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琉外國家將討論通列高風險 擬取消強制集中檢疫

桃園機場爆發疫情群聚,總統蔡英文(中)8日視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掌握防疫工作進度並慰勉防疫人員,會後在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左)、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右)等人陪同下發表談話。(圖/中央社)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1 月 08 日訊】考量Omicron疫情全球延燒,不僅限於南非等重點高風險國家,疫情指揮中心11日將討論把帛琉以外的國家通通列為高風險國家,但不再強制旅客入住集中檢疫所。
Omicron變異株在全球掀起另一波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全球有34國單週新增的確診病例再創新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目前全球疫情都很嚴峻,除了美國、法國單日新增數十萬例以上確診病例,和台灣同為島國的澳洲單日確診也多達7.7萬例,日韓疫情也蠢蠢欲動。
陳時中說,11日將討論把帛琉以外的國家,通通列入疫情高風險國家,並在檢疫14天的前提下,根據每人狀況不同選擇7+7、10+4或14天檢疫等規定;正因所有人都要檢疫14天,因此未來同機即便有確診病例,前後2排旅客也不用從檢疫改為隔離。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會後接受媒體電話聯訪時表示,去年底國際間對於新出現的Omicron變異株還不了解,因此英國率先針對南非多國祭出禁航令,台灣也比照將南非多國列為高風險國家,所有入境旅客一律入住集中檢疫所。
不過,莊人祥表示,目前Omicron疫情已在全球傳播,不限於南非國家,因此打算將帛琉以外的國家通通列為高風險國家,但不再強制要求入住集中檢疫所。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CECC公布緊急就醫措施 走向開放疫調精簡化
2022-04-20 22:06:03來看到,台灣防疫措施,跟隨國際趨勢走向開放,今天(20日)防疫指揮中心針對接受居家隔離、檢疫、居家照護的對象,公布緊急醫療需求的交通措施。顯示在走向開放的同時,給予被隔離者相對應、較彈性寬鬆的就醫規範。此外,指揮中心因應Omicron傳播力強,以輕症為主的特性,疫調方式會更加精簡,雙北市也都不再公佈足跡。
-
蘇州爆疫 聯電、京元電暫停產 台鏈高度警戒
2022-02-15 14:22:39再來關心,台商重鎮、江蘇省蘇州市爆發Omicron疫情,多數病例來自蘇州工業園區。位於該園區的聯電蘇州廠,及京元電關聯企業京隆科技,紛紛因疫情停產。目前,包括,蘋果供應鏈和碩、美律、欣興,以及面板廠友達、半導體封測龍頭日月光等指標電子業者,都在當地設廠,相關業者高度警戒,截至昨天,當地多家醫院停診、全市中小學校、幼兒園暫緩開學。
-
台清明連假首日本土增160例 新變種XE首現蹤
2022-04-02 21:15:13新聞一開始,馬上帶您看到,今天(2日)是清明連假的第一天,台灣確診人數再創新高,共有404例確診。其中,本土確診個案有160例,橫跨全台14個縣市。指揮中心也宣布第25條傳播鏈,是台中婚宴群聚案。目前台中婚宴群聚案,累計有33人確診。而最新突變出的病毒株XE,是由Omicron的2支亞種BA.1跟BA.2結合的,傳染力更強,也現蹤台灣。
-
本土+382 金門2例陰轉陽 境外+149
2022-04-07 14:46:2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國內新增53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82例本土個案及149例境外移入,其中7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
台本土+216今年首破200 新北91、基隆33
2022-04-05 14:31:2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28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16例本土個案及65例境外移入,其中2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
多國逐步開放國門 台灣下張防疫試卷怎麼寫?
2022-02-18 22:42:34今天的疫情透視,請到前北榮感染科主治醫師鄭元瑜。歐美澳國家相繼解除防疫措施,開放國門,不過在亞洲,日本、南韓都單日新增超過九萬例確診,不過日本已決定三月放寬商務客入境,縮短隔離天數至三天。請教鄭醫師怎麼看國際疫情走向?當國際機構紛紛警告,中港強制清零政策衝擊經濟,台灣下一張防疫試卷應該怎麼寫?
