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懲戒沈伯洋父掀波瀾 揭北京認知作戰升級

中共懲戒沈伯洋父掀波瀾 揭北京認知作戰升級
【新唐人亞太台 2025 年 06 月 09 日訊】再來關心,中共對台認知作戰手法,民進黨籍立委沈伯洋及家人遭中共制裁,同時陷入認知戰風暴,遭中共喉舌媒體、親共媒體大篇幅攻擊。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今天(9日)指出,中共利用媒體操作一條龍認知戰。不過,國民黨方面則聲稱沈伯洋父親以中國台灣名義,申請貿易許可,是否有「染紅」疑慮?對此,沈伯洋質疑國民黨是否淪為中共在地協力者。
國民黨國政基金會副執行長 凌濤:「抓到鐵證,沈伯洋的父親以中國籍中國台灣,向大陸申請許可,要進入中國大陸的市場,大賺人民幣。」
國民黨中央召開記者會,質疑民進黨籍立委沈伯洋父親「賺紅錢」,有被中共滲透疑慮。
民進黨立委 沈伯洋:「我們並還沒有說到底誰是在地協力者,結果就馬上有人要出來,應和中共所謂來攻擊我的資料。所以拜託大家一定要看清楚中共的手法。而我們家,本來就是中南美的台商在做進出口的,結果國民黨說,發現我們有進出口的登記。」
沈伯洋質疑國民黨配合中共輿論操作,難道是在地協力者?同黨立委抨擊中共一條龍認知作戰,配合媒體輿論加工,利用民主破壞民主。
民進黨立委 吳思瑤:「這段時間從文化峰會,王滬寧對於這些統媒下了指示之後,有數十個、數十個國民黨不管是網紅、政論名嘴,乃至於國民黨的立法委員從政人士,一一的來附和配合,國共媒體的認知大作戰。」
台媒也報導,台灣國安單位一份報告,針對沈伯洋遭制裁,經由親共媒體炒作負面新聞,有明顯戰略意圖,意在抹黑癱瘓關鍵認知領域防衛者。建議對中共協同認知作戰,建立有效防禦機制。
新唐人亞太電視 黃亮戩 劉姿吟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臉書刪逾7千中共外宣帳號!沈伯洋:內容多批台美
2023-08-30 20:17:22中共認知作戰再被曝光!臉書的母公司Meta今天宣布,已刪除7700多個臉書中國帳號,這些帳號試圖偷偷宣傳中共,並批評西方,這是Meta旗下平台史上最大規模單次取締行動。Meta警告,中共的「垃圾訊息偽裝」行動,活躍於50多個社群媒體平台和論壇,包括臉書和Instagram(IG)、TikTok、YouTube,以及舊稱推特的X。台北大學副教授沈伯洋在臉書發文表示,這些帳號發文都是以所謂個人經驗作為出發的簡短評論,內容不外乎就是批評台灣、美國,並讚揚中共;中央廚房非常明顯,午餐時間的前後是發文高峰。
-
匿名論壇520前認知作戰 目標對向蕭美琴
2024-04-22 12:33:48對於有社群網站爆料說,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要求關務署免私酒查驗。行行政院長陳建仁今天上午受訪時表示,駐外人員回國的時候,相關的物品送給台灣都是按照財政部的規定來進行,他說,類似認知作戰的行徑,外界應提高警覺。
-
邦交機密洩?外交部:境外變造操弄認知作戰
2024-04-19 12:50:43對於媒體報導,中華民國外交部的機密文件疑似遭到外洩,並被放到境外暗網兜售。外交部回應表示,文件來源可疑,涉及境外變造、偽造等不法行為,以及操弄認知作戰的惡意行為,將與相關機關進行調查。
-
學者:戰時假訊息不易除錯 台灣應建構查證管道
2022-03-18 16:09:26擅長網路社群與中共認知作戰分析的學者沈伯洋表示,相對承平時期,假訊息在戰爭時期不易被除錯,因此未來台灣在戰時應對假訊息的方式,包括網路遭癱瘓下的查證管道為何,是當局該思考的議題。
-
柯文哲與旺中蔡衍明撕破臉 國台辦角色浮出
2019-08-18 21:47:17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透露,沒按照旺中集團董事長蔡衍明的話發言,而失去旺中支持,引來蔡衍明透過旗下媒體發聲明回擊,要柯文哲回想,兩人與國台辦的關係。柯文哲週日(18日)受訪時回應,媒體不能搞成政治宣傳機構,要有社會第四權的格調。作家顏擇雅解析蔡衍明的聲明,言下之意是,如果柯文哲不公布自己與國台辦有何檯面下交易,蔡衍明就會幫他講出來。
-
謝金河:抖音是毀台灣推手 中共認知戰深入民間
2022-12-06 18:24:40台灣財經專家謝金河4日出席新書座談會時警告,中共認知作戰已經深入民間,軟體抖音(Tiktok)是毀滅台灣的很大推手,也已被中共官方喉舌入股影響,台灣政府絕不能夠悶聲不響、要清楚表態。
-
【直播回放】假新聞與後真相時代的省思
2021-12-05 15:12:16總統大選、美中貿易戰、到武漢肺炎,大家已明顯觀察到: 假新聞、資訊戰,不僅是全球資安問題,更直接攸關國家安全與社會的安定繁榮!美國已領先國際社會開始積極應對,台灣準備好了嗎?我們特別邀請研究全球資訊戰的專家沈伯洋與經濟學家吳嘉隆,從社會、經濟、政治各個角度闡明當前資訊戰的本質、對台灣的衝擊和應對之道。誠摯邀請大家熱烈參與!
