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飲食
-
動物油好?還是植物油佳?搞懂食用油製程聰明挑選!
2021-04-12 07:55:46「挑選油品是1門學問。」蘇秀悅說,應該依照烹調處理方式來決定油品種類,例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芥花籽油、玉米油、橄欖油、葡萄籽油、胡麻油等植物油,不飽和脂肪含量(85%以上)較高,一般建議,用於低溫處理,不宜炒炸。
-
大學生注意!3月22日起買高鐵優惠票 持在學證明才能買
2021-02-01 21:40:032月起,除了雙鐵、客運禁飲食政策上路外。高鐵也宣布,從3月22日開始,如果想用大學生高鐵優惠,為了要確實辨識學生身份,以免有人畢業了,還拿沒蓋章的學生證買票,如果是「免蓋註冊章」或「無註冊章」學生證在校學生,要提供「在學證明」正本,才有優惠。
-
台灣6/7大鬆綁 觀光旅遊防疫措施鬆綁重點整理
2020-06-04 17:37:44國內近2個月沒有本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將於6月7日防疫措施大解封,讓民眾最有感的是,搭乘台鐵、高鐵、國道客運大眾運輸時,不再強制戴口罩,也能吃東西。
-
吃完戴口罩保持距離!6月1日起雙鐵飲食有條件解禁
2020-06-01 21:43:524月初,台灣疫情嚴峻,雙鐵限制在列車上跟月台飲食,6月1日起,雙鐵終於開放吃東西,實際觀察,真的不少民眾在車上吃東西,尤其像是搭長程普悠瑪的乘客,對於解禁很開心。但要提醒您,不是全面解禁,吃完東西還是得戴口罩,在車廂內也得保持社交距離,如果沒做到還是會被勸導。
-
台13天+0!陳時中揪週末遊墾丁 雙鐵賣站票喊卡
2020-05-20 20:32:56帶您來看到,台灣連續13天沒有新增確診,並且連續38天,沒有本土個案。指揮中心今天(20日)是擺了玉荷包,希望能持續零確診。指揮中心致力推動「防疫新生活」,指揮官陳時中就決定,週末要帶領團隊,到台灣最南端。
-
癌友中共肺炎期間 6招飲食提升保護力
2020-04-24 21:28:40因中共肺炎疫情影響,部分癌友及家屬(照顧者)因擔心疫情而減少出門採買,或選擇可長期存放的加工食品,可能導致飲食不均衡的問題。為此,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供癌友飲食保健6招「衛生安全排第一、新鮮天然ㄟ尚好、維持體重不下降、吃得夠且均衡多樣化、多吃優質蛋白質、適當補充營養素」,呼籲癌友及家屬(照顧者)應挑選優質的食材,正確的烹調,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況,有助於癌友降低治療的副作用,提升免疫力、改善生活品質,才能增加治療效果與存活率。
-
社群潛力有多大?可能默默影響朋友飲食習慣
2020-02-26 17:23:28英國阿斯頓大學生命與健康科學學系的研究員發現,當受試者發覺社群平台上其他同儕們常吃蔬菜與水果的時候,他們也會這麼吃;反之,如果社群媒體的用戶愛吃垃圾食物或零食,那他們也會做出相同的事情,研究發表在《食慾期刊》(Appetite)。
-
對抗病毒補充營養很重要 這些食物吃出免疫力
2020-02-12 16:11:372019新型冠狀(中共)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來勢洶洶,依照目前疫情趨勢,似乎仍未有平緩跡象。對抗病毒的來襲,除了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做好外在防護、居家防疫、養成運動習慣、維持良好生活作息之外,把握飲食的營養也很重要。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表示,平日裡有許多常見且容易取得的食物,能輕易補充營養素、加強免疫力。
-
三高不是成年人專利 兒科門診三高患者越來越多
2019-11-21 18:38:46誰說三高只有大人會得到?現有案例是1名還在就讀國小的孩子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且孩子的家族中沒有遺傳病史。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江伯倫表示,兒科門診中被診斷出三高患者的孩子越來越多,不少小朋友因為飲食習慣差,以致血糖、血脂異常,小小年紀就得持續用藥。
-
【減重福音】一週少吃一餐,一個月最少瘦二斤!|胡乃文開講01
2019-11-01 09:00:00日本腦神經外科佐藤周三醫師指出,每週只要少吃1餐,1年半就可能瘦下27公斤!而這個方法已幫助4500名的病患成功減重,大多數人嘗試1個月後,就可瘦下4~5公斤,半年到1年內瘦下10公斤以上的人更不在少數!
