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中風
-
納豆恢復健康出院 PO片笑喊「我回來了」
2022-05-09 21:08:35娛樂消息,藝人納豆年初因中風送醫開刀,終於在今天(9日)傳來他健康出院返家的好消息。他的女友依依po出影片,納豆在一開始,就愉快的向大眾打招呼說「我回來了」。依依也表示,會一起讓生活慢慢回歸正常,感謝所有醫護人員。
-
醫師整理「頭暈7大原因」 你的頭暈是屬於哪種類型?
2022-04-01 19:27:42許多中老年人清晨起床時總覺頭暈、走路不穩,嚴重時還會噁心嘔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周友芳表示,頭暈成因眾多,例如,眩暈、腦幹及小腦的病變或中風、姿勢性低血壓等,除了藥物治療,還應配合前庭復健。
-
83歲阿嬤突然中風 及時「動脈取栓」助患者恢復行動力
2022-03-18 21:54:5483歲的簡阿嬤去年3月疑似腦中風失去意識送醫,經大林慈濟醫院影像醫學科黃厚期醫師及神經內科邱孟祈醫師進行動脈機械取栓,將腦中血栓取出,目前阿嬤已可用助行器四處走動,扶著扶手上樓梯也沒有問題,復原良好,家人感恩醫院及時治療,讓阿嬤恢復行動能力。
-
唐川病逝「茶金」劇組感念力挺 温昇豪嘆生命無常
2022-03-14 19:07:57資深演員唐川歷經一年與病魔搏鬥,昨晚病逝,享壽69歲,投身影視半世紀最後的作品,就是去年熱播台劇「茶金」,演員温昇豪不捨表示,唐川是他的客語老師,感嘆生命無常。
-
藝人納豆驚傳腦出血 表舅侯友宜再幫集氣
2022-01-25 13:07:29藝人納豆昨天因腦壓過高、並有出血症狀就醫,經紀公司也在納豆臉書貼出聲明,表示手術過程順利,目前在醫院休養中,沒有生命危險。而今天(25日)上午納豆的表舅,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再被問到相關情況。
-
寒流來襲!彰化12日單日74急診 醫師:注意保暖
2022-01-12 22:03:18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最近早晚溫差大,民眾可得注意保暖!彰化基督教醫院統計,最近急診數增加2成,彰化縣消防局也表示,11日凌晨到12日下午2點,非創傷送醫有74件,其中6件到院前OHCA,醫師提醒,家中有長輩病患的,早上起床時要注意身體保暖,有身體不適要儘速就醫,以免憾事發生。
-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平氣和養生飲 | 談古論今話中醫(586)
2021-12-18 22:00:00心臟病是台灣常見的疾病,高居十大死亡之因的第二位。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大多屬於突發性疾病,是男人的第一號殺手,一旦發病往往措手不及且治療效果很緩慢。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林源泉醫師來到現場分享心血管疾病之治療。
-
小中風很可能是中風前兆!醫學定義小中風有3條件
2021-12-18 17:03:36一般人認知的中風常會造成肢體癱瘓,引起家庭生活風雲變色,然而,醫學上稱為「暫時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俗稱「小中風」,症狀比較輕微,有人甚至很快恢復,因此,多數民眾容易忽視。其實小中風可以說是中風的前兆,後續可能引發中風機率相對提高,必須加以嚴防。
-
研究顯示愛喝茶和咖啡好處多 有助於預防失智症及中風
2021-12-15 17:00:48每天總習慣喝上幾杯咖啡或茶,喜歡喝茶和咖啡的人有福了!根據《PLOS Medicine》研究指出,這個習慣可能有助於預防中風和失智症。
-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平氣和養生飲 | 談古論今話中醫(586)預告
2021-12-11 22:00:00心臟病是台灣常見的疾病,高居十大死亡之因的第二位。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大多屬於突發性疾病,是男人的第一號殺手,一旦發病往往措手不及且治療效果很緩慢。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林源泉醫師來到現場分享心血管疾病之治療。
-
注意這些徵象 預防『心血管疾病』 | 談古論今話中醫(585)
2021-12-11 22:00:00心臟病是台灣常見的疾病,高居十大死亡之因的第二位。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大多屬於突發性疾病,是男人的第一號殺手。 一旦發病往往措手不及,但是高明的醫師往往能從五官或人體特定部位能發現一些徵兆提高警 覺,作為預防的參考。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林源泉醫師來到現場分享治療鼻子過敏的經驗。
-
大雪氣溫驟降兩時間點最易發生中風 中醫養生首重護心
