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33公民赴港反迫害遊行 遭港府無理遣返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04 月 26 日訊】火線新聞,帶您鎖定,香港一國兩制樣板,又一度破功!今天有33持合法證件的台灣法輪功學員,準備到香港參加活動,卻遭到港府強行集體遣返,並拒絕提供當事人任何理由,甚至在過程中,沒收所有人的護照,完全不告知任何訊息。
香港海關人員VS.台灣法輪功學員:「那總得講個理由啊?好、我跟你在車上說,對、我們在車上、我幫你好嗎?我幫你、我幫你,不用、不用,香港還是一個法律的地方吧?」
台灣法輪功學員搭著飛機來到香港,持著合法簽證資料卻被拒絕入境,沒有原因、也不跟你說明理由,同班飛機十多名不分男女老少的法輪功學員,就被當危險人物看待,經過秘密運作被趕上巴士,低調遣返。
台灣法輪功學員 楊女士:「我們有沒有帶什麼東西,然後他就問一些,不干什麼有重要性的問題。」
台灣法輪功學員 諸葛先生:「他沒有任何的,正當要排除我進港的一些程序,他也沒有告知任何權利,在這種狀況之下,在多人盯梢的狀況之下,把我們就是這樣帶到巴士,那我上巴士之前我還問他說,我們要去哪,他沒有講明白。」
發生這樣的情況不止一班飛機,據了解,共有33名台灣法輪功學員被沒理由的遣返,分散在不同班機被送回台灣,但他們在下飛機的前一刻,都還不知道自己要被送往何方,並且採取緊迫盯人,一個學員至少被兩名海關人員盯著。
台灣法輪功學員 李女士:「盯著我們大概有20幾位男生女生這樣子。那時候我們都不曉得他是要送我們是回台灣,看到那些中國大陸的、看那些空姐,看他們所有的動作,有點感覺要給你送到中國去的那一種感覺。」
被遣返的台灣法輪功學員表示,香港海關在帶他們去被搜查前,他們都還沒提到任何與法輪功有關的事物,海關人員就很明確的指稱,他們是法輪功學員。
台灣法輪功學員 楊女士:「他們在講,就是這樣一直叫,一直看、一直數多少人,有在一直數那邊有多少人、那邊有多少人,我看到是這樣。」
而香港海關還直接沒收他們的護照,一直到飛機落地台灣後,才由台灣的機場人員將護照交還給他們。
新唐人亞太電視 曾奕豪 黃庭鋒 台灣桃園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
以「台灣」出賽!自由潛水好手獲亞軍秀國旗|台灣速速看
2022-05-26 22:12:21台灣自由潛水好手黃明峻與連林嵐時,賽前才被通知國籍被更改為「中華台北,台灣(Chinese Taipei, Taiwan)」,因此拒絕參賽以表達抗議,經多次溝通後,才成功以「台灣」名義出賽。黃也在無蹼恆重下潛(CNF)項目以63公尺的成績拿下亞軍,更拿著中華民國國旗上台領獎。外交部(26日)表示,中共若持續打壓將影響國際形象及增加台灣人民反感。
-
台北成六四主場 重立恥辱柱.全球究責中共暴政
2022-05-30 14:46:53六四33周年,持續是中共敏感日、還以防疫理由嚴控天安門廣場,香港也以港版國安法箝制、禁止公開活動悼念六四。在台灣,多個主要人權團體,將在台北中正紀念堂民主大道,舉辦六四系列活動,主題是「六四三三,民主抵抗專制,世界共撐自由」,重立被拆除的恥辱柱、全球追究中共暴政的責任。周一(30日),各NGO聯合記者會,預告活動。
-
歐洲議會高層首度正式訪台 副議長將會台總統
2022-07-18 22:11:12火線新聞,馬上來看到,歐洲議會高層首度正式訪問台灣,德國籍副議長畢爾以正式官銜,將在19日訪問台灣,晉見總統蔡英文。去年11月歐洲議會也由 INGE委員會,首度籌組官方代表團訪台。近年歐洲議會及成員國,支持台灣的力道相當強勁。
-
歐副議長抵台:歐援台不會遲到 不容中共侵略
2022-07-19 14:02:07儘管中共壓迫,台歐關係持續升溫,歐洲議會高層,首度以官方身分正式訪台,副議長畢爾今天清晨搭機抵達台灣,此行將會見總統蔡英文。畢爾(19日)在機場問候台灣人民,彼此同屬民主大家庭,她說,歐洲在香港遲到了,在台灣不會遲到,不容中共侵略。
-
全球廿多城悼六四 台立恥辱柱究責中共反人類
2022-05-30 21:53:49六四33周年,國際特赦組織宣布,全球至少20多城市參與悼念、聲援香港。台灣則是唯一公開悼念六四的華人社會,人權團體周一(30日)預告系列活動,強調紀念六四的意義,超越六四屠殺本身,自由世界面臨對抗極權反人類的戰爭,追究中共政府暴政的責任,已是全球最重要的人權議題。
-
布林肯:台灣是中共混合戰前線!美台致力合作
2022-05-04 13:17:36昨天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新聞自由日,美國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布林肯當天分別發表聲明和講話,強調新聞自由的重要性。布林肯表示,中共在2021年至少關押了50名記者,其中8名記者來自香港,是監禁記者最多的政權。對於台灣媒體受到中共勢力干預的問題,布林肯表示,美國持續與台灣合作,對抗中共的混和戰。
-
蓬佩奧:美對台不應戰略模糊 防中共宣傳攻勢
