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百年傳統文化 嘉縣義竹「賽鴿笭」DIY體驗

現場展示不同大小的鴿笭。

【新唐人亞太台 2025 年 03 月 07 日訊】嘉義縣義竹鄉鴿笭文化季,是地方重要的文化資產;「賽鴿笭」是過去農業時代,農閒時期,村莊間共同的娛樂,至今已延續一百多年。今年玉米文化節,規劃放鴿笭DIY體驗等活動,吸引不少民眾參加。

義竹鄉長黃政傑說,今年玉米文化節,特別規劃包括玉米迷宮、放鴿笭DIY體驗等活動,不只帶動地方活力,也讓下一代了解、傳承上百年的農村文化,增進對家鄉的了解及認同。

現場示範「鴿選手」背上不同尺寸的木笭。
現場示範「鴿選手」背上不同尺寸的木笭。

現場除了展示不同大小的鴿笭,同時也請來目前國內碩果僅存、從事鴿笭工藝製作的謝榮哲師傅,教導民眾製作鴿笭。

主辦單位邀請目前國內碩果僅存、從事鴿笭工藝製作的謝榮哲師傅,教導民眾製作鴿笭。
主辦單位邀請目前國內碩果僅存、從事鴿笭工藝製作的謝榮哲師傅,教導民眾製作鴿笭。

有民眾帶孫子來體驗,表示有這種「鴿笭」文化體驗活動,讓小朋友能夠認識「鴿笭」文化的傳承,還不錯。

小朋友說,體驗手作鴿笭,很開心,然後增加了很多知識。

有民眾帶孫子一起來體驗「鴿笭」文化。
有民眾帶孫子一起來體驗「鴿笭」文化。

謝師傅表示,全盛時期約有六人從事製作鴿笭,但因鴿笭製作相當耗時,一顆鴿笭要耗費一周時間,經濟效益低,願意從事的人愈來愈少,使鴿笭產業面臨消失危機。

縣長翁章梁表示,「賽鴿笭」是以前農閒時庄頭的娛樂文化,將木製鴿笭綁在「鴿選手」身上,「鴿選手」要從對方村莊飛回自己村莊,途中鴿子飛累落腳休息,村民可以捕抓等方式,攔阻對方鴿子抵達終點,隔天或擇日兩村攻守互易;最後視雙方飛回鴿笭數量決勝負,過程非常精彩。

縣長翁章梁表示,「賽鴿笭」是以前農閒時庄頭的娛樂文化,不僅凝聚各村居民間的情感,也讓地方人情味更為濃厚。
縣長翁章梁表示,「賽鴿笭」是以前農閒時庄頭的娛樂文化,不僅凝聚各村居民間的情感,也讓地方人情味更為濃厚。

頭竹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榮利指出,「賽鴿笭」是早期農閒時最大的娛樂文化,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鴿選手」揹著不同尺寸的木笭,一飛沖天,場面壯觀,木笭發出嗡嗡聲四起,象徵為一整年帶來豐收與平安。

背著木笭的鴿子飛上天空時,會發出「嗡嗡」聲響。
背著木笭的鴿子飛上天空時,會發出「嗡嗡」聲響。

鄉長黃政傑表示,隨著科技的發達,農村文化逐漸沒落,期望透過每年的文化季活動,吸引更多人來義竹,親身體驗與眾不同的農村文化。

(新唐人亞太電視 方雅嫻  整理報導/責任編輯:姚瀚宇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