2021-12-08 17:53:01「大雪」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也是1年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大雪之後是全年陰氣最重的時期,就中醫觀點心為火臟,這時要特別注意心肺的循環。冷氣團也一波波來襲,心血管疾病發作也明顯變多,特別是大雪這節氣,天氣冷,容易讓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上升;低溫也會刺激末梢神經收縮,血管阻力變大,血壓因而升高,心跳加快,血液也容易凝結形成血栓,進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發作。
-
注意這些徵象 預防『心血管疾病』 | 談古論今話中醫(585)預告
2021-12-04 22:00:00心臟病是台灣常見的疾病,高居十大死亡之因的第二位。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大多屬於突發性疾病,是男人的第一號殺手。 一旦發病往往措手不及,但是高明的醫師往往能從五官或人體特定部位能發現一些徵兆提高警 覺,作為預防的參考。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林源泉醫師來到現場分享治療鼻子過敏的經驗。
-
阿斯匹靈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專家:副作用恐致其他風險
2021-11-08 17:06:09數百萬的美國人天天都在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發生,但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PSTF)所推薦的阿斯匹靈新指南建議,許多沒有高風險疾病的老年人,其實不應該每天服用阿斯匹靈,否則反而會有反效果。
-
預防頭頸癌患者腦中風 醫院推整合治療健康護照
2021-09-03 21:56:03根據統計,頭頸癌在台灣男性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已連續九年名列第四,近年來大約年增萬名患者。醫師提醒,頭頸癌放射線治療後,可能要更進一步預防腦中風發生。因此也推動整合治療的健康護照。
-
『高血壓防治』 中醫降血壓妙招 | 談古論今話中醫(569)
2021-08-21 22:00:00高血壓患者平常根本感受不到任何的症狀,所以高血壓有「隱形殺手」的稱號,但高血壓 卻是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及腎臟病等疾病的危險因子,所以高血壓的防治必須非常重視。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吳東益醫師來談談高血壓的防治。
-
『高血壓防治』 中醫降血壓妙招 | 談古論今話中醫(569)預告
2021-08-14 22:00:00高血壓患者平常根本感受不到任何的症狀,所以高血壓有「隱形殺手」的稱號,但高血壓 卻是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及腎臟病等疾病的危險因子,所以高血壓的防治必須非常重視。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吳東益醫師來談談高血壓的防治。
-
首座機械外骨骼復健中心揭牌 桃園市長鄭文燦親臨體驗
2021-03-25 17:02:16全台首座「機械外骨骼(HAL)」中心啟用,脊椎損傷、中風、肌少症等患者,都可藉由機械外骨骼(HAL),訓練肌肉與重建神經迴路,只要下半身肌肉仍然可以施力,雖然沒辦法支持全身重量站立和行走,都可藉著復健慢慢重回自主能力,不會因長期坐臥導致肌肉完全退化,等同失去活動能力。
-
香蕉花能預防中風及高血壓?營養師專業解答破除謠言
2021-01-25 18:50:57最近香蕉盛產,價格便宜,中南部菜市場甚至出現1斤5元超低價,部分網友則貼文讚許香蕉好處多多,而香蕉花更具有預防中風及高血壓等功效。食藥署提醒,香蕉花仍屬食品,不具有治療疾病的效果。
-
中醫針灸輔助治療 有助於中風病患康復
2020-12-17 15:12:06老劉是名業務經理,年初突然感到右側肢體無力,連吃飯、講話都嚴重受影響,經過腦部斷層檢查後,確定罹患梗塞性腦中風。住院復健的過程中,經病友推薦同時會診中醫治療,目前維持每週三次的復健與針灸,雖然動作仍不若以往,但在專業醫療及家人親情支持下,已能重新投入工作。
-
自拍30秒影片上傳 台大AI「腦中風快篩」5分鐘判讀
2020-10-29 18:43:17AI判讀影片,5分鐘就可研判是否腦中風!台大機械系團隊、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攜手研發出「腦中風快篩」創新影像技術,民眾只需自拍30秒長度的影片上傳,透過利用動態影像分析,就能即時掌握心律、頸動脈狹窄、心律不整等資訊。
-
腦中風後遺症 『快速中醫復健法』 | 談古論今話中醫(515)
2020-07-25 22:00:00腦中風是全民極需重視的重大疾病之一,分成「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兩種。 依據衛生福利部105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總共奪走11,846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腦中風後遺症絕大數病患都需要有人照顧,成為家庭與社會的沈重負擔
-
腦中風後遺症 『快速中醫復健法』 | 談古論今話中醫(515)預告
