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星火燎原.約40國淪陷 台駐南非館處2官員確診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2 月 03 日訊】好,Omicron變種病毒迅速擴散到世界各地,目前已經有大約40個國家地區出現確診病例。鄰近台灣的日本、韓國、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也都已經出現確診者。今天(3日)台灣防疫指揮中心表示,過去一週針對確診病例進行病毒基因定序,並沒有發現Omicron病例。不過,中華民國駐南非館處,在過去一周內,已經有2名官員被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 莊人祥:「零本土病例,另外有11例的境外移入,跟零死亡病例。」
對台灣來說,境外疫情風險需要持續嚴防,星期五除了新增11例境外移入,媒體也關注,過去一週,最新的Omicron病毒是否有入侵台灣的態勢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羅一鈞:「我們其實都有針對所有境外移入的病例,會去做定序。到現在為止,我們都沒有驗到任何Omicron的這個病例。那但是我們從高風險國家地區來的民眾,確實是已經有。我們在前天有一位,是奈及利亞返國的一位民眾,那昨天則是有4位,是從馬拉威返國的一家人,那他們的這個篩檢結果,目前也都是陰性。」
此外,在Omicron疫情率先爆發的南非,中華民國駐外館處也有兩名官員,一週內先後被確診。對此外交部表示,兩名人員已經依醫師指示居家隔離、服藥治療,駐南非代表處已經安排有接觸史的人員進行PCR檢測,並對辦公室進行全面消毒。而指揮中心表示,我國駐南非代表處的確診同仁,高機率推估是感染Omicron。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羅一鈞:「豪登省事實上在過去一週的檢出率,是100%都是Omicron。所以我們應該也是會認為說,如果我們有南非代表處的同仁在那邊確診的話,有很大很大的機率,應該是Omicron。不過因為當地並不是說每一例他都會去做定序,去檢驗是不是Omicron,因為整個流行情形事實上已經漸趨嚴重,所以我想我們就是,先用一個大概的盛行率來推估。」
目前,有大約40個國家地區,受到Omicon變種病毒侵襲。而鄰近台灣的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有驗到病例。世界衛生組織也對亞太國家做出預警,提醒要為Omicron疫情病例激增做準備。
新唐人亞太電視 王冠霖 黃彥菱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台清明連假首日本土增160例 新變種XE首現蹤
2022-04-02 21:15:13新聞一開始,馬上帶您看到,今天(2日)是清明連假的第一天,台灣確診人數再創新高,共有404例確診。其中,本土確診個案有160例,橫跨全台14個縣市。指揮中心也宣布第25條傳播鏈,是台中婚宴群聚案。目前台中婚宴群聚案,累計有33人確診。而最新突變出的病毒株XE,是由Omicron的2支亞種BA.1跟BA.2結合的,傳染力更強,也現蹤台灣。
-
仿口罩推「快篩實名制」陳時中曝取得3管道
2022-04-13 22:21:06帶您關心,台灣「快篩國家隊」即將成軍!近來快篩檢驗需求增加,加上準確度提高,指揮中心昨天宣布改以家用快篩執行部分PCR篩檢後,指揮官陳時中今天(13日)透露,政府正在規劃徵用快篩試劑,要確保「量足價穩」,這兩天就會定案,未來購買快篩可透過3管道,第一是現有市場機制自由買賣,第二是公費快篩,第三是類似口罩實名制概念,有基本價格做分配。除了基隆以外,指揮中心也開放高風險縣市申請愛心篩檢,陳時中表示,目前雙北和桃園都有意願申請,正在了解情況,會盡速發下去,每次以提供20萬個快篩為單位。
-
BA.2占全球定序病例約86% 日韓疫情反彈
2022-04-05 22:30:21來關心中共肺炎疫情最新情況,全球確診超過4億9千3百92萬例,死亡6百1十7萬1千多人。但中共、伊朗、北韓等政權,被認為嚴重低報數據。亞洲方面,南韓新增26萬6千多例確診,比前一天大增將近13萬9千例,目前重症患者連續4天保持在1千1百例以上。日本新增4萬5千多例確診,首相岸田文雄表示,目前新增病例已經停止繼續減少,部分地區甚至出現反彈,呼籲民眾警戒。香港確診新增3千2百多例。歐洲的德國確診數依舊居高不下,但大多數都是輕症,當局宣布,5月1日起將不再對確診民眾實施強制隔離措施。南非宣布,兩年多前因應疫情發
-
北京從嚴管控 天津靜默 廣州現首例新變種
2022-05-24 16:35:04北京23日宣布採取社會面從嚴管控,天津則配合北京實施了靜態管理。廣州市首次發現 全國首例傳播力超強的Omicron 亞變種病患。
-
南港高工確診老師曾到苗栗餐廳 匡列20人
2022-04-05 10:23:45台北市南港高工確診老師曾於4月2日到苗栗縣頭份市,與親戚一起到泰式料理餐廳聚餐,苗栗縣政府衛生局將匡列20名接觸者,採檢後列為居家隔離。
-
台智慧城市展1外賓確診 此團將不參與本次活動
