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機本土群聚再擴大 陳時中:Omicron應尚未擴及社區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1 月 06 日訊】來關心台灣疫情,今天(6日)新增3例本土個案,就是昨天晚上爆出的3名清潔員,目前桃園機場群聚已經累計了8例確診。而同時呢,台灣今天境外移入也是爆增了40例,當中31例確定是突破性感染。隨著邊境疫情升溫、群聚案擴大,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到疾管署視察,並和桃園市長鄭文燦、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視訊,給予前線支持鼓勵。
中華民國行政院長 蘇貞昌:「不過確實因為入境病例增加,而有一些負擔增加,但還在可控之範圍內。」
行政院長蘇貞昌6日到疾管署視察,面對桃園機場群聚案不斷擴大,周三晚間再爆3例清潔員確診,皆是突破性感染,CT值從19到33有高有低。先前的案17238及17239定序也出爐,是Omicron變異株。外界憂心Omicron侵入社區,指揮官陳時中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陳時中:「所以目前在社區的監測,看起來還沒有擴到社區裡面去,不過這沒有辦法一下子就這樣子做論斷。社區的監控裡面,如果沒有出現一個比較清楚的一個案例,那當然我們不會擴大(防疫措施)到這些其他的範疇。」
指揮中心表示,目前桃機群聚累計的8名個案,同住家人採檢都是陰性,是比較好的情況。 而桃機前進指揮所也展開應變措施,包括航廈夜班員工93人居檢隔離,清潔公司需每日快篩,8號再做PCR採檢,機場人員每周五快篩、周二PCR檢測。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陳時中:「宣布就即時起展開我們的醫療應變計畫。」
應對Omicron變異株和境外移入案例激增,指揮中心下令,展開醫療應變作為。包括北北基桃,宜蘭和新竹、苗栗,3日內恢復開設,部分一般病床作為專責病房,收治疑似或確診個案。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羅一鈞:「增加了我們今天提供的開設之後,那會達到1453間,所以目前來講應付這個,接下來的境外移入的病例,應該是還算足夠。」
面對Omicron來勢洶洶,指揮中心除了防堵也超前部屬醫療量能,就看能不能挺過這波疫情。
新唐人亞太電視 王冠霖 曾馨旻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本土+56疫情散發 基隆已68例.陳時中宣布類普篩
2022-03-31 08:16:02新聞一開始,先帶您鎖定,台灣本土疫情升溫,今天(30日)新增有56例的本土個案,其中以基隆個案最多,並且疫情也比較複雜,防疫指揮官陳時中,下午親自到基隆視察,指示基隆進行「類普篩」來防堵疫情。而目前台灣已經出現23條病毒序列不同的Omicron傳播鏈。此外,現在有19條傳播鏈不明來源,需要追查疫調。
-
大潭電廠群聚增11人 擴大採檢出台電主管
2022-03-29 11:43:13桃園大潭電廠的群聚感染傳播鏈今天新增11人,列入桃園的部分新增4人(包商和家人)、新竹縣6位移工、台北1位是台電公司經理。桃園市長鄭文燦下午說明,桃園有2名外包廠商確診,而他們的2名家人也確診;另1名案23024是台電的員工住在台北,因為擴大採檢而檢查出來的。
-
台本土+2.一人來源不明剛發病 指揮中心追來源
2022-03-04 22:19:22歡迎回來。帶您來看到,今天(4日)防疫指揮中心宣布新增2例本土個案,以及62例境外移入個案。而其中一例本土個案剛發病,病毒量有升高情形,還需要釐清感染源。
-
台南增5確診有5校停課 黃偉哲:醫療量能足夠
2022-04-07 17:49:11台南市今天新增5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病例,同時有4所國中小學及1所大學停課;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目前台南市醫療量能是足夠的。
-
米迪幼兒園案增2人 曾赴聯邦銀行婦確診為舊案
2022-03-16 15:07:50國內今天新增3例COVID-19本土個案,2人與米迪幼兒園案有關,屬於居家隔離陰轉陽病例,另外還有1名曾赴聯邦銀行婦人確診,病毒量低、抗體陽性,研判為舊案。
-
醫院擴大開專責病房 陳時中讚台北醫院分流佳
2022-05-10 22:04:46來看到,防疫指揮官陳時中,上午到部立台北醫院視察時表示,Omicron致死率相對低,正常醫療需求高,不能讓COVID-19壓垮正常醫療量能,因此要適當分流,讓兩部分醫療都能滿足。此外,指揮中心日前通令北北基桃500床以上的醫院,確診者專責病房開設,須要達到病床數的30%,今天則強調中小型醫院也要收治確診者,但沒有強制要求專責病床占比。
-
有確診者足跡 雲林水燦林國小21日下午至26日停課
2022-03-21 19:53:40雲林縣水燦林國小今天緊急宣布,1名確診者曾在16日下午到校演講,學校有27名教師參加,因有確診者足跡,從今天下午起到26日預防性停課,學校將會安排清消,擇日實體補課。
-
台南某醫院爆院內感染 全院採檢陰、停診至3/13
2022-03-09 16:58:01宮廟旅遊團群聚感染案燒進醫院,台南某醫院2名藥事人員確診,爆發院內感染,已全院篩檢432人,檢驗結果皆陰性、環境採檢33件皆陰性,醫院將全面停診到3月13日。
-
