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廠成本僅高台灣10%!揭台積電優勢關鍵

【新唐人亞太台 2025 年 03 月 28 日訊】業界看好台積電赴美擴大投資,原先外界擔心,在美國的生產成本過高。不過,近期有不少分析指出,台積電不僅加快在美國設廠進度,成本也未必會高出太多;專家剖析其中的關鍵優勢。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曾說美國設廠,經歷「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不過情況有了改善。日媒報導,台積電加快進度,今年興建亞利桑那州第三座晶圓廠,和台灣建廠速度相當,興建進度縮短為兩年,明顯加快不少!

寬量國際顧問 何柏杰:「它(台積電)的六個廠,其實都蓋在同一個地方(亞利桑那州)。這5年之間,台積電已經投入了多少的人力、物力、資源,把當初建廠的這些基礎全部建起來。只要台積電可以開始把一件事情標準化,後面的加快時程、這些都是必然的。就是它規模經濟的效益,可能會更快發生。」

台積電因應美國當地法規、勞工聘雇規範,砸下重金聘請顧問、解決生產供應鏈難題。

分析機構 TechInsights指出,台積電美國分公司,單片 12 吋晶圓加工成本,較台灣廠僅高不到10%,雖然人力成本約台灣三倍,但「自動化」程度高,讓成本不至於爆增。

寬量國際顧問 何柏杰:「台灣這邊(製程)量產之後,再移到美國去,所以現在變成是一個台美會分工的一個狀態。所以我想美國這邊的自動化的程度,如果可以跟台灣這邊同步的話,我想其實中間的這個成本的差異,可能不會如大家原本想像的這麼大。」

未來台積電製程推進研發,以台灣為主,量產優化以美國為主,隨著初始量產瓶頸突破,學習曲線良率攀升,將指日可待。

寬量國際創辦人暨執行長 李鴻基:「美國的最終的這些客戶吧,能夠享受到更可負擔的一個晶片,我想我並不會太擔心(成本上升)這個事情。當然剛開始他是一個需要投資他的這個這個可能毛利會受到一些影響,但是經過很快的學習曲線。我認為那個東西可以降到一個合理的水準。」

業界看好台積電未來成長性,台美雙邊分工晶片製造,也將成為未來台積電營運主旋律。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鈺唐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