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景更傷情!重度憂鬱症精神醫療要趁早 醫曝治療趨勢
文:陳如頤(NOW健康)
土耳其強震發生之後,已經有超過3萬人罹難,許多家庭因為失去親人而破碎。精神科醫師分析,人在面臨重大失落(significant loss)事件時,都會出現傷慟反應(bereavement),有憂鬱的情緒都很正常,但如果未加以正視而演變成重度憂鬱症,甚至出現自殺傾向,恐將造成憾事發生。
與失去的親人關係越親近 憂鬱症嚴重性就會越高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教授李正達醫師指出,失落不只是面對死亡、喪失親人,也可能是遇到重大的危機,如家道中落、破產,甚至是親人罹患重病等情況,正常人都會出現傷慟反應,通常需要1至2個月的時間,可以慢慢恢復。但有一部份的人,無法隨著時間淡化傷痛的情緒,而發展成憂鬱症,甚至是重度憂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通常與失落的關係越親近(無論是親人,或者是配偶、同居人,甚至於連毛小孩、朝夕相處的好朋友),事發當下越急且無法預料,甚至親眼目睹失落的過程,那麼嚴重性就會越高。
李正達主任說明,全世界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大概每7到10個人就有1個人。然而在西方社會,憂鬱症患者的就醫率約有57%,反觀台灣只有20%,足足比國外低了3倍之多,可見憂鬱症患者在台灣社會明顯存有就醫不足的問題。而這群人在職場的工作表現普遍受到影響,且絕大多數不就醫,等到情況嚴重時才被診斷出來,往往病情已達到重度憂鬱症的程度。
當人在遇到壓力事件後 大腦會出現功能性的問題
李正達主任進一步解釋,當人在遇到壓力事件後,大腦會出現功能性的問題,整個人會表現出遲緩的現象,重度憂鬱症尤其如此,一旦這類患者出現自殺的念頭,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身為重度憂鬱症患者的家人,如何發現患者自殺的警訊?
李正達主任解析,從過去的研究看來,這群人,真正在發生自殺行為之前,有絕大部份會透露他有想要自殺的意念,在自殺身亡前,大概1個月曾經就醫的大概占8成,通常就醫大多不是看精神科,而是因為身體出現一些問題,像是自律神經失調,或是身體出現不適而就醫;在發生事情前的1周,曾經就醫(包含所有的科別,急診也算)約有6成;真正去看精神科的,只有1到2成。統計顯示,在發生自殺行為前,曾與親人清楚表達想不開的念頭,則有4成到5成的人。
重視任何表明想不開的念頭 親人的支持系統很重要
李正達主任強調,假設一個人,跟你表明有想不開的念頭,一定要重視,特別是原本就是非常壓抑的人,他提到這樣的意念,絕對不要以為他是玩笑話,很多時候,他可能已經是提起勇氣,跟你說這件事情,所以聽到的人,一定要想盡辦法給予支持與安撫。他需要一個拯救自己的機會,需要親人的支持系統把他拉回來,而這個機會就是精神醫療。
李正達主任透露,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好的治療方法和武器,可以讓我們很快的把這類的情況有效的控制下來,不需要等待時間。雖然前面提到時間是很重要的療癒因素,但很多時候光靠時間並沒有辦法恢復。
針對有自殺意念的重度憂鬱症患者 治療選項相對有限
針對重度憂鬱症的患者治療的目標與選項為何?李正達主任提到,一旦有傷慟反應,最重要的還是時間跟心理治療,包括情緒支持,以及認知行為治療。心理治療本來就是精神治療很重要的一環,若患者出現顯著的憂鬱症狀,則會合併使用抗憂鬱劑,幫助病人提升正面情緒。患者對藥物的反應不佳,則會改換其他的藥物,像是鎮靜安眠藥,或者新一代安神的藥物,都有機會可以改善。
但若是相對嚴重或有強烈自殺意念的憂鬱症患者,李正達主任坦言,臨床上的治療武器選項就沒有這麼多,目前主要是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針對大腦情緒迴路失常對症下藥,抗鬱速度比傳統抗憂鬱劑速度可能來得快。另外,去年台灣也通過一款新一代抗憂鬱鼻噴劑藥物,研究發現它針對有憂鬱診斷並伴隨急性自殺意念或是想法的患者,能有效改善負面情緒,不過,治療必需要在特定的醫療院所才能實施,原因是噴完之後還要留院觀察1至2個小時,待醫護人員確認患者情況有改善才能返家休養,門診即可施作,不必住院。
急性發作的重度憂鬱症 臨床上如何判斷?
至於急性發作的重度憂鬱症患者在臨床上如何判斷?李正達主任提供重要的評估參考,例如:患者是不是幾乎整天都有憂鬱情緒?都對事情沒有興趣?而且伴隨很多其他的症狀表現如:(1)吃不下、(2)睡不著、(3)想法負面、(4)人變得緩慢、(5)人變得激躁、(6)強烈罪惡感、(7)有自殺念頭。以上症狀表現出現5項以上,而且除了那整天之外,還連續持續2周以上,並對生活造成顯著的影響,例如沒有辦法去上班,或是已經感覺這個憂鬱要把他壓垮,此時就應該積極介入治療。
最後,李正達主任提醒,觸景傷情,或是睹物思人,都是人之常情、正常的反應,不要過於害怕,但也不要掉以輕心;要知道,你不會是孤單的,或是沒有辦法去處理這件事情的,其實現代精神醫療已經非常的進步,能夠幫助目前有這樣狀況的患者,能夠很快的改善,脫離那種負面的狀態,如果可以的話,就是自己想辦法調整,真的不行的話,要及早就醫,積極接受治療。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衛福部專線「1925」、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
相關新聞
-
長效針劑搭配社區照護 讓精神病患者回歸社會
2022-10-14 23:26:13現代人生活壓力過重,常衍生出精神方面疾病,「安安」(化名)是一名思覺失調症病友,國中時期開始出現幻聽、幻覺症狀,漸漸造成朋友遠離、社交退縮、只能待在家。幸好,安安在發病20多年後接受凱旋醫院的全方位專業照護和長效針劑治療,終於像正常人一樣享受洗車工作帶來的自我價值感。
-
炎熱更厭世!研究:年均溫逾23度 罹重度憂鬱風險漸增
2023-06-28 19:49:34愈炎熱愈厭世?過去我們多認為寒冷的冬季因日照短,以及秋冬交替,轉涼時分,容易引發憂鬱情緒;然炎熱、日照長的冬季也有可能讓人更憂鬱。日前國衛院與台灣大學醫學院合作的研究指出,人類最適合生活的年均溫為攝氏20到23度,如超過這溫度,每多1度,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就略有上升。不僅台灣的時序進入夏季,世界各國多發生氣候變遷引發的高溫炎熱天氣,引發全球人類的「厭世」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