2022-07-05 16:44:16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在美國國慶這天,參加英國保守派智庫「政策交流」(Policy Exchange)座談會時表示,美國對台戰略不應該模糊,而且要嚴防中共透過宣傳和情報攻勢,弱化台灣主權。
-
反送中遭港警開槍學生 擬逃往台灣時被捕
2022-07-14 17:03:212019年在香港「反送中」運動中遭防暴警察槍傷的中學生曾志健,昨天(13日)與另外3人試圖在香港搭船逃往台灣時被捕,今天將在區域法院出庭。2019年10月1日,當時曾志健在荃灣參加「反送中」抗議活動,有港警開槍並擊中曾志健胸部,引發輿論關注,然而,曾志健事後被控一項暴動罪及兩項襲警罪。
-
學者:習七一講給三方聽 台灣切記港血淚
2022-07-01 22:14:58七一主權移交,香港人俗稱淪陷25周年,當國際譴責中共違反承諾、哀悼香港,習近平稱一國兩制成功。學者明居正(1日)分析,習的主要用意,是說給國際、台灣、黨內三方面聽。明居正鼓勵,流亡全球的香港精英,在網路上揭發中共、例如大翻譯運動,把香港與大陸的實況告訴世界,有助香港未來的命運。
-
世界新聞自由指數 台排名升.港暴跌.中國倒數
2022-05-03 22:06:54無國界記者組織今天發布2022「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台灣排名從去年的第43名升到第38,領先南韓和日本;香港則暴跌到第148名;中共排名第175,是倒數第六;俄羅斯則排名第155。無國界記者組織警告,未加規範的線上內容散布不實訊息與政治宣傳,加劇全球政治分裂和國際緊張情勢,甚至助長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與此同時,嚴格控制媒體的專制獨裁政權利用「不對稱」的地位對民主發動「宣傳戰」,加劇了民主政體內部對立。
-
交易生變?壹傳媒公告 沒有出售台灣蘋果新聞網
2022-06-15 16:35:17正在清盤中的香港壹傳媒有限公司昨天(14日)公告,指出清盤人及旗下子公司沒有出售台灣蘋果新聞網。公告強調,公司旗下子公司蘋果日報出版發展有限公司,也就是持有台灣蘋果新聞網及業務的董事,都沒有授權出售或收取任何媒體所說的交易金額。並強調,如果在台灣的任何部分業務發生未經授權的處置,將採取必要的行動。而台北市勞動局14日表示,已經收到蘋果新聞網通報的大量解僱計畫書,預計在8月9日解僱280人。
-
加拿大議員譴西方企業助長中共侵犯人權 坎特發聲
2022-06-10 16:49:30加拿大聯邦參議員郝薩科斯(Leo Housakos)警告,在中國賺錢的西方大公司,助長了中共持續侵犯人權的行為。
-
總統:六四集體記憶在香港被抹滅 台灣更應堅守民主
2022-06-04 17:41:35六四事件33週年,總統蔡英文發表回應,談到香港正被用蠻橫手段、系統性抹滅對六四的集體記憶,當民主受到威脅,世界威權主義也正在擴張,台灣更要堅守民主價值,並和國際夥伴堅定互相扶持。
-
懸缺多月 義媒報導教廷駐台港代辦人選定案
2022-07-20 10:20:41義大利天主教主教會議旗下媒體「未來報」(Avvenire)昨天獨家揭露,教廷已決定指派馬佐提為新任駐台代辦,以及桑傑士擔任教廷駐香港代辦。教廷今年1月底、2月初陸續宣布調離駐香港、台灣代辦,但繼任人選懸缺多月。
-
動盪中堅持不懈 香港法輪功學員召開法會
2022-06-15 22:30:01時隔三年,香港法輪功學員,再次召開修煉心得交流會,分享他們在生活中實踐「真、善、忍」修煉原則的體會。近年來,中共收緊對香港的管控,社會環境發生巨變,但法輪功學員堅持將「真、善、忍」的美好帶給香港市民。
-
台政府擬放寬就業港人定居:有時間感沒時間表
2022-05-05 22:28:19台灣政府規劃放寬從事專業工作港人申請定居的規定,原定5月1日公布,因為國會議員和社會對國安等層面質疑,暫緩實施。陸委會5日表示,政府與社會溝通「有時間感,沒有時間表」,會採積極態度。
-
紐西蘭爸爸越洋尋子 紀錄片見台灣最美人情味
2022-05-24 19:21:0124年前一名紐西蘭爸爸越洋來台,尋找登山失蹤兒子故事感動全台。雖然兒子最終沉眠森林深處,卻讓爸爸與台灣結下不解緣分,這段動人的療傷旅程,被拍成紀錄片「費爾的旅程」。
-
捍衛戰士2放回中華民國國旗 影評:轉變前所未見
2022-05-30 11:39:05「捍衛戰士」續集登上大銀幕,男主角湯姆克魯斯外套上重現中華民國國旗,令台灣觀眾叫好。美媒形容這項轉變可能是本片最大膽的舉動,還有影評人稱好萊塢此舉前所未見。
-
神韻6月即將來台!7大城巡演31場
2022-04-30 21:08:20再來關心,總部位在美國紐約的神韻藝術團,這一年多來因為疫情中斷了全球巡演,暌違兩年,神韻終於將在今年六月,第14度來到台灣演出,準備在7大城市,巡迴演出31場。
-
日媒:台灣在歐洲展華語教學軟實力 取代孔子學院
2022-05-31 16:43:25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台灣的華語學習中心正在德國蓬勃發展,逐漸取代中國機構孔子學院,因為當地大學日漸警惕中國政府對它們學術自由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