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多管道拆恆大炸彈 市場估數年才能化解

中國恆大爆發財務危機以來,中共態度逐漸轉為主動,除要求恆大出售資產,也調整房地產與金融政策,包含放寬放貸標準、鼓勵收購、降準等。市場仍認為需數年才能化解風險。恆大樓盤資料照。(圖/Getty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2 月 21 日訊】中國恆大爆發財務危機以來,中國政府態度逐漸轉為主動,除要求恆大出售資產,也調整房地產與金融政策,包含放寬放貸標準、鼓勵收購、降準等。市場仍認為需數年才能化解風險。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恆大集團於3日宣布未能履行一筆2.6億美元(約新台幣72億元)的私募債後,正式違約並進入債務重整程序,官方隨即派工作組進駐。外界認為中國官方將採取更積極、主動的策略,不過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引述專家分析,在短時間內「拆彈」不易,可能要耗時數月到數年。
根據諸多證據與政策調整顯示,在恆大的債務違約之前,中國政府也已經察覺到了近1年來的房地產緊縮政策對於企業造成不小的影響,連帶影響經濟發展。因此部分政策在進入第4季時也陸續作出調整。
其中之一,是調整金融機構貸款的放款限制。今年11月起,陸續有些銀行收到官方通知,要求部分放寬房地產企業用於開發的貸款申請,並加快審批的程序,滿足合理需求。
外界解讀,監管部門藉此調整向外表達「正常的房地產貸款要繼續投放,甚至鼓勵按照年初的計畫增速執行」,然而政策並非面向所有開發商,而是經營狀況良好、資產優質的企業。
至於對恆大集團的放款規定,則要求金融機構優先提供特定的在建項目貸款,確保建案能夠完工、購屋者能夠順利取得房屋,落實「保交樓」,避免引發後續的爭議。但是這樣的貸款也被官方嚴格管制,不得將這些資金挪用於填補其他債務缺口。
除了放寬放款限制外,官方也鼓勵民間企業收購部分企業的在建項目,藉此化解經濟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和銀保監會,近日會同國資委,召集部分民營、國有房地產企業和主要商業銀行舉行座談會,不但鼓勵體質優良的房企收購部分風險企業的在建項目,也鼓勵金融機構為這些企業提供收購所需的金融服務,共同化解風險。
雖然並未提及「風險企業」有哪些,但外界認為官方劍指以恆大為首多家體質不良的房地產開發商。
不論是放寬貸款限制或鼓勵收購,相關政策與呼籲均顯示,中國政府處裡恆大以降的不動產企業風險,一方面鼓勵大型民營企業、央企和國企併購風險和經營困難的房地產開發商手裡的優質項目,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型銀行能夠積極為收購方提供貸款。同時,要求金融機構不要對發生風險和經營困難的房地產企業,全面抽貸、斷貸。
此外,人行於本月15日降準2碼,市場認為有助房貸寬鬆、穩定房地產基本面,也是官方化解不動產企業財務危機的方式之一。然而國際信評機構並不看好,認為降準無法讓部分信評等級差的房地產開發商免於違約。
回到恆大本身的債務重整問題,中國大陸經濟學者、光谷自貿研究院院長陳波日前接受中央社採訪時分析,工作組進駐恆大是向市場發出一個重要的訊號,接下來官方會對恆大採取更強硬的措施,迫使恆大更加積極處理財務問題。包含要求恆大更積極的將核心資產質押變現、要求許家印出售個人資產填補資金缺口。
事實上,工作組並沒有讓外界「等太久」,工作組於12日時通知恆大各區域的分公司,暫停處置恆大旗下的任何資產。這樣的行為被解讀為,「工作組正式進場,釐清恆大真實的資產負債情況,為後續出售資產預做準備。」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中共促企業併購風險項目救房地產 反應不如預期
2022-03-16 20:13:32為化解房地產開發商財務危機,中國金融監管部門鼓勵體質優良的國企、民企併購風險企業的優質項目,藉此化解市場風險。然而截至目前,實際收、併購案例寥寥可數、市場反應冷淡。
-
恆大集團財務危機 金管會:台灣金融曝險部位約22億
2021-09-15 16:55:28中國房地產龍頭恆大集團財務危機延燒,金管會今天表示,目前有2家本國銀行對恆大有曝險,授信總額落在新台幣5億元以內,若加計境內外基金持有恆大部位,金融業總計曝險額約在22億元左右。
-
受恆大拖累 中國房企在港股全面重挫
2021-09-15 18:25:19下午收盤,碧桂園下跌8.76%,報港幣7.19元;綠城中國重挫9.795%,報11.42元;融創中國、禹洲集團、新城發展、融信中國跌幅都超過5%。
-
中國房企財務危機 台灣金融業對恆大曝險13.67億元
2021-11-11 19:48:31中國房地產企業頻傳財務危機,外界憂心中國房企恐引發市場風暴,金管會統計,台灣金融業對恆大曝險部位已在3、4個月時間內,從新台幣22億元降至13.67億元。
-
恆大危機主要源自國內 專家:仍可能有骨牌效應
2021-09-16 16:10:39中國大型房地產恆大集團昨天表明不能保證可履行其財務義務後,各界都在分析恆大債務危機可能帶來的影響。專家認為,雖然恆大的問題主要來自中國,但對外部投資者仍可能造成影響。