-
穆斯林旅遊指數排名進前三 小英:打造友善環境
2019-09-18 21:10:50總統蔡英文今天接見2019年我國回教朝覲團,不只秀阿拉伯語問候現場穆斯林,還引用全球穆斯林旅遊指數排名,台灣首度進入前三,向訪賓保證,會繼續強化和穆斯林在觀光、貿易、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
-
還原「古埃及」麵包口感!出土4500年酵母揉成麵包
2019-08-14 19:35:04以色列科學家日前考古遺跡,從古代陶器碎片發現了酵母,至今已有4500年歷史,對此感到十分驚訝,為了嘗試口感,3位科學家將酵母蒐集起來製作麵包及釀酒,試圖重現「古埃及麵包風味」。
-
國人心血管疾病致死率高 這5種食物有助改善
2019-06-18 19:01:35心血管疾病是多種疾病的總稱,包括中風、心律不整、心臟病、心力衰竭、心臟瓣膜等問題,定期運動和健康飲食,可以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1項新研究指出,每年有數百萬人因水果和蔬菜攝取量不足導致心臟病和中風而死。
-
養生以脾胃為先 中醫:依體質選擇食物屬性
2019-02-22 17:45:33近年來人口逐漸老化,養生保健成為全民運動,中醫師指出,想要活得健康長壽,養生應以脾胃為先,「內傷脾胃,百病由生」,避免暴飲暴食,少吃生冷、烤炸、煙燻及辛辣刺激等食物。
-
家有過動兒 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中醫治療有法寶! | 談古論今話中醫(426)
2018-10-13 12:30:00有位朋友向我訴說:「家中有個過動兒每天活動量很大,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睡眠很少,身體瘦小,亂跑亂跳,上課不專心,沒有一刻靜下來,影響班上同學,不知要看哪位醫生,聽說長大自己會好是嗎? 過動與好動有何區別?」,家長一團疑問。 邀請到對小兒過動症治療很有經驗的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陳潮宗醫師來到現場,談談小兒過動症的問題。
-
家有過動兒 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中醫治療有法寶! | 談古論今話中醫(426)預告
2018-10-09 18:30:00有位朋友向我訴說:「家中有個過動兒每天活動量很大,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睡眠很少,身體瘦小,亂跑亂跳,上課不專心,沒有一刻靜下來,影響班上同學,不知要看哪位醫生,聽說長大自己會好是嗎? 過動與好動有何區別?」,家長一團疑問。 邀請到對小兒過動症治療很有經驗的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陳潮宗醫師來到現場,談談小兒過動症的問題。
-
中風最怕後遺症 中醫治療讓中風復健不再難 | 談古論今話中醫(423)
2018-09-22 12:30:00據報導有一位55歲的水電行老闆3年前,因出血性腦中風造成左側肢體偏癱合併左側視野缺損,經中西醫合併治療,再加上他努力復健,如今手腳運動自如,能快走、跑步,視力也恢復正常。 中醫針灸可以幫助中風患者疏通經絡、調暢氣血和活絡筋骨,利用中藥改善體質,有助於復健。善用中醫治療早日康復是患者一大福音。 這一集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蔡馥光醫師來談談如何善用中醫來治療中風後遺症。
-
中風最怕後遺症 中醫治療讓中風復健不再難 | 談古論今話中醫(423)預告
2018-09-12 09:40:00據報導有一位55歲的水電行老闆3年前,因出血性腦中風造成左側肢體偏癱合併左側視野缺損,經中西醫合併治療,再加上他努力復健,如今手腳運動自如,能快走、跑步,視力也恢復正常。 中醫針灸可以幫助中風患者疏通經絡、調暢氣血和活絡筋骨,利用中藥改善體質,有助於復健。善用中醫治療早日康復是患者一大福音。 這一集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蔡馥光醫師來談談如何善用中醫來治療中風後遺症。
-
情緒保養男女大不同 女人更應注重飲食均衡
