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庭詩鐵雕創作回顧 貫穿台灣歷史演進

【新唐人亞太台2011年8月11日訊】帶您來看到,一位鐵雕藝術創作大師,陳庭詩。已故的陳庭詩是一個全才的藝術家,從版畫、彩墨畫到雕塑,為後世留下豐富又多元的創作,尤其是他的鐵雕作品,還被列入20世紀現代藝術史冊中,現在新唐人的新聞鏡頭,將帶您細細瀏覽這一件件,深植台灣在地社會發展的珍貴鐵雕創作。

陳庭詩的鐵雕作品大多以現成物拼貼而成,從這些釘、耙、鋤頭、鏟子等現成物,可以看到台灣從農業時期到工業時代,所使用的工具的演進過程,因此策展人特別從人文經濟的角度,來重新審視一下陳庭詩作品的價值。

陳庭詩現代藝術基金會策展人 張祐慈:「當時台灣的那個年代在1960年代的時候還不懂得欣賞像這樣的一個雕塑作品,甚至老師在收集這些素材的時候,常常會被誤認為是拾荒老人。」

而這個拾荒老人,已經為台灣開出了一條鐵雕藝術之路,為後繼者找到了創作的基礎與環境。

陳庭詩現代藝術基金會策展人 張祐慈:「老師的東西,圓的東西就是非常多,他的宇宙觀也是融入他的作品當中,像這種東西小圓、 大圓,然後像這樣的東西的一個圓,都呈現老師他的一個宇宙的人文氣息在裡面。」

已故的陳庭詩是一個全才的藝術家,在世的90年間創作豐富又多元。

陳庭詩現代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陳姿仰:「在早期的時候是以版畫聞名於世,然後後來的時候,他自己自學的方式,做彩墨然後又做雕塑,他在過世的時候它的雕塑將近有八百多件,而且每一件的作品事實上都非常非常有他的特殊性。」

主辦單位將以一年的時間,分次展出陳庭詩的系列作品,從農業到工業時代,看見台灣藝術先人,用在地精神點滴孕育每一件動人的藝術創作。

新唐人亞太電視 賴世君 林莉 台灣台中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