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商「洗產地」成產業鏈 各國加強監管圍堵

【新唐人亞太台 2025 年 07 月 03 日訊】近期以來,不少中國電商通過「洗產地」,規避美國的出口限制。這條日益成型的「灰色出口鏈」,已經引起不少國家的警覺。近日,有中國業者坦言,「洗產地」如今已經越來越困難。

 

 

 

根據《大紀元》報導,在高關稅壓力下,許多中國電商與製造商選擇先將商品轉運至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或韓國等第三國,再以當地產地名義出口至美國,業內俗稱「洗產地」。

一家提供「無縫轉換產地」出口方案的跨境運輸公司負責人表示,這類操作在業界早已是公開的祕密。不過,也有商家坦言,這條途徑在過去幾個月比較可行,最近卻不太順利。

隨著類似操作激增,多國政府相繼強化監管。韓國海關總署5月通報,今年第一季度查獲約295億韓元,涉嫌偽造原產地標識的進口商品,其中多數來自中國,幾乎全部計畫出口至美國。

越南工商部於4月呼籲貿易協會、出口商與製造商加強對原材料與中間產品的產地審查,避免偽造證明;泰國外貿局也在上月宣布,將強化針對出口美國商品的原產地驗證,防堵逃避關稅行為。

美國司法部(DOJ)則同步加大執法力度,將小型機械、電子產品與玩具等類別的虛假申報與產地造假列為重點查緝對象。

北京獨立學者張匡指出,早期貿易戰曾引發一定的反美情緒,但如今這股情緒已大幅降溫。而中國經濟下行正加劇電商企業的生存壓力,社會對中美談判的期待趨於僵化,民眾對高層決策的不滿正在不斷累積。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 劉佳佳 美國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