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今年來市值增1036億美元 居全球10大廠之冠

台積電今年來市值增1036億美元 居全球10大廠之冠(圖/新聞合成圖)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1 月 17 日訊】台積電創新天價,收在新台幣683元,今年來市值激增1.76兆元。若以台積電ADR計,今年來市值增加1036億美元,增幅達16.55%,在全球前10大市值企業中高居第1。
台積電在外資持續買超1萬9185張拉抬下,今天股價表現強勁,開盤跳空達685元,一舉飛越去年1月21日679元高價,創新天價,盤中進一步揚升至688元,終場收在683元,上漲11元,市值攀高至17.71兆元。
台積電(2330)今年來股價大漲68元,漲幅11.05%,市值增加1.76兆元,貢獻大盤指數約569點,為台股多頭指標。
觀察台積電ADR表現,比現股更加強勢,不僅領先於1月13日盤中創下145美元新天價,以14日收盤價140.66美元計,市值攀高至7294.6億美元,躍居全球第8位,今年來市值大增1036億美元,增幅達16.55%,更在全球前10大市值企業中高居第1。
因台積電ADR相對強勢表現影響,台積電ADR溢價幅度擴大至13.71%。分析師王兆立認為,台積電ADR溢價幅度擴大,意味著美國的投資人比台灣的投資人更愛台積電,願意給予比台灣市價更高的價格。
王兆立表示,台積電去年深受地緣政治影響,擴大全球投資,市場投資人憂心台積電毛利率恐面臨沉重壓力,壓抑台積電股價表現,於去年1月21日創下679元天價後,進入中段整理,最低還一度下探518元。
王兆立指出,台積電去年8月全面調漲代工報價,今年美元營收可望成長25%至29%,增幅將高於晶圓代工業的20%平均水準,市占率將進一步擴大,晶圓代工業龍頭地位穩固,長期毛利率將達53%及以上,優於預期,是推升台積電今年來股價展開新一波漲勢的主要動力。
王兆立表示,美國今年來升息疑慮升高,影響科技類股表現,包括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Alphabet、亞馬遜(Amazon)、Meta及輝達(NVIDIA)今年來股價紛紛下挫,台積電ADR卻逆勢勁揚16.55%,表現格外亮眼。
英特爾(Intel)今年來股價雖然也有不錯表現,上揚8.56%,市值攀升至2265.3億美元。王兆立指出,台積電今年來市值已大增1036億美元,若加計去年增加的1377億美元,台積電1年多增加的市值便比英特爾市值還多,英特爾有意爭食台積電晶圓代工市場,投資人似乎已經以實際行動表達對結果的看法。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台積電早盤股價回升8.5元 市值增加2204億元
2022-07-07 10:05:48美股收高,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揚16.47點,漲幅約0.66%。台積電今天股價止跌回升,早盤達新台幣444元,上漲8.5元,市值增加2204億元。
-
台積電超越中國科技巨擘 市值6000億美元亞洲最高
2022-01-26 16:35:58華爾街日報報導,隨著全球半導體需求不斷增長,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TSMC)市值達到6000億美元,成為亞洲最有價值公司。
-
總統赴楠梓園區動土 台積電:高雄廠今年動工|財經100秒
2022-08-01 12:58:31高雄楠梓產業園區投資案,將在8月7日動土,總統蔡英文將專程南下參加,將在區內投資設廠的台積電也受邀參加典禮,台積電表示,高雄廠將於今年動工。
-
蘋果市值破3兆美元 蘋概股帶動台股創新高
2022-01-04 13:07:04美股四大指數2022年開盤首日全數收漲,其中科技股表現亮眼,蘋果市值也在3日盤中一度突破3兆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家達成這個成就的企業。蘋果市值創新高,也帶動蘋概股狂歡,除了台積電ADR大漲7.1%外,今天台積電股價更一度衝高至656元,大漲25元,漲幅約3.9%。台股盤中一度攻上1萬8千5百點,再創歷史新高,截至中午12點,台股來到1萬8千456點。
-
台積電早盤510元創1個多月高 市值攀至13.22兆元
2022-07-29 09:57:32晶圓代工廠台積電今天股價走強,早盤達新台幣510元,創1個多月來新高,上漲9元,市值攀高至13.22兆元。
-
台積電進入高結構性成長 劉德音:擴廠大多在台
2022-06-08 13:15:37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重量級股東會今天(8日)召開。受疫情影響以直播進行。儘管半導體產業傳出雜音,加上地緣政治等因素紛擾。董事長劉德音強調,台積公司正進入高結構性成長的幾年,去年公司的營收成長24.9%,今年預期成長大約30%左右。台積電大部分的擴廠投資,仍會持續在台灣,但也將延伸到美國跟日本。
-
台積電三年投資千億美元 晶圓雙雄2022啟動搶人大戰
2021-12-27 14:12:30國際間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國內晶圓雙雄是消息不斷,傳出台積電下一步投資可能落腳台中,明年也要大舉徵才,聯電方面也因應產能持續擴大,明年要號召兩千名新人加入。
-
三星3奈米量產超車台積?專家:宣誓性較大
2022-07-02 15:44:01再來看到,南韓三星電子6月30日宣布,成功大規模量產3奈米晶片,率先業界採用環繞閘極技術(GAA)做量產,外媒高度聚焦,先進製程上與台積電的競爭,不過專家指出,宣誓性質較大。