2020-07-18 22:00:00腦中風是全民極需重視的重大疾病之一,分成「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兩種。 依據衛生福利部105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總共奪走11,846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腦中風後遺症絕大數病患都需要有人照顧,成為家庭與社會的沈重負擔
-
跨年溼冷轉乾冷 保暖攻略1張圖教你懂穿
2019-12-31 19:01:59跨年夜看煙火、元旦清晨迎曙光,這幾天許多人都會規劃出遊行程,但氣溫偏低、天氣溼冷,專家提醒,參加跨年活動務必注意保暖並結伴同行。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等症狀,務必緊急就醫。
-
吃辣可望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與辣椒素抑制食慾有關
2019-12-26 18:28:02嗜辣的人有藉口可以多吃辣椒了,最近1項研究發現,吃辣椒可減少因心臟發作和中風而死亡的風險,研究刊登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中風自行送醫影響搶救 盡快打119最關鍵
2019-12-19 22:00:23最近早晚溫差大,中風風險大增,但有調查發現,竟然有高達6成的人,發現中風不是打119,而是自行送醫,耽誤時間也影響搶救。新北市還發展一套能快速檢傷的機制,一旦研判中風,患者從上救護車開始,就能透過平板即時影像傳輸、連線醫院協助處置,醫生也說盡快打119最保險。
-
累到不想說話 ?! 青壯年「過勞死」危機 ! 關鍵時刻救命穴位,一定要學起來|胡乃文開講10 名醫談養生
2019-12-19 22:00:00有一則新聞提到藝人高以翔參加大陸節目突然猝死,這件事情造成雇主員工雙方都受到損傷很不划算是不是?高以翔 在中國大陸錄製一個節目,他在奔跑途中倒地,送醫搶救,兩個多小時候後宣告不治,醫院說他是「心源性猝死」。 我看到高以翔在節目中的影片,他做的是一個非常非常超體力的運動競賽,這很像在年輕人中很流行的一種運動「跑酷」,就是不斷的跑上跑下,接著又來一個難度更高的競賽運動,結果就發生了悲劇,高以翔才三十五歲,三十五歲是人的一生最黃金最有發展的階段,結果,就這樣死了,這個是令人惋惜的事。
-
午休小睡補充精力 對降低心血管疾病或有幫助
2019-09-19 18:43:11午睡可以補充體力,讓下午的精神更加飽滿。現在還有研究發現,每周1次或2次於白天小睡,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心臟衰竭等,研究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MJ)。
-
中風治療不只有1種 有氧運動成復建新選擇
2019-08-21 16:26:57中風後的患者總是很慶幸自己能撿回一條命,會透過物理療治療進行復健,但現在有1項研究顯示,中風患者從事有氧運動後,耐力和行走能力明顯提高,簡單來說,能夠透過運動幫助中風患者回復健康狀況,研究刊登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urnal)。
-
『風』為百病之首 中醫驅風邪有法寶 | 談古論今話中醫(467)
2019-08-17 22:00:00無門慧開禪師這首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讓人想到,只要心中不計較、不分別,以知足心和平常心過活,即是人間最好的時節了。 夏天即使天氣很熱,但是可以體會涼風的自在,心靜自然涼。風,有甚麼作用呢,對人體是好還是壞?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彭溫雅中醫師來談談中醫的「風」。
-
『風』為百病之首 中醫驅風邪有法寶 | 談古論今話中醫(467)預告
2019-08-14 09:30:00無門慧開禪師這首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讓人想到,只要心中不計較、不分別,以知足心和平常心過活,即是人間最好的時節了。 夏天即使天氣很熱,但是可以體會涼風的自在,心靜自然涼。風,有甚麼作用呢,對人體是好還是壞?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彭溫雅中醫師來談談中醫的「風」。
-
「動脈取栓」通血管 腦中風康復率增三成
2019-07-25 21:41:16台中一位58歲的王女士,突然感覺不舒服暈了過去,就醫才發現是急性腦中風,醫療團隊緊急用「動脈取栓」的方式,將血管疏通,才搶回一命。
-
研究:尿道感染 缺血性中風發生率恐增3倍
2019-07-15 18:33:47夏天氣溫悶熱,容易有尿道感染的風險,更重要的是,現在有研究發現,尿道感染可能會增加中風的機率,研究發表在《中風期刊》(Stroke)。
-
老年人出現高血鈣導致昏睡 醫:恐因腫瘤引起
2019-05-31 13:49:4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劉文勝指出,血鈣是種重要的電解質,可以調控骨骼肌及心臟的收縮,一旦不平衡就會出問題;當血鈣過低,將引起肌肉反射過強,血鈣過高則會造成嗜睡、便祕、意識不清、心電圖異常等症狀。
-
起床突然無力抽蓄 竟是7公分腦瘤作祟!
