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0】五、崑曲巾生溫宇航 不一樣的文化追尋路

【新唐人亞太台2012年12月8日訊】台灣民主多元,保留傳統文化的環境,除了提供給電影人創作的豐厚土壤,也讓大陸的藝術家選擇落腳台灣。帶您來看到,大陸知名的崑曲小生溫宇航,為了追尋自由的藝術環境, 1999年離開了故鄉,北京,以美國林肯中心開始,展開長達五年世界巡演崑曲《牡丹亭》的旅程,造訪許多國家重鎮,不過,渴望追尋傳統文化的溫宇航,最後選擇定居在台灣,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大陸崑曲藝術家捨棄美國紐約的大好發展,加入台灣的國光劇團?下面的新聞,帶您走一遭崑曲演員溫宇航不一樣的文化追尋路。

京劇《玉門關》演出片段:「說甚麼敵眾我寡難取勝。」

眼神靈動,扮相儒雅,飾演班超的溫宇航,是知名的崑曲藝術家,台上的他,散發英挺氣勢,圓潤清亮的嗓音,深深吸引了台下的觀眾。

妝容厚重,掩蓋不了清秀臉龐,溫宇航,正如崑曲《牡丹亭》所形容,是一位充滿書卷氣息的巾生。

知名崑曲巾生 溫宇航:「我從05年蘭亭崑劇團的邀請,到台北來做演出,從此以後可以說跟台灣,結下不解之緣。(2010年)正式的加入國光劇團的大家庭裡面來。」

其實,早在加入國光劇團之前,溫宇航的名聲,已經風靡全球。

《牡丹亭‧驚夢》演出片段:「是答兒閒尋遍。」

1999年,當時才28歲的溫宇航,為了一圓崑曲《牡丹亭》能夠在美國林肯中心演出的夢想,他離開從小生長的家鄉,北京。

55折足本、長達18小時的《牡丹亭》,號稱四百年來第一次完整呈現,短短五年內,巡迴法國、義大利、歐洲等十多個國家。

擔任男主角柳夢梅的溫宇航,甚至被德國媒體譽為中國藝術家的明星。不過,《牡丹亭》的演出內容,卻觸碰到中共的敏感神經,1998年在上海彩排,就掀起了一股「牡丹亭風波」。

知名崑曲巾生 溫宇航:「那個時候(中共)把它冠以封建、迷信,等等的這樣的一個,這樣的帽子,那麼我的房子也是被搜查過,那麼我的同事,大概有相關的同事,同仁們也都被,訊問過,實際上我們演的就是一個傳統戲,一齣四百年前就有的戲,這有甚麼,好奇怪的呢。」

就這樣,溫宇航的名字不僅成為中共的禁忌,還背負「被策反」等莫須有罪名。但,溫宇航不曾後悔,20多年生活在中共操控下的封閉社會,讓他更渴望追求自由藝術的國度。

知名崑曲巾生 溫宇航:「尤其是紐約,這樣的一個文化之都,對我來說也是一個豐富,是一個滋養,也是一個鍛鍊跟成長的過程。可以說世界上的國際上的藝術重鎮,我基本上都走到了,但是我是覺得,中國的傳統的表演藝術,它真正的土壤,還是在我們的華人地區。」

儘管藉由《牡丹亭》,溫宇航走遍國際藝術重鎮,但最後,溫宇航選擇落腳台灣,因為,他在台灣找到保留最完整的傳統藝術土壤。

知名崑曲巾生 溫宇航:「隨著人的流逝,人的凋零,這些東西也跟著一起帶走了,非常非常之可惜,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越發的有緊迫感,我們要把所能剩下的東西,趕緊抓回來,那麼在台灣這個地方,就是有一個很好的土壤,能夠把它,很好的把它,呈現出來。」

而台灣觀眾對藝術的友善,以及沒有經歷文革摧殘的中華傳統文化,一點一滴,都深深吸引著溫宇航。

知名崑曲巾生 溫宇航:「讓更多的年輕人,來走進劇場,看我們的表演,喜愛我們的藝術,這就是我所能夠,這就是我希望能夠達到的,這樣一個目標,同時我也希望能夠,再繼續培養下一代,讓他有一個,一脈相承的這樣一個生生不息的這樣一個,一個承傳。」

與崑京戲曲相處近30年,大陸崑曲藝術家溫宇航,捨棄美國紐約的大好發展,加入台灣的國光劇團,溫宇航要在台灣,繼續將傳統的種子,承傳紮根。

採訪撰稿:李晶晶

攝影後製:陳輝模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