日美歐已從邏輯晶片的研發和投資競爭中掉隊。

報導分析,台灣和韓國崛起的原因之一是成本結構。尖端邏輯晶片工廠因為設備升級等,需要數千億至1萬多億日元的投資。

據美國半導體産業協會的估算顯示,從尖端邏輯晶片工廠的建設和運營所需的成本來看,如果美國為100,台灣和韓國需要的成本則為78。中國大陸僅為63到72左右。造成這種成本差的是政府補貼。美國與台灣、韓國之間成本差的近7成,源自政府支援。

受中美對立和半導體短缺影響,半導體依賴東亞的情況開始被視為風險,而超過90%的最先進半導體製程,目前都位於台灣。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不只是競爭力,還是技術主權的問題」。

但也有專家認為,許多大廠、政府同時大量投資半導體產業,未來會供需失衡。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市場調查研究機構Omdia高及諮詢總監南川明(Akira Minamikawa)表示,「他從未見過如此多的政府資金同時投入半導體產業。」

南川明認為,過去僅有台日韓政府對該產業進行大量投資,且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接連發生,而這一次是同時發生,意味著未來某天會出現生產過剩的狀況。他預測,未來在某個時候,肯定會出現供需失衡,問題是何時出現。

新唐人亞太電視 莊麗存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