2019-05-24 21:43:58健康消息。很多民眾知道,身體突然無力、流口水,說話語意不清,常是中風的症狀。不過也不一定如此,43歲的施先生,出現了這些類似中風的症狀,在就醫後發現,腦中居然有一顆七公分大的腫瘤,壓迫到腦中控制運動的區塊,造成這些症狀。
-
睡前滑手機擾睡眠 恐增中風、罹癌風險
2019-04-02 21:43:03健康消息,睡覺前喜歡滑手機嗎?最新研究發現,手機光源直射眼睛,會影響褪黑激素。打亂睡眠周期,不只容易焦慮,也增加罹患高血壓、中風,甚至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建議睡前1小時,最好不要滑手機。
-
打呼不礙事?睡眠呼吸中止症猝死風險高2.5倍
2019-03-15 17:06:44國外研究發現,患者在半夜至清晨這段時間發生猝死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5倍。
-
認清「高血脂」的危害 中醫如何降血脂 | 談古論今話中醫(437)
2018-12-29 12:30:00近代飲食西化,物質生活改善,攝取超過身體所需的食物,加上運動的缺乏,台灣的小孩是全亞洲最胖的,罹患三高症是一個不可遏止的趨勢。 台灣18歲以上的國人約五人之中,即有一人有高血脂的困擾,當體內血脂太高時,便容易降低血液循環,導致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甚或導致中風,對身體的健康危害很大。 這一集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高定一主治醫師來探討中醫治療高血脂症的治療與預防。
-
認清「高血脂」的危害 中醫如何降血脂 | 談古論今話中醫(437)預告
2018-12-19 09:50:00近代飲食西化,物質生活改善,攝取超過身體所需的食物,加上運動的缺乏,台灣的小孩是全亞洲最胖的,罹患三高症是一個不可遏止的趨勢。 台灣18歲以上的國人約五人之中,即有一人有高血脂的困擾,當體內血脂太高時,便容易降低血液循環,導致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甚或導致中風,對身體的健康危害很大。 這一集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高定一主治醫師來探討中醫治療高血脂症的治療與預防。
-
頭暈未必是眩暈 回答醫生6問題找病因
2018-11-26 17:45:38頭暈等於眩暈嗎?大部分民眾應該都搞不清楚兩者之間差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賴建仲說,「頭暈未必眩暈」,眩暈只是頭暈的一部分,提醒病友就診之前,掌握「頭暈6問」做好筆記,就診時詳述病情,才能協助醫師找出病因。
-
中醫輔助治療高血壓 按壓穴位可緩解控制
2018-09-25 15:15:39治療高血壓,目前只能以藥物控制,許多民眾擔心長期服用高血壓藥物會有副作用,因而轉求中醫治療。中醫如何輔助降血壓?中西醫共治,病人怎麼做能確保安全?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吳佩青表示,高血壓是西醫的病名,中醫古籍沒有「高血壓」這樣的病名,也因為高血壓初期大部分沒有症狀,到比較嚴重產生症狀時,類似的病名,如:眩暈、頭風、中風、風眩,所以高血壓的判別標準還是以西醫的為主。
-
中風最怕後遺症 中醫治療讓中風復健不再難 | 談古論今話中醫(423)
2018-09-22 12:30:00據報導有一位55歲的水電行老闆3年前,因出血性腦中風造成左側肢體偏癱合併左側視野缺損,經中西醫合併治療,再加上他努力復健,如今手腳運動自如,能快走、跑步,視力也恢復正常。 中醫針灸可以幫助中風患者疏通經絡、調暢氣血和活絡筋骨,利用中藥改善體質,有助於復健。善用中醫治療早日康復是患者一大福音。 這一集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蔡馥光醫師來談談如何善用中醫來治療中風後遺症。
-
腦中風前兆別輕忽 掌握判斷關鍵 善用中醫防中風 | 談古論今話中醫(422)