-
陶冬:中國地方債是最大定時炸彈
2011-06-21 21:27:48瑞信下調今、明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亞太區首席經濟師陶冬在星期一(20號)的記者會上首次指出,大陸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即地方債的風險大,是中國經濟目前最大的定時炸彈。他並表示,大陸房地產的調整,已經到達十字路口。
-
中共出手救恆大?美教授:救不救都有巨大問題
2021-09-21 23:06:01中國地產開發商恆大集團陷入債務危機,各界擔心,恆大集團債務違約可能衝擊中國銀行以至於全球市場。標普全球評級昨天指出,恆大有可能債務違約,並且不看好中共當局會「提供直接協助」。美國學者謝田也表示,不管中共當局救或不救,都將面臨巨大問題。
-
恆大財務危機打擊市場信心 港股領跌亞股全倒
2021-09-20 22:37:02中國地產業巨擘恆大陷破產危機,投資人擔憂衝擊擴散,加上信心受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縮減貨幣政策計畫影響,亞洲股市今天在多個市場休市及港股挫逾3%領跌下收盤全倒。
-
恆大風暴台股壓力測試 專家警告下波風險蔓延債券.授信
2021-09-22 13:29:07中秋連假,金融市場相當不平靜,中國大陸恒大集團傳出債務危機,也讓台股加權指數周三一開盤就重挫300點,專家警告,恆大事件不只影響房地產,也牽動龐大債券市場,台灣金融業必須慎防第二波風險。
-
中共稱恆大溢出風險可控 被指甩鍋卸責
2021-10-18 22:32:31中國恆大集團債務風險,持續受到國際關注。中共央行15日稱恆大的溢出風險是可控的,還說中國房地產行業整體健康。但這個說法遭到外界質疑。
-
中國房地產商債務違約已達2千億 年增1.5倍
2021-10-07 11:35:34近期中國房地產商債務違約事件變得更加頻繁。統計資料顯示,截至9月27日,2021年中國房企違約債券累計金額達到人民幣467.5億元(約新台幣2028億元),較2020年增加159%。
-
中共監管風暴 富力地產售資產換430億自救
2021-09-21 22:41:11中共對房地產業強監管,不少財務體質差的公司必須自救。大型房企富力地產近日與控股公司碧桂園服務達成協議,將以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約新台幣430億元)出售旗下物業資產。
-
中國房企世茂欲賣資產救急 否認與財務危機有關
2021-11-08 14:28:06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處在風聲鶴唳之中。繼恆大、花樣年之後,世茂集團也傳出財務危機。雖然隨即發聲明澄清,但外媒報導,由於新房銷售不如預期,世茂正考慮出售部分資產救急。
-
化解房產未爆彈 中共鼓勵企業併購 望解除危機
2021-12-20 14:54:21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接連陷入財務危機,連帶引起經濟動盪。為穩定市場情緒,中國官方發布通知,鼓勵體質優良的房地產企業,併購風險企業的優質項目,藉此化解市場風險。
-
中國房企世茂賣全國資產救急 國資或成首批買家
2022-01-10 15:14:02中國房地產商世茂集團近日被指一筆人民幣6.45億元的信託產品違約而受關注。據報導,目前世茂正試圖出售中國境內所有開發項目變現,財務問題可能並非空穴來風。
-
恆大賣飛機還債 中國樓市困局進退兩難
2021-11-09 22:16:45近日,又有多家大陸房企,未能償還到期債務,凸顯中國房地產業存在的系統性問題。同時,中國的樓市,也正在經歷寒冬。
-
中國房價若續跌 惠譽:3成評等房企陷財務危機
2021-12-28 19:29:52明年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面臨的流動性風險可能仍嚴峻。國際評等機構惠譽最新報告指出,若房價持續走跌,最極端的情形之下,約有1/3接受評等的開發商,會陷入現金短缺的財務危機。
-
傳中共要許家印個人出資 幫恆大還債
2021-10-27 13:32:28再來關心,中國恆大危機,彭博社26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中共當局要求恆大集團創辦人許家印,用他的個人財富來緩解恆大不斷加深的債務危機。
-
中國恆大港交所公告 香港元朗一資產被「接管」
2022-02-01 09:46:01中國恆大1月30日晚間在港交所公告稱,獲悉公司若干附屬公司的資產被委任資產接管人。
-
年關近中國恆大不平靜 69億元債務未如期支付
2021-12-30 14:19:47年關將近,中國地產商仍不平靜。恆大與佳兆業的投資人表示,各有2筆到期債券利息未支付,涉及金額分別約為2.5億美元(約新台幣69億元)、1.54億美元,均已進入30天寬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