2022-03-22 13:42:32帶您來關心台灣疫情,台北市傳出,原訂來台參與智慧城市展的一名外賓被確診,此外和平醫院也傳出一名護理師確診。今天(22日)台北市長柯文哲以及副市長黃珊珊,出席智慧城市展活動時受訪,進行說明。
-
連四天確診百例?陳時中下午臨時開記者會
2022-04-04 12:56:42新聞開始先來關心,清明連假期間,指揮中心原訂如果沒有超過百例確診,就不會召開記者會。不過今天(4日)上午指揮中心臨時宣布,下午兩點將召開疫情記者會,由指揮官陳時中親自說明。是否連續四天都突破百例,指揮中心下午將有最新說明。
-
金門首例本土個案 26歲男赴台中喜宴突破性感染
2022-03-31 08:56:51金門縣政府今天宣布,一名26歲男性縣民26日在台中市參加喜宴,接觸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者後染疫,是金門首例確診個案,目前無症狀,已在醫院觀察與處置。
-
輕症居家照護措施 醫師遠距看診、藥師送藥到府
2022-04-11 15:43:17國內COVID-19防疫將朝輕症在家隔離照護前進,指揮中心今天公布確診者居家照護醫療協助措施,由醫師遠距看診,藥師送藥到府,給予支持性治療及症狀治療,但不包含抗病毒口服藥,實施日期尚未公布。
-
趙立堅成「反共代言人」 封城災難不斷上演
2022-04-22 22:05:38中國上海,在今年3月開始出現中共病毒疫情,直到4月21日,當局才連五天公布了36例死亡病例,令外界質疑,這只是冰山一角。目前,上海被封控20多天,仍沒有解封跡象。但中共官媒為了給極端的防疫措施找藉口,宣稱歐美國家「躺平」,放棄防疫措施,事實到底如何?而中共戰狼趙立堅一段批評美國疫情的話,也被翻出熱傳。
-
【一線採訪】上海方艙爆滿 多人被困公車過夜近崩潰
2022-04-12 09:17:15上海當局,要求陽性感染者,必須轉運,但是方艙醫院的床位不足,部分隔離者被長時間困在車上。此外,還有民眾曝光,具備出院條件的人,不被允許離開方艙,同樣是求助無門。
-
中共極端防疫寵物陷困境 柯基犬被活活打死
2022-04-08 21:31:56上海當局嚴厲封控,仍無法控制住疫情,再次對寵物狗下手。昨天(4月7日)「上海一柯基被打死 主人發聲」登上百度、新浪微博熱搜,引發眾怒。
-
矢板明夫在台確診分享3觀察 慶幸自己「不在上海」
2022-04-27 11:05:22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今天證實確診COVID-19,需在家隔離10天,並在臉書發文表示慶幸身在台北不是上海,「不用被送到建築工地臨時改造的方艙醫院去隔離」。
-
上海小提琴家跳樓前留2張遺書 妻子講述事發經過
2022-04-18 11:16:26上海小提琴家陳順平日前跳樓身亡,成為上海封城之下又一個悲劇。陳順平的妻子在社交平台發文,講述丈夫去世的經過。她說,丈夫自殺前寫下兩張遺書,訴說自己的痛苦和絕望。
-
清零政策下民怒爆發 杭州千人街頭抗議
2022-03-25 16:58:09中國最有名的服裝批發市場之一,杭州四季青服裝市場,在當局嚴厲的疫情管控下,店家損失慘重,23日,上千位商戶上街抗議討要說法,而有商戶遭到逮捕。
-
上海官員躺平對抗中央?政治角力罕見公開化
2022-04-08 16:13:21再來關心,中國上海被強制「封城清零」,疫情仍然嚴峻,中共副總理孫春蘭親自到上海,召集書記、市長訓話,但是沒什麼效果,當地官員被指,「躺平」抵抗中央,防疫亂象叢生,民眾苦不堪言。
-
桃園傍晚又4人確診 中原大學等3校停班課
2022-04-01 11:33:31好,最新消息來看到,桃園市府在傍晚宣布,又新增四例確診,為今天尚未公布的個案,且個案還在疫調中,相關訊息交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一說明。據了解,確診個案為四名學生,市府教育局緊急宣布,仁和、新坡國小及中壢高商的確診者班級停課10天,其餘師生停課7天。而中原大學又1位學生陽性,已累計2名學生確診,全校停課10天。
-
滬市民:幸虧看新唐人大紀元 信政府早餓死
2022-04-23 20:51:12上海封城已超過3週,解封仍然遙遙無期。許多民眾已經斷糧,有的甚至餓死,有上海市民表示,幸虧看了新唐人和大紀元,儲備了一些口糧,如果聽信共產黨的宣傳,可能早就餓死了。
-
杜汶澤發千字文回應王喜事件:盼不會造成台、港矛盾
2022-04-04 23:21:20港星王喜昨天(3日)入境台灣PCR篩檢時,意外遭捅傷流鼻血,他在社群連發數篇文章要醫護人員給說法。對此,移居台灣的港星杜汶澤昨天隨即表示關心,今天又在臉書發千字文,盼王喜事件不會造成台、港矛盾 。
-
清冠一號助減輕症狀 居家照護可視訊診療取得
2022-04-22 17:06:17來看到,全台各縣市,陸續啟動了確診者居家照護。有民眾在居家照護過程,希望能取得中藥處方「清冠一號」,來協助減輕症狀。今天(22日)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召開記者會,表示居家照護者如果想使用清冠一號,可以藉由視訊診療,請中醫師評估後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