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看不清別再當老花或白內障 當心可能是黃斑部裂孔

高齡看不清別再當老花或白內障 當心可能是黃斑部裂孔(首圖來源/Freepik)
文:吳思奕(NOW健康)
70歲的洪先生近1個月來總覺得左眼看不清楚,起初至診所檢查,被診斷為白內障,並建議接受手術治療。但他總覺得不放心,遂前往醫院尋求第2意見,經詳細檢查後才發現真正的病灶其實是黃斑部裂孔。長安醫院眼科醫師彭書昱指出,不少上了年紀的民眾經常將視力模糊歸咎於白內障或老花眼,忽略了黃斑部病變的可能性,導致錯過黃金治療期。

黃斑部裂孔無法以藥物或其他方式治療 僅能靠手術修補
彭書昱解釋,人們的眼睛就像是1台相機,白內障手術等同於更換鏡頭,而黃斑部則猶如相機的底片。如果底片損壞,無論如何更換鏡頭,影像品質都無法改善。個案洪先生的黃斑部裂孔就是典型的例子。
黃斑部裂孔是1種必須盡快接受手術的眼科疾病,目前醫界尚無藥物或其他療法可以替代手術。彭書昱說,個案洪先生在了解黃斑部裂孔的情況後,隨即接受了微創黃斑部手術,這項手術的傷口極小,術後恢復相對較快。但由於黃斑部本身的癒合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術後個案仍遵循醫囑採趴臥姿勢休息數週,以利裂孔癒合。經過1個月的悉心修養,裂孔最終順利癒合,視力逐步恢復,個案也得以重拾正常生活。