-
中共統戰買網紅.臉書粉專 官方民間籲台人警覺
2019-04-06 21:01:26歡迎回來。來關心,最近在臉書上,有網友發現有心人士到處收購粉絲專頁、網紅的帳號,同時,外包工作網站也在徵「支持兩岸和平統一」的小編。由於去年底九合一選戰,中共網軍已經對台「實戰練兵」,如今又招募「台灣在地網路協力者」,要影響台灣輿論,對於中共無所不用其極的統戰方式,官方和民間都警告台灣人應該警覺。
-
揭紅色媒體金流!民團推台版《外國代理人法》
2019-05-14 07:47:05旺中媒體集團協辦的「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中共政協主席汪洋在會上宣稱,要台媒宣傳「一國兩制」,引發外界議論。民團以及學者呼籲,政府應盡速立法,推出台灣版的《外國代理人法》,把紅色媒體散布內容,視同廣告,必須標註是中國製造,也要揭露背後金流。
-
曹興誠、沈伯洋聯手民防抗共 10億助兩計畫
2022-09-01 13:31:48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今天(1日)在台北召開國際記者會,表示恢復中華民國台灣國籍,也揭露計畫捐助的30億元資金用途,包括投入6億元在3年內,訓練出300萬名積極協助區域防衛的「黑熊勇士」、及資助4億元訓練超過30萬位民間神射手。
-
假訊息病毒全球大流行 中共對台資訊戰四大模式
2021-06-05 22:41:57中共肺炎爆發波及全球,但中共卻利用各式公開或隱密的手段,在社交平台發動攻勢,轉移外界的究責聲浪。台灣民主實驗室以時間軸分析,中共如何在網路上散布訊息,引導與論風向,學者沈伯洋更揭露四大資訊戰模式,包括直接收買在台單位,製造假訊息。
-
沈伯洋揭中共認知戰:讓台灣年輕人厭倦政治
2023-12-18 20:19:29黑熊學院週日(17日)舉行首場大型戶外講座,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長沈伯洋分析指出,中共對台灣統戰手法包羅萬象,例如針對年輕人散播真假訊息的認知戰,目的之一是要讓年輕族群厭倦政治。
-
中共對台大規模資訊戰 沈伯洋提反混合戰中心
2020-09-28 18:38:41中共對台發動的資訊戰攻擊不計其數,而現在更搭配貿易戰、金融戰等多種手段,成了沒有子彈的混合戰。資訊戰專家沈伯洋就建議,台灣應該成立一個反混合戰中心,分析中共到底在做什麼樣的攻擊。
-
對抗中共虛假信息 美特種部隊發起反擊戰
2021-06-05 22:42:32長期以來,中共利用網絡大軍散播有關美國的虛假宣傳。目前,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已經做好準備,要對中共發起信息反擊戰。
-
沈伯洋:被滲透指數第一 柬埔寨如中共傀儡
2022-08-18 22:28:54柬埔寨詐騙奴役事件,震驚亞洲。台北大學助理教授沈伯洋18日在社群平台發文指出,4月所公布的中國影響力滲透指數,柬埔寨位居被滲透第一名,當前的柬埔寨根本是中共的傀儡,是中共軍方洗錢重要管道。沈伯洋指出,面對中共大量統戰,柬埔寨沒有抵禦能力,中共輕輕鬆鬆就能介入柬國執法,兩國間大量法律互助例如引渡、反恐,中共黑幫涉入柬國在近4年達到高峰,柬國又引入中共城市監控系統;香港人、維族人、台灣人,在柬埔寨都會處在中共威脅下。他還披露,中共會在柬埔寨造謠、再自己闢謠,自稱所謂「謠言粉碎機」;柬國淪為中共網路水軍大本營之
-
中共統戰手法複雜 收買網紅當喉舌金流難追
2022-08-19 22:18:01來看到,中共對台統戰手法相當多,週四(18日)民團舉辦座談會,邀集學者一同討論,如何規範中共對台灣網紅產業的滲透。中共統戰手法越趨複雜,為了規避台灣政府及民團追蹤,中共讓網紅在YouTube為它們喉舌、對台統戰,並透過抖音、微博或其他直播平台抖內網紅金錢,讓金流更加難以追查。學者直言,這種模式,讓中共利用網紅對台統戰的事實,越來越難以證明,提醒民眾,必須提升敵我意識。
-
中共培植台灣網紅統戰 國安局:確有此現象
2022-05-16 13:06:15民主台灣受到中共多個面向威脅,中共對台認知作戰,培養網紅對台統戰,國安局長陳明通今天受訪表示,確實有這個現象,包括烏俄戰爭初期,有網紅謊稱中共派機撤離台灣人,諸如此類的認知作戰,相關情況會由相關單位處理。
-
學者:Tiktok如芬太尼 中共打全球文化鴉片戰爭
2023-03-18 18:53:35美國兩黨議員正討論推動全美禁令,禁止Tiktok營運;台灣正討論公部門禁令是否該擴及民間。學者(16日)認為,Tiktok如同「數位芬太尼」,不只影響國安、也對青少年兒童的影響很大,中共正對世界進行文化鴉片戰爭。
-
中共升高認知戰分化台灣 退將籲防藍金黃.器官收買
2022-01-17 22:06:53福和會週六(15日)舉辦青年國家安全論壇,國軍多位備役將領,強調建立全民國防、防衛決心、堅定民主反共的重要。專家范疇估計,中共今年將更升高認知作戰的強度。
-
中共紅色滲透侵台灣媒體、社會!影響世界居首
2023-03-25 16:54:27台灣民主實驗室發布「中國影響力指數」,在調查的82個國家中,台灣受中共影響的指數排名第11,其中,社會和媒體兩個領域影響最深,全球排行第1名;理事長沈伯洋表示,這類影響可能造成台灣人的警戒心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