2018-09-04 17:01:03最近一項美國的研究顯示,女性如果想要保持情緒健康不生病,需要額外攝取比男性更多的營養素。研究刊登在《營養神經科學雜誌》(Nutritional Neuroscience)。
-
最後一餐吃什麼?全歐最古老木乃伊「冰人」揭密
2018-07-31 20:06:53德國旅客27年前在義大利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冰川發現了「冰人奧茲」的遺體,學術界認為這一具有5300年歷史的木乃伊,是歐洲目前最古老的天然冰封木乃伊,義大利研究團隊近日分析「冰人奧茲」的胃部,發現他生前最後一餐的食物。
-
紐約人健康水平全美排52 水果蔬菜攝入匱乏
2018-05-17 21:21:46根據一項最新數據顯示,紐約人對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非常不足,來了解詳細情況。
-
「我的餐盤」均衡飲食 吃出營養健康跟著來
2018-05-09 17:06:38小朋友學吃飯時常會使用餐盤,現在為了飲食均衡,大人也得開始學用餐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我的餐盤」,上面標記每日應攝取的6大類食物類別及份量比例,民眾只要跟著圖示聰明吃,就能吃出健康。
-
不向病魔低頭 喚醒身體自癒力抗癌
2018-04-17 10:37:00編者按現代人莫不「聞癌色變」。但有些患者的癌細胞竟離奇消失了,其中不乏醫師宣告放棄的人。這帶給人一線希望:癌症可以逆轉?抗癌密碼就在自己身上?在主流醫學稱的「自發性好轉」之外,讓我們從不同領域來窺探個中奧妙。
-
長假後如何減重?營養師首推順應式補償飲食法
2018-04-02 10:10:00晨光健康營養專科院長趙函穎說,近年健康觀念大盛行,民眾平日飲食大多有所節制,也會盡量減少偏食與挑食的情形,但壓抑的飲食偏好往往在長假期間爆發,形成所謂「偏執系飲食症候群」。由於傳統年節菜色比較容易出現高油、高鈉、高糖的情況,如果再加上個人口味偏好導致偏執系飲食,就很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
-
想把鼻子砍掉重練? 健康講座教你對付鼻過敏
2017-12-08 17:22:48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將於106年12月16日舉辦免費健康講座,邀請到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主講「治療鼻過敏有一套」,希冀為鼻過敏患者提供治療的新方向。
-
腰痠背痛肌耐力不足?飲食+運動有效預防
2017-11-14 22:32:37有許多人為了維持身材,運動後很少吃富有蛋白質的肉類食物,肌耐力不足常常出現腰痠背痛的情形,醫師建議,每人每天最好要攝取5至6份肉類,搭配運動30分鐘,不僅可以提升肌肉量和肌耐力,還可有效防止跌倒、骨折。
-
冬季飲食養生
2017-11-08 11:19:00冬季是最冷的時節,對應的臟器為腎,對應之腑為膀胱,生理變化中的生長化收藏,主要是藏,五體中對應為骨,五志對應為恐,五色為黑,五味為鹹,五氣為寒,節氣包括了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
-
吃這些食物可以讓心情飛揚起來
2017-10-05 09:22:00人們每天經歷的事情或遇到的人會影響心情。事實上,人們的飲食也會影響心情。只要吃對東西,你會笑口常開,心情也會跟著飛揚起來。
-
北捷大解禁!32站禁食線將縮小
2017-10-04 20:41:11台北捷運每天運量高達200萬人次,為了站內的環境整潔,規定乘客進入捷運閘門禁止區域後,不准飲食。各站也都標有「禁食區」界線提醒民眾,最近北捷對於「禁食區」界線打算調整,將縮小忠孝新生、市政府站等32站禁食線,並開放非付費區通行道可以飲食。
-
有助減少皺紋的11種天然食品
2017-08-31 11:55:00臉部皮膚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出現皺紋,當皺紋長出後,再想去除,就不那麼容易了。如何讓歲月不再在妳的臉上留下痕跡呢?除了注意防曬、作息時間正常、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避免精神壓力過大之外,還可以從飲食著手。
-
消除脂肪肝 保肝飲食該怎吃?
