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消失中的技藝 再造剪黏藝術之美

【新唐人亞太台 2015 年 03 月 30 日訊】從事剪黏藝術已超過50個年頭,人稱「火師」的陳三火,曾榮獲「台灣工藝之家」殊榮;一年前,受邀為三級古蹟新港奉天宮做修復工程;創作「忠孝節義」24孝剪黏作品,目前正在新港農會25號倉庫展出,吸引許多在地鄉親和新港國小師生前往觀賞。

小朋友VS剪黏藝術家陳三火:「(他手上為什麼要拿那個?),那個是冰塊、冰塊,它用它的東西,來凸顯節氣它的特色。」

不論是傳統的「24節氣」,地方文化特色的「車鼓陣」和「布馬陣」,還是三國演義的「關公」、精忠報國的「岳飛」等剪黏藝術品,每一件都栩栩如生。

小朋友:「竟然可以把一些碗(陶瓷)打破,做成一些神話的物品,我覺得很有趣、很神奇。」

81歲退休老師 林女士:「很不簡單,像這個肚兜,這個很特殊。」

嘉義縣新港奉天宮董事長 何達煌:「鳳尾,一般都用磁磚或是交趾插一插,所以沒有很傳神;而它這塊鳳尾很活(傳神),這塊、這是很特殊,這是花瓶去剪出來的。」

以各種廢棄陶罐和花瓶為素材,陳三火以獨創陶瓷敲擊技法,巧手剪黏出各種立體傳神的神祇與人物。

剪黏藝術家 陳三火:「因緣際會,重點就在這兒而已,就是說撿拾這支花瓶回來,敲出(剪黏)一尊達摩,從這尊達摩開始走出來(這條路)。」

新港國小美術老師 郭素娟:「老師的作品,真的讓我們很驚豔。//依照瓶罐的顏色跟它的形狀、跟它的幅度,去黏貼在作品上面,讓作品感覺上面就更有它的層次感,它的顏色就不會是那麼匠氣。」

17歲就跟隨大哥學剪黏的陳三火,面對大哥突然過世,也有了不一樣的人生領悟。

剪黏藝術家 陳三火:「大哥也是我們的師傅,他突然往生,讓我感觸人生無常;剪黏要失傳了,要失傳了,我如果沒有留下一些東西來,沒辦法向歷史交代。」

面對即將消失的剪黏技藝,「火師」陳三火勤於剪黏創作與教學工作,用剪黏走出自己的堅持理念與使命。

新唐人亞太電視 侯瑞霞 方雅嫻 台灣嘉義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