-
蘇州爆疫封控 半導體鏈風險升 聯電.京元電部分停工
2022-02-15 13:51:07鏡頭轉到中國大陸,台商投資重鎮蘇州,爆發Omicron確診案例,當局進行交通封鎖,民眾限制外出,由於蘇州也是全球半導體生產重鎮,台廠聯電在當地和艦廠,以及封測大廠京元電,位在當地廠房傳出確診,也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
本土+281 全台17縣市確診 境外+78
2022-04-06 15:03:0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35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81例本土個案及78例境外移入,其中27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
台走防疫經濟並重 陳時中:中國封控達不到效果
2022-04-04 21:27:12新聞首先來關心,今天是清明連假第三天,台灣本土確診仍然破百,新增133例,同時再增加一名中度肺炎的確診者。不過台灣仍是朝向「新台灣模式」,達成防疫、經濟並重,指揮官陳時中更直接點名上海,指出中共強烈的封控手段,也達不到效果。
-
台本土+133 境外+142 雙北、桃園確診數多
2022-04-04 14:52:3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27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33例本土個案及142例境外移入,其中6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
本土+56疫情散發 基隆已68例.陳時中宣布類普篩
2022-03-31 08:16:02新聞一開始,先帶您鎖定,台灣本土疫情升溫,今天(30日)新增有56例的本土個案,其中以基隆個案最多,並且疫情也比較複雜,防疫指揮官陳時中,下午親自到基隆視察,指示基隆進行「類普篩」來防堵疫情。而目前台灣已經出現23條病毒序列不同的Omicron傳播鏈。此外,現在有19條傳播鏈不明來源,需要追查疫調。
-
本土+384 新北確診持續增加 境外+123
2022-04-08 14:47:4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公布國內新增50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84例本土個案及123例境外移入,其中69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
Omicron攻入蘇州 擴大封控 多家醫院停診
2022-02-14 22:33:14再來關心,台商重鎮、江蘇省蘇州市日前爆發Omicron疫情,截至周一(14日),共有12個地區被封控,22個地區被管控,蘇州市全員核酸檢測,多家醫院停診,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暫緩開學,各類公眾聚集性活動全部取消。
-
年後爆多起家庭群聚 醫建議暫緩聚餐
2022-02-12 21:25:04Omicron病毒竄進社區,過年後接連爆發好幾起家庭群聚,延燒新北和高雄,醫師吳昌騰認為,如果社區個案較多,聚餐還是暫緩。另外,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則說,原則上要觀察到2月17日,如果國內疫情每天本土新增病例能壓到5例以下、不明感染源少於5條,才能比較放心。
-
蘇州商場緊急封閉 疫情蔓延南通無錫
2022-02-16 21:45:30中國台商重鎮蘇州,近日爆發Omicron本土疫情,當局「突如其來」的封鎖商場,導致大量購物人群被滯留其中。疫情不僅牽連上海,兩地之間的交通被迫暫停,蘇州今天(16日)更宣布,中午12時起全市所有客運路線暫停營運,累計關閉37個交通通道。
-
本土+2疫情緩?陳時中:繼續觀察、二級延長至228
2022-02-08 11:46:51再來看到,台灣疫情有趨緩跡象嗎?經過了過年九天連假,最多有40例本土確診後,週一開工這天(7日),只新增了2個本土個案,都是在居家隔離期間驗出陽性。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過年到現在,目前情況看起來,整體疫情穩定,沒有新增傳播鏈,會持續觀察,二級警戒將會維持到月底。外界關心228後是否有自由機會進出國門旅遊?陳時中說,邊境鬆綁會優先考量商務客。
-
「嚴格落實足不出戶」上海繼續封控釀悲劇
2022-04-05 22:33:20歡迎回來。中國疫情大爆發,其中又以上海最為嚴重。今天,上海解封落空,全市繼續封控,當局稱「嚴格落實足不出戶」。但中共極端的封控措施再度釀成悲劇。
-
本土年度新高+382 陳時中:現在清零不可能
2022-04-08 11:41:30火線新聞,馬上帶您看到,台灣Omicron疫情持續升溫,指揮中心宣布,今天(7日)新增382例本土,以及149例境外移入,總確診數突破500例,再度創下今年新高紀錄。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還會往上升,現在病例清零已經不可能,台灣必然會有跟病毒共存的時候。而台灣目前許多防疫規範,都在隨疫情變化逐步調整中。
-
港府稱疫苗通行證2月24日上路 傳林鄭深圳聽訓
2022-02-22 09:14:58境頭轉到香港,港府昨天宣佈,單日新增本土病例占7530例,再破單日確診紀錄。港府宣佈,「疫苗通行證」24日起全面實施,屆時超市、商場、百貨公司、餐廳等可營業,但進入需出示紙本或電子接種疫苗紀錄。另外,有港媒消息稱,就在習近平對香港下達「抗疫令」之前,特首林鄭月娥被叫去深圳見北京官員,會議「氣氛凝重」。
-
韓將解封5月下旬確診免隔 陳時中:做法正確
2022-04-15 22:33:55來看到,世界各國逐步解封,防疫政策,也轉而將輕症較多的Omicron視為流感來處理。南韓宣布,18日起全面解除公眾場所營業時間、私人聚會、大型活動集會以及宗教場所限制。此外,室內公眾聚集場所禁止飲食的規定,從25日起解除。並且五月下旬,確診者不必再隔離,政府會取消生活費、帶薪休假等相關補助。治療行為回歸普通醫療體系。對此,台灣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南韓做法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