2017-07-19 11:27:00當飲食中的脂肪量攝取過多或肥胖時,脂肪肝就有可能上身了。脂肪肝即俗稱的「肝包油」,指的是三酸甘油酯在肝臟中過度堆積,含量超過肝臟總重量的5%以上。
-
家有過動兒 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
2017-07-19 11:17:00家有過動兒嗎?養育過動兒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他們看似外表健康,其實體內機制出現了問題,也因此常惹毛家長或老師。
-
「吃素」健康有門道 吃錯反而傷身
2017-07-11 11:10:17頂著健康與環保的光環,素食大行其道,不正確的飲食觀也應運而生,不少甚至吃出一堆健康問題,讓素食的美意大打折扣。讓我們從中、西醫師的角度來探討吃素究竟好不好?
-
「大腸癌」晚期!趕快看你的手 這個地方有青筋 那要小心了! |談古論今話中醫(360)預告
2017-06-23 14:00:05腸癌,已經6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幾乎每37分鐘就新增一名大腸癌患者,且這種過去以年長者為威脅對象的疾病,現在也開始撲向年輕人。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內49歲以下大腸癌發生率在這20年來成長為1.6至1.7倍,成長率幾乎與年長者不相上下,令人膽戰心驚。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台灣上海同德堂國藥號主治醫師胡乃文中醫師來探討大腸癌。
-
米飯不等於肥胖!中醫師教你吃對營養
2017-05-24 11:31:00研究發現,米飯與肥胖不是劃上等號的!米飯分解後的碳水化合物能夠被身體立即地消化、吸收、轉變成有用葡萄糖,可以被身體當成燃料直接使用。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發現,米飯具有很好的「催眠」作用。
-
台灣專家:吃太多「醋」小心糖尿病上身
2017-03-16 18:20:00據中央社報導,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飲食中添加的醋與經由飲酒及飲食成分所產生的醋,透過腸道菌、有機磷農藥等的作用,都可能造成醋酸的生理濃度上升,增加第二型糖尿病機率
-
儀器檢查不出來的心臟病更要小心 來的又快又猛|談古論今話中醫 (344) 電視版
2017-03-11 22:00:55隨著台灣生活富裕,國人傾向大吃大喝高熱量食物,又不愛動,心臟病高居十大死因的第2位。心臟病初期的表現不易被察覺或誤判。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皇脈中醫診所院長連永祥中醫師,以中醫的角度來分享、分析心臟病的起因與治療與急救。
-
儀器檢查不出來的心臟病更要小心 來的又快又猛|談古論今話中醫(344)
2017-03-11 22:00:05隨著台灣生活富裕,國人傾向大吃大喝高熱量食物,又不愛動,心臟病高居十大死因的第2位。心臟病初期的表現不易被察覺或誤判。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皇脈中醫診所院長連永祥中醫師,以中醫的角度來分享、分析心臟病的起因與治療與急救。
-
生機飲食對心臟有害?隱藏性心臟病可能是吃出來的 |談古論今話中醫(344) 預告
2017-03-03 15:20:49隨著台灣生活富裕,國人傾向大吃大喝高熱量食物,又不愛動,心臟病高居十大死因的第2位。心臟病初期的表現不易被察覺或誤判。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皇脈中醫診所院長連永祥中醫師,以中醫的角度來分享、分析心臟病的起因與治療與急救。
-
吃雞肉可預防大腸癌
2017-03-03 11:15:00所謂「病從口入」,有45%得癌症與飲食密切相關。大腸直腸癌之形成,與肉食、高脂肪食物、低纖維食物之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
-
過年歡樂團聚時刻 健康習慣也不放鬆
2017-01-29 17:35:26過年是親友歡聚的時刻,民眾喜歡大魚大肉、暴飲暴食,久座不動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更易引發;新北聯醫特別邀請神經內科主任陳三丰,告知民眾如何自保,遠離腦中風的發生。
-
終結難受孕 、不孕的宿命 中醫告訴你這樣做|談古論今話中醫(338) 電視版
