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百貨搶灘 集體競爭的下一步棋?

【新唐人亞太台2010年10月7日訊】台北百貨賣場不斷擴增,連業者都認為台灣已經步入商圈競爭、分眾市場的年代。 不管是台北信義計畫區、東區、南京西路、內湖天母等百貨商圈,都已經各具特色,在內需市場飽和的情況下,業者在這場百貨戰國時期的策略有何轉變?我們訪問到消費研究專家,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為您評析。

東吳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劉維公:「台灣的百貨公司越來越密集,那它現在造成了一個很明顯的惡性循環,因為你越來越密集,他們採取的手法就是低價,或者是折扣,養成了一個非常惡性循環的狀況就是說,你沒有折扣他就不買了,然後這個是一個我覺得是百貨公司越開越多,然後所謂的營業額越來越集中幾天,或者營業額越來越集中在折扣戰,那我覺得這兩件事情,如果是把它聯合再來看的話,那真的會讓人家覺得很憂心,那另外一個就是說,台灣整個的消費社會,目前來看,同時你可以看到網路的消費也越來越多,那實體消費,實體的賣場,其實受到越來越大的威脅,所以我們看到的一個趨勢就是說,現在的百貨公司的經營玩得越來越大,就是說它不再只是就是資金門檻越來越高,然後另外一個是在於說它整個那種所謂的行銷也好,經營也好,那它的那個所謂的手法上面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如果說你要我觀察,大概就這兩點,一個就是所謂的惡性循環,另外一個就是我剛才講的,是在於就是說,百貨公司除了自己業界之間的競爭之外,百貨公司現在遇到最大的挑戰其實不是來自於百貨公司本身,而是來自於外部的包含網路,包含賣場,大賣場,現在你可以看到家樂福,或者是大潤發,那其實也是百貨公司化。」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