桃園傍晚又4人確診 中原大學等3校停班課
2022-04-01 11:33:31好,最新消息來看到,桃園市府在傍晚宣布,又新增四例確診,為今天尚未公布的個案,且個案還在疫調中,相關訊息交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一說明。據了解,確診個案為四名學生,市府教育局緊急宣布,仁和、新坡國小及中壢高商的確診者班級停課10天,其餘師生停課7天。而中原大學又1位學生陽性,已累計2名學生確診,全校停課10天。
-
新北樹林1移工確診 擴大採檢9人陽性
2022-03-25 20:08:36新北市政府衛生局今天說,樹林區某科技公司1名越南籍男性移工24日發燒就醫採檢,核酸檢測(PCR)陽性,經擴大匡列採檢共9名男性外籍移工陽性,工廠全面停工清潔消毒與隔離。
-
陳時中宣布基隆36萬人類普篩 台大教授三建議
2022-03-31 11:45:51再來聚焦台灣疫情,昨天(30日)新增56例本土確診個案,以基隆最多、也比較複雜。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親自視察基隆,指示針對基隆36萬人口實施類普篩。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認為,Omicron的傳播力比原始病毒株高3倍,想要透過類普篩阻斷傳播,就要做到3個重點,分別為篩檢一天內就要有結果、一週需要篩檢2至3次、民眾配合減少跨縣市活動。
-
台清明連假首日本土增160例 新變種XE首現蹤
2022-04-02 21:15:13新聞一開始,馬上帶您看到,今天(2日)是清明連假的第一天,台灣確診人數再創新高,共有404例確診。其中,本土確診個案有160例,橫跨全台14個縣市。指揮中心也宣布第25條傳播鏈,是台中婚宴群聚案。目前台中婚宴群聚案,累計有33人確診。而最新突變出的病毒株XE,是由Omicron的2支亞種BA.1跟BA.2結合的,傳染力更強,也現蹤台灣。
-
本土+382 金門2例陰轉陽 境外+149
2022-04-07 14:46:2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國內新增53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82例本土個案及149例境外移入,其中7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
台本土+216今年首破200 新北91、基隆33
2022-04-05 14:31:2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28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16例本土個案及65例境外移入,其中2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
國小校園接種開跑 潘文忠:家長不用急著決定
2022-05-02 21:52:26今天(5月2日)全台開放國小校園接種疫苗,接種意願普遍在3~4成左右,施打秩序良好,不過桃園幾所學校施打意願沒破5成,仍有不少家長,擔心疫苗副作用,決定觀望看看再施打。醫師提醒小朋友免疫系統活躍,可能出現發燒反應,建議家長施打後可觀察兩週。
-
新北公布公共足跡 十八王公廟金山老街入列
2022-03-31 20:07:56新北市衛生局今天公布COVID-19確診案公共足跡,分別有十八王公廟、金山老街、環球購物中心中和店與板橋店、土城區的超商、必勝客與滷味店,籲請自我健康監測。
-
基隆警不假外出飲酒染疫 2警違紀警局將追責
2022-03-28 08:58:03繼續關心,今早台灣還有哪些疫情快訊,本土案例增,指揮官陳時中說:7天檢疫有可能延後實施、口罩不鬆綁,目前還沒有國人施打第四劑的計畫。另外,大潭電廠50勞工確診,台電表示:不影響工程進度和發電。新竹縣公布確診者23處足跡,曾赴竹北遠百。基隆警員沒有請假就外出飲酒染疫,2警違紀將被追責。
-
本土+83 大潭電廠為大宗 或影響檢疫縮短政策
2022-03-28 11:18:33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台灣本土疫情,週日台灣的境外移入個案來到120例,而本土則新增83人確診,創下去年6月以來最高,其中桃園大潭電廠的群聚案就有52人染疫。而基隆警員與小吃店群聚案則增加19人確診,另外,還有新北6例、台東4例、高雄2例。指揮中心統計,今年本土病例共有932例,超過99%是輕症或無症狀。不過,被問到這波疫情是否會影響到「753」的邊境檢疫期縮短政策,指揮官陳時中說,有可能。
-
本土+15!高雄再爆化工廠群聚 台南3校停課
2022-03-24 22:16:20新聞首先來關心,台灣本土疫情在多天維持零星個案後,高雄再度爆出新的傳播鏈,化工廠職場群聚13人確診,當中有2例是同住家人,連帶高雄某高中停課,全校師生篩檢。而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整起群聚個案CT值接近,顯示出是職場內有共同感染源。
-
本土+281 全台17縣市確診 境外+78
2022-04-06 15:03:0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35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81例本土個案及78例境外移入,其中27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