2017-01-21 22:00:55生兒育女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對二十一世紀的人類來說,如何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生育健康的下一代,避免早產或缺陷兒的產生,如何生的少卻生的好,創造優質的下一代,是人類共同努力的目標。要準備生育下一代,應該要重視生育計劃,在準備好時間,生育想要的兒女。早期篩檢父母雙方可能有異常的疾病,達到優生保健的目的。 這一集邀請到全昌堂中醫診所院長徐慧茵中醫師來到現場來談談如何打造您專屬的懷孕計劃。
-
終結難受孕 、不孕的宿命 中醫告訴你這樣做|談古論今話中醫(338)
2017-01-21 22:00:05生兒育女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對二十一世紀的人類來說,如何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生育健康的下一代,避免早產或缺陷兒的產生,如何生的少卻生的好,創造優質的下一代,是人類共同努力的目標。要準備生育下一代,應該要重視生育計劃,在準備好時間,生育想要的兒女。早期篩檢父母雙方可能有異常的疾病,達到優生保健的目的。 這一集邀請到全昌堂中醫診所院長徐慧茵中醫師來到現場來談談如何打造您專屬的懷孕計劃。
-
想在新的一年更健康更快樂?試試這9個方法
2017-01-12 16:05:00每個人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開始時有一個愉快的開端,更希望能健康地度過每一天。太遠大的目標似乎難以實現,但如果只需邁出一小步的小變化,或許會讓你的生活有意想不到的巨大改變
-
中醫助你好孕 | 談古論今話中醫(338)預告
2017-01-12 15:37:09生兒育女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對二十一世紀的人類來說,如何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生育健康的下一代,避免早產或缺陷兒的產生,如何生的少卻生的好,創造優質的下一代,是人類共同努力的目標。要準備生育下一代,應該要重視生育計劃,在準備好時間,生育想要的兒女。早期篩檢父母雙方可能有異常的疾病,達到優生保健的目的。 這一集邀請到全昌堂中醫診所院長徐慧茵中醫師來到現場來談談如何打造您專屬的懷孕計劃。
-
不要吃!5種會毀了牙齒的常見食物
2016-12-22 17:00:00保護牙齒和牙齦健康不僅是定期刷牙和頻繁使用牙線,合理飲食也是重要環節。大多數牙科醫生會告訴你,高酸度和高糖食物會對牙齒造成嚴重破壞,導致長期、且不可恢復的蛀牙。
-
飲食五陷阱 小心體重直線上升
2016-12-22 15:50:00肥胖是現代人困擾,許多人藉由運動、節食或其他方式維持體態美觀並減少因肥胖可能引發的疾病。其中瘦身飲食除了多吃蔬果和少碰甜食之外,還有一些隱藏陷阱,可能使自己在不自覺情況下就悄悄然體重爬升
-
運動、飲食 333 讓你散、散、散(瘦、瘦、瘦)|談古論今話中醫(333)電視版
2016-12-16 19:00:55現代人由於營養過剩,又缺乏運動,肥胖的比率很高。肥胖會引起許多併發症,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脂等等。醫學研究發現,減肥之後,這些併發症的發生率會降低許多,肥胖治療是不是少吃多運動就可以呢?中醫如何從根本改善?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維康中醫診所院長黃志遠中醫師來探討這個問題。
-
運動、飲食 333 讓你散、散、散(瘦、瘦、瘦)|談古論今話中醫(333)
2016-12-16 19:00:05現代人由於營養過剩,又缺乏運動,肥胖的比率很高。肥胖會引起許多併發症,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脂等等。醫學研究發現,減肥之後,這些併發症的發生率會降低許多,肥胖治療是不是少吃多運動就可以呢?中醫如何從根本改善?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維康中醫診所院長黃志遠中醫師來探討這個問題。
-
楊貴妃不孕真是肥胖惹的禍嗎?|談古論今話中醫(333)預告
2016-12-08 18:23:13楊貴妃不孕真是肥胖惹的禍?唐朝第一美人楊貴妃是出了名的胖美人~這樣受到皇上寵倖卻遲遲不懷孕…也真是奇怪了!難道懷孕真的與她的肥胖有關?肥胖治療是不是少吃多運動就可以呢?中醫如何從根改善?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維康中醫診所院長黃志遠中醫師來探討這個問題。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