-
三星宣布3奈米量產 採用GAA技術比拚台積電
2022-06-30 17:11:28角逐先進晶片製造能力的,還有南韓三星電子。官方搶在6月30日最後一天,正式宣布,成功大規模量產3奈米晶片,三星更是業界,率先採用環繞閘極技術(GAA)做量產,外媒高度聚焦,先進製程上與台積電的競爭。
-
台積電2奈米2025年量產 魏哲家:展示技術領先
2022-06-17 16:41:57台積電一年一度的北美技術論壇,今年重新採取實體方式舉行,並由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親自宣布,2奈米研發最新進度,在效能跟功耗方面都大幅提升,預計2025年量產,也將正面迎戰競爭對手三星、英特爾。
-
台積接蘋果射頻接收器大單!韓媒曝三星專利IP落後
2022-02-22 15:19:39再來看到,南韓三星和台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競爭激烈,三星預期今年上半年開始量產3奈米製程GAA技術,期望領先台積電,但是南韓媒體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三星缺乏3奈米GAA製程相關專利,是否能滿足客戶要求還有待觀察。
-
漲價效應!外資力挺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目標價1035元
2022-01-03 13:16:14新聞開始先來關心,2022年台股第一個交易日,今天(3日)開紅盤,「護國神山」台積電更是大漲,外資上調目標價,看好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加上下半年3奈米產能開出,有望帶動未來獲利,2022年第一個交易日,台積電股價漲幅超過2%,市值也衝上16兆元新台幣。
-
台積電三年投資3.1兆新台幣 2022穩坐龍頭
2022-01-08 15:58:50歡迎回來,台積電今年將展開投資建設台灣高雄廠、日本熊本廠,市場傳出,未來台積電資本支出規模,從原先的一千億美元提高到一千一百二十億,換算超過三兆新台幣的規模。產業分析師力挺台積電先進製程技術領先,預估到2025年,依舊坐穩全球晶圓代工的龍頭地位。
-
台股暴跌482點散戶信心挫 國安基金喊話
2022-07-01 17:04:01新聞一開始帶您看到,美股4大指數週四震盪下跌,標普500指數創下50年最差的上半年表現,這也牽動台股市場。總計上半年台股累計就大跌3393點,外資賣超9425億。週五(7/1)台股依舊持續探底,尤其業界傳出,台積電主要客戶,由於庫存過高,開始下修訂單,台積電大跌22元至453.50元,也讓加權指數暴跌近500點,收在 14,343.08。財政部次長阮清華對外喊話,呼籲投資人理性不要恐慌,表示國安基金會密切關注整體盤勢,不排除召開臨時會。
-
晶圓雙雄2022大舉徵才 台積電三年投資千億美元
2022-01-01 15:58:40國際間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國內晶圓雙雄啟動搶人大戰,傳出台積電下一步投資可能落腳台中,明年將大舉徵才,聯電方面也因應產能持續擴大,明年要號召兩千名新人加入。
-
矽晶圓迎空前盛況 8吋.12吋報價漲幅達雙位數!
2022-01-17 13:19:56半導體大廠,進一步擴大資本支出,也讓市場預期,上游矽晶圓供給,可望持續吃緊,市場指出國內台勝科、合晶在內業者,今年第一季報價明顯上揚,像是8吋、12吋矽晶圓,第一季漲幅雙位數,全年漲幅可能高達2成以上。
-
台積五月再報喜!劉德音:進入高結構性成長
2022-06-11 15:36:40首先來看到,牽動全球供應鏈神經,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股東會,在6月8日召開。董事長劉德音強調,台積電進入高結構性成長,今年營收預期成長大約30%左右,公司擴廠大部分仍在台灣,但也將延伸到美國跟日本。另外,台積電在週五(10日)公布最新5月份營收,來到1857億元、年增65.3% 再創歷史新高。
-
半導體「兆世代」揭幕 業界:未來10年台灣機會大
2021-12-03 20:26:24今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將寫下新紀錄,也讓各界討論未來成長機會,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週五論壇上致詞表示,過去台灣在摩爾定律隧道內發展,但隧道外存在更多可能性,喊話台灣已經站穩業界領導地位,預估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破1兆美元。
-
傳三星將開始量產3奈米晶片 領先台積電和英特爾
2022-06-30 11:47:26韓媒報導,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明天將開始以環繞閘極(GAA)架構,量產3奈米晶片。三星電子已為迎頭趕上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奠定基礎。
-
追台積電!三星汰換高層人事 李在鎔訪問ASML
2022-06-06 16:36:36南韓媒體報導,為了在晶圓代工市場力拚龍頭台積電,南韓三星除了加碼大手筆進行投資,近期內部高層人事上也進行調整,包括找來記憶體晶片製造專家,擔任半導體研發中心負責人,並約汰約20名管理層,同時力求提升先進製程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