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普查揭秘海洋奇妙

【新唐人2010年10月17日訊】人類深入佔地球三分之二面積的海洋進行物種研究

新聞周刊(239)歷經10年,耗資6.5億美元,由80個國家的2700名專家聯合進行的海洋生物普查已經完成。這次海洋生物普查堪稱媲美登陸月球,人類深入佔地球三分之二面積的海洋進行物種研究,把已知物種從23萬種增加到了25萬種。

看著這只渾身長著白毛的“雪人蟹”很可能誤以為它生活在寒冷的地帶。但實際上,這種甲殻類動物是在復活島沿岸南太平洋海下大約2.4公里的熱液噴口周圍發現的。

“雪人蟹” 只是這次長達十年的海洋生物普查中發現的六千多種新物種之一。另外還有綽號“冰海天使的”海蝸牛﹔被認為在侏羅紀就滅絕的蝦﹔以及七米長的魷魚等等。

為了這次普查,全球80個國家的研究人員進行了540多次航行,還下到了全球最深的,位於日本的馬利安納海溝(Mariana Trench)。科學家估計,不計微生物,海洋孕育近一百萬種物種,但還有四分三未被發現,因為人類還未到過北冰洋、南極和東太平洋的深海,相信那裏還有很多新物種。

這次海洋生物普查被形容為堪稱媲美登陸月球,不僅因為它耗時十年,耗資6.5億美元,是全球科學家鼎力合作的結果。另外還在於它深入了佔地球三分之二面積的海洋,使人類對自己所在星球的豐富和造物的神祕再一次感到了敬畏和珍惜。

除了物種豐富,海洋生物的聯繫之廣,流動性之強也讓科學家感到驚訝。伊恩.波勒( Ian Poiner)說:“我們發現一種往返美國西海岸和日本之間的金槍魚,還有鯊魚在澳洲西南部海岸和南非之間來回。這是科學家目前還不能理解的連通性。再比如一種小型的海鳥,從新西蘭到俄羅斯,阿拉斯加到智利,每年要遷徙六萬四千公里。”

但這次海洋生物普查也顯示出了人類活動的負面影響。 海洋生物化學和生態系統研究組長大衛.比利特(David Billett)說:“每年海底拖網作業對海床造成的損害約為百分之一,這個數字本身不大,但如果年年纍積,再加上漁民有時會在同一海域反覆捕撈,那造成的損害是相當嚴重的。”

調查顯示,因為石油污染,全球海洋暖化,作為海洋食物鏈基礎的浮游生物,有40%已在近30年內消失。 2010年4月英國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灣發生的漏油事故,對當地包括魚類和哺乳類在內的8332個物種造成了影響。 另外,由於過度捕撈,海龜、金槍魚的數量,已下降了90%以上,在某些海域,鯊魚的數量只剩下過去的1%。

科學家表示,這次普查只探索了浩瀚海洋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最神祕的深海仍然是人類無法了解的領域。到底海洋有多少物種,恐怕還得花上十年的時間繼續普查,才能得出一個大概的數字。科學家希望,通過他們的工作,能讓人們重新認識,並更加珍惜海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