2018-09-15 12:30:00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近年來受到飲食高油、高熱量、重口味,以及壓力、熬夜、抽菸、飲酒等不健康生活習慣的影響,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中風患者也越來越多。對於疾病,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防患於未然。食物是天然的藥物,良好的飲食習慣會讓我們遠離中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食物可以推薦來預防中風呢? 這一集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蔡馥光醫師來談談中風的前兆與預防。
-
中風最怕後遺症 中醫治療讓中風復健不再難 | 談古論今話中醫(423)預告
2018-09-12 09:40:00據報導有一位55歲的水電行老闆3年前,因出血性腦中風造成左側肢體偏癱合併左側視野缺損,經中西醫合併治療,再加上他努力復健,如今手腳運動自如,能快走、跑步,視力也恢復正常。 中醫針灸可以幫助中風患者疏通經絡、調暢氣血和活絡筋骨,利用中藥改善體質,有助於復健。善用中醫治療早日康復是患者一大福音。 這一集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蔡馥光醫師來談談如何善用中醫來治療中風後遺症。
-
腦中風前兆別輕忽 掌握判斷關鍵 善用中醫防中風 | 談古論今話中醫(422)預告
2018-09-03 11:30:00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近年來受到飲食高油、高熱量、重口味,以及壓力、熬夜、抽菸、飲酒等不健康生活習慣的影響,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中風患者也越來越多。對於疾病,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防患於未然。食物是天然的藥物,良好的飲食習慣會讓我們遠離中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食物可以推薦來預防中風呢? 這一集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蔡馥光醫師來談談中風的前兆與預防。
-
致命心律不整 電燒+封堵防治二度中風
2018-04-11 21:52:56再來看到醫療訊息。「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罹患缺血性中風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出五倍,為了防止二度中風,現在,同時進行「房顫電燒」與「心耳封堵」的技術越來越成熟,幾乎可以不靠藥物,來避免再次中風。
-
年輕多運動存「腦」本 預防失智要趁早
2018-04-11 16:59:49據統計,全球平均每3秒就新增1名失智患者,專家指出,定期運動、腦部訓練、參與社交活動等,便能有機會抑制認知功能障礙;如果天天做有氧運動,腦部海馬迴體積會增厚,可有效延緩認知功能障礙問題。
-
小孩也會中風!毛毛樣腦血管病變
2018-03-29 18:30:08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從2000至2011年,台灣每年平均新增35名毛毛樣腦血管病變個案,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0.15人。此疾病好發於兩個年齡層,分別為5到14歲、40到44歲,其中小孩較高,而女生比例為男生的1.4倍。發病後,每100位病患約有3人死亡。
-
走路步態分析 從外觀預測健康
2018-03-28 10:25:00美國研究發現,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預測壽命長短。走路是日常生活中最具功能性及重複性的活動,正常步態需要神經系統和肌肉的高度協調,同時涉及許多的脊髓反射和大小腦的調節。因此觀察步態常可提供重要的神經系統疾病線索,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特殊步態。
-
心律不整中西醫治療
2018-03-20 15:50:00廣義的心律不整,即心律異常,包含心跳不規則、過快、過慢等,其中心搏過速(頻脈)是指心跳每分鐘大於100下,心搏過緩(緩脈)是指心跳每分鐘低於60下。心律不整很多是沒有感覺的,有感覺的話,大部分是心悸,或是心跳暫停的感覺,嚴重的會導致眩暈、昏厥、呼吸困難、胸痛等等。有些嚴重的心律不整,會導致中風、心臟衰竭等,甚至心跳驟停、猝死、休克等等。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