黃斑部裂孔好發於高齡群族 易被誤診為老花或白內障
黃斑部裂孔好發於60歲以上的高齡族群,其他如:高度近視、眼部外傷、黃斑囊樣水腫等也是危險因子。患者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往往要到遮住正常那隻眼睛時才會意識到視力已出現模糊、影像扭曲或是閱讀困難等異常。由於黃斑部裂孔通常不會引起痛感,所以更常被忽略,導致致延誤診斷與治療時機。
彭書昱提醒,隨著高齡人口增加,黃斑部病變已成中老年族群視視力退化的主因之一,臨床上更不乏患者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後視力仍未見改善,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真正的問題是出在黃斑部。因此,民眾若出現視力模糊的情形,應儘速接受眼底鏡或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檢查,以利及早確診,爭取最佳治療時機。
相關新聞
-
健康大哉問(133)--中老年人常見的眼疾與保養方式
2011-10-18 11:19:51一般人常說的,年紀大了,「視茫茫而髮蒼蒼」,髮蒼蒼還可忍受,眼睛的問題,中老年人面對的特別多也特別困擾,每一個人最擔心的就是說萬一看不見怎麼辦?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跟白內障就是常見的眼疾,不要誤以為年輕人就可以安心免除威脅喔,越來越多年輕人因為高度近視以及缺乏運動習慣,而提早面對到眼睛病變的問題。
-
糖尿病患失明率高25倍 積極篩檢及早發現可預防
2019-07-31 18:17:19近年來民眾高度用眼比例大幅上升,眼睛長期接受光線慢性刺激,視網膜血管受損,導致黃斑部病變患病年齡逐漸下降,不再是老年人專屬的疾病。其中糖尿病患者罹患黃斑部病變風險高於一般人,失明機率更高出常人25倍。
-
人工水晶體種類繁多難選擇 建議參考分類樹形圖再決定
2021-10-22 21:25:47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吳仁斌表示,選擇時可配合「人工水晶體分類樹形圖」做考量,主要可考慮「生活習慣」及「費用」。目前健保提供單焦點球面透明人工水晶體,對於沒有特殊要求者,配合老花眼鏡應足以應付日常生活。自費人工水晶體種類繁多,須評估自身費用負擔的能力,以及生活上有無特殊需求來選擇。
-
老年低頭族注意!過度用3C恐加速視力模糊
2022-04-20 20:28:23現代人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使用手機上網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許多長輩也會使用手機滑臉書、傳LINE、追劇等。但您知道過度使用3C的習慣,可能會加速白內障形成?
-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易發生眼疾 視力模糊應盡早就醫
2021-11-12 19:03:34一名32歲女性因左眼急性視力衰退,飛蚊症惡化,前往眼科門診求診。醫師為她進行散瞳間接眼底鏡檢查後,發現左眼視網膜周邊裂孔合併局部玻璃體出血,因此安排她接受視網膜周邊裂孔雷射治療,並觀察一周。
-
白內障年輕化 初期症狀應注意.治療不能拖
2021-05-11 18:29:34何謂白內障?白內障是老化的一個過程,眼球裡面的水晶體由透明慢慢變得混濁,進而影響視力,如同相機鏡頭般,若鏡頭霧了,就會影響拍照品質。此外,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或眼球有外傷者,還有眼睛接收太多紫外線照射和高度近視的人,都為白內障的高危險群。
-
我們與『白內障』的距離? 中醫陪您戰勝惡視力 恢復好眼力 | 談古論今話中醫(462)
2025-04-10 10:18:43有位49歲公司老闆陳先生因工作需長時間緊盯電腦、手機看報表,幾乎每天超過10小時,自25歲起近視就破千度,去年開始度數竟暴增,配了眼鏡仍看不清,到醫院眼科部就診,赫然發現已罹患中度白內障,醫師警告 600 度以上高度近視者是罹患白內障的高危險族群,提醒大家不要過度使用3C產品,才是保護眼睛根本之道。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國斌中醫師來到現場探討白內障中醫治療與保健。
-
老花眼和白內障的中醫治療 |談古論今話中醫(318)
2025-03-05 15:24:29老花眼和白內障都是老年人常見的退化性疾病。現在人保養的非常好,許多老年人也看不出來實際年紀,但只要一戴上老花眼鏡,就洩漏了他的實際年齡。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曹永昌中醫師來探討這個與老人有關的眼睛問題。
-
眼科研究新突破 多功能幹細胞可望修復視神經
2019-02-15 19:20:46黃斑部病變是造成老年人失明的第1大主因,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4千萬名老年人失明,其中10分之1係因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而看不見。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歷經3年,研究有了突破進展,將血液、皮膚等體細胞成功分化成人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可望修復視網膜病變及視神經受損。此研究成果發表在2019年國際學術期刊〈Cells〉,獲得國際眼科學界的肯定。
-
「藍光」擾睡眠 代謝失調恐變胖
2015-09-16 21:43:18日前有研究說,3C產品的藍光過量,可能對視網膜造成傷害,而現在又有研究發現,睡前一小時滑手機,螢幕藍光會影響睡眠荷爾蒙正常分泌,進而增加食慾,使肥胖纏上身。
-
白內障食療、點眼藥可以好?專家破除網路免開刀謠言
2023-01-04 16:09:02食藥署提醒,這是沒有科學根據及論述的傳言,民眾不可輕易相信。食品並非藥品,無法治療疾病,類似網傳訊息不符合醫學常理。民眾如有眼疾,應該就醫,由專業醫師評估,給予適合的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
32歲工程師視力模糊 才發現竟是腎衰竭
2019-04-04 21:48:46健康方面的消息,要提供給您!如果視力突然模糊,小心可能和腎功能有關!台中有一名工程師,當發覺視力模糊時還以為是電腦看太多了,沒想到就醫後發現,腎功能惡化,而且已經第五期,醫師研判,可能跟他長期抽菸有關,呼籲民眾最好把菸給戒了。
-
高度近視易黃斑部病變 這些事做不得
2017-12-28 16:09:06台大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何子昌表示,國內約有2成2的成年人屬於高度近視,近視度數超過600度,屬於「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的高風險族群,如果長時間用眼、眼睛接觸有害光線或劇烈運動、搬重物,視力可能就會出問題。
-
黃斑部病變勿輕忽 及早就醫成效佳
2011-12-07 20:01:38據統計,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中,有一成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常被誤以為是老花眼、白內障、青光眼。醫師提醒要及時接受治療,避免視力持續退化,甚至失明。
-
我們與『白內障』的距離? 中醫陪您戰勝惡視力 恢復好眼力 | 談古論今話中醫(462)預告
2025-03-19 14:12:10有位49歲公司老闆陳先生因工作需長時間緊盯電腦、手機看報表,幾乎每天超過10小時,自25歲起近視就破千度,去年開始度數竟暴增,配了眼鏡仍看不清,到醫院眼科部就診,赫然發現已罹患中度白內障,醫師警告 600 度以上高度近視者是罹患白內障的高危險族群,提醒大家不要過度使用3C產品,才是保護眼睛根本之道。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國斌中醫師來到現場探討白內障中醫治療與保健。
-
30多歲上班族就老花、視力模糊?! 老中醫師分享妙招,一週拯救「惡視力」|胡乃文開講03
2020-02-11 17:52:43老花眼已經出現年輕化的趨勢,有的人才30多歲,外表看起來年輕而且美好,眼睛卻出現看不清楚甚至有老花的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呢?多數人長時間使用電腦或3C產品,下了班一直滑手機或玩線上遊戲,眼睛無法得到充份的休息,導致水晶體開始變硬,彈性變差;近的東西看不清楚,這是眼睛出現老化的現象。
-
白內障術後視力變化 醫:盡早就醫
2018-05-25 15:56:33書田診所眼科主任吳仁斌表示,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是將混濁的水晶體清除後,留下水晶體後囊袋以放置人工水晶體,藉此矯正視力。後囊袋像一層透明保鮮膜,是水晶體的一部分,細胞可能隨時間聚集増生,變得混濁影響視力。後囊袋混濁在手術後數月或數年間都有發生機率,越年輕發生率越高,術後3年約有40%的發生率,年齡小於40歲者則有約70%。
-
黃斑部病變勿輕忽 及早就醫成效佳
2012-01-06 20:44:22據統計,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中,有一成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常被誤以為是老花眼、白內障、青光眼。醫師提醒要及時接受治療,避免視力持續退化,甚至失明。
-
長期盯3C 眼睛黃斑部病變易上身
2014-05-01 21:48:233C產品普及,許多人工作看著電腦螢幕,下班後,一有空就盯著手機、平板電腦。醫師表示,長期大量使用3C產品,眼睛容易黃斑部病變,若急速惡化,則會導致失明。
-
長輩白內障難避免 何昭德醫師講座解析
2019-07-01 19:05:44人體的五官分為眼、耳、舌、鼻、身,我們對於外界訊息的感知,有8成都仰賴視覺。根據統計,年紀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白內障問題比例高達9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