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歐美應與立陶宛同一陣線 攜手挺台抗共

華郵30日社論指出,美國和歐洲更應與立陶宛站在同一陣線,就台灣問題表達支持,聯手對抗中共。示意圖。(圖/Getty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1 月 30 日訊】華郵30日社論指出,在全球民主面臨不穩定和倒退,甚至連美國等歷史悠久的民主制度都備受威脅之際,美國和歐洲更應與立陶宛站在同一陣線,就台灣問題表達支持,聯手對抗中國。

去年11月18日,台灣代表處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揭牌成立,立國隨即遭到北京在外交與貿易上的強力施壓報復。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指出,立陶宛經歷半世紀的蘇聯專制統治後,於1991年獲得獨立地位和政治自由;而台灣自1949年與中國分治至今,僅獲全球14個國家正式承認。

立陶宛從台灣身上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歷史:一個四面楚歌的民主小國,毗鄰一個對其垂涎已久的龐大共產主義帝國。

毫無疑問,除了共同的民族情緒,立陶宛的選擇也與自身經濟利益有關。立國和東歐其他新興民主國家從對中貿易中獲益相對較少,而台灣為回報立陶宛的政治支持,向立國提供10億美元的信貸和投資。

另一方面,憤怒的北京除透過實質貿易禁運對維爾紐斯進行報復,還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採取手段讓立國外交官撤出北京。

事實上,這與中國此前針對加拿大和澳洲的報復措施十分相似,且由於立陶宛是歐洲聯盟(EU)成員國,中國對立國的霸凌也形同在測試整個歐盟的底線。

迄今為止,歐盟的立場都相當堅定,不斷提醒中國該組織是單一實體,針對27個成員國之一的貿易限制等同於對所有成員的限制。

歐盟還於27日針對中國對立陶宛的「歧視性貿易行為」,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在本月5日聯合記者會上表達對立陶宛的支持。

先前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表示,政府決定讓台灣以「台灣」名義開設駐立代表處是個「錯誤」,需要「修正」。

華郵分析指出,實際上確實可能有方法讓台灣與立陶宛巧妙地應對這個問題,而不會在感受或實際上引起中國進一步打壓。

分析認為,問題的根源是中國的立場,以及它對這兩個弱小許多國家的欺凌行為。無論發生什麼情況,立陶宛都不應改變對台灣的開放態度,美國對立陶宛表達支持也是正確的作法。對立陶宛及其大西洋兩岸的盟友來說,最好是寧願過於謹慎也不要冒險犯錯,應與其他民主國家站在同一陣線團結抗中。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