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企廉價EV不公平競爭!中歐貿易紛爭起火點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09 月 14 日訊】最近的德國車展,中國車業就佔了4成之多,中國廉價電動車,快速提高市占率,外媒報導,歐盟委員會將開始調查,決定是否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反傾銷關稅,我們請教中經院副研究員戴志言博士,這起事件您怎麼解讀觀察?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戴志言:「

其實它的價格補貼很嚴重,所以我們觀察過,有一些中國的車商,其實它是拿完補貼之後,它把這些車子都完全不使用,然後就放在一個荒山野嶺的一個地方所以這種案例其實大概在網路上,你搜尋會有很多視頻,會有很多影片會告訴你,他們的補貼是多麼的龐大。

那也因為這樣子,其實可以觀察到就是說,事實上中國製的電動車的產製成本,被扭曲掉。所以他可以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讓民眾買到這樣的電動車,那當然就是他在整個國家政策上面,最後的一個產品,可是如果轉到要開始做所謂的輸出的時候,這個會對於其他國家的廠商,產生一定的壓力。

因為這開始就變成是類似傾銷,或是不公平貿易的一環,所以這裡面其實歐盟立案去調查,他可能開始會去從原材料政府補貼,然後各級政府以及銷售端,它是不是存在有不公平競爭以及不公平補貼的狀況。

那如果從補貼名單上來看的話,你會發現過去的合資廠,就是這些德國、美國或日本,他們合資的這些廠商,以及中國本地的廠商,他們其實或多或少都有拿到這種補貼案,但是拿到比較多,數據上來看的話都是本地,就中國的本土,自有品牌的車廠拿的相對比較多。

那過去雖然這些技術都有可能是來自於歐洲,來自於日本、來自於美國,但是經過這幾年的消化,然後它們所講那個「迭代升級」之後,其實很多技術慢慢的已經開始變成,中國自己的產品去取代掉了。

那我們也看到歐洲,其實他有很多商用的業者,比如像計程車隊物流車隊他們嘗試在尋求比較低價的電動車解決方案,他忽然發現中國做的這些電動車,其實是符合他需求的,所以中國製的這些電動車,就開始成為整個外銷上的一個主力。

所以我們如果來從這些歷史的因素來研判的話,未來幾年中國製的這些電動車,大概還是它跟各國貿易之間的一個重要的問題,那至於說這一些過程上,他所涉及的這種傾銷甚至是不公平貿易補貼制度,也慢慢的會端上檯面來,變成各國政府,甚至是產業要求大家做公平競爭的一個起點。

記者 沈唯同:「博士最近外媒就講說,中國其實車子本身,其實是一個相當多資訊的串流媒介,甚至他們也擔心說,中國製汽車、電動車有所謂,資安竊密的問題,那您覺得說這個部分會不會,引起就是說就像美中之間科技戰一樣,歐中之間供應鏈會出現一個,新一波轉移的趨勢嗎?」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戴志言:「

應該也會,主要是因為歐盟在,過去幾年他們針對AI,採用AI的產品,做了一個評估報告,就是說這個產品一旦發生,損害的時候,他能不能做恢復,或是如何賠償的問題那當然啦,電動車或是自駕車裡面,所用的這一些感測器,決策的軟體,其實某個程度都歸類在,AI應用上。

所以歐盟的結論就是說,這個東西一旦出了意外的時候,他其實很難被恢復,他幾乎會被控制所以需要去做嚴格的管制。

所以這個趨勢上面來看的話,他或許會讓,中國製的這些電動車,或是自駕車也好,在進歐盟市場之前,他必須把這些問題,能夠解決掉。一方面把,可能造成的損害降低到最低的風險,那另外一方面,也要去思考說,他怎麼融入歐洲,嚴格監管這種AI產品,的一個規範上。那第二個層次是在於說,因為車子現在開始,收了很多的感測器,所以包含像是偵測你的動作的在車艙裡面,收錄你的聲音的麥克風,那影像的偵測器,更是從車內到車外都有。

所以除了中國本身,對於特斯拉這種車子,禁止到敏感區塊之外,那其實未來大家可能也要去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具有自駕功能的,中國電動車,是不是也要開始去限制它,不能到某一些特定的場域去。

那就像我們現在,會要求說,敏感的單位機關在買資訊設備的時候,必須避免中國產製,或是中國品牌的問題,那因為這些東西呢,我們沒辦法確定它的資訊,是落地在歐洲處理,或是說它直接連線,把資料送回中國去應用。

所以這一塊很有可能會變成雙方在談,這種貿易的時候,或是在談這種服務的時候,會加入爭執的一個問題點。」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