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真談「做戲的人」 找回當年困窘環境下的雄心

「念真看台劇」座談分享會2日下午於2022第30屆台北國際書展黃沙龍登場,以書籍「做戲的人-新台劇在路上」為起點,邀請導演吳念真到場分享台灣影視產業幕前幕後的故事。(圖/中央社)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6 月 02 日訊】愈來愈多人追台劇,台灣影視成績有目共睹,但導演吳念真表示,一齣戲的成功不可能只靠一個人,現在還只是把一扇門擠開,看到一點亮光,應找回當年在困窘環境下依然努力打拚的雄心。

今天在台北國際書展世貿一館展場黃沙龍舉行的「念真看台劇」座談會,導演吳念真及作家劉克襄同台開講,以新書「做戲的人-新台劇在路上」為題,暢談台劇幕前幕後的故事。

吳念真說,他現在70歲了,回想以前一群年輕台灣電影工作者,每天湊在一起都在談如何讓自己的電影在國際上被看到,他就很感動,吳念真提起導演楊德昌有一次在跟大家聊天時,忽然很激動的說,「我們可以努力在台灣運動選手還沒拿到奧林匹克金牌之前,先拿到國際影展的大獎」,當時在座的人都不以為然,但後來是真的做到了。

吳念真說,在那個環境很困窘的情況之下還有這種雄心,十分難得。

吳念真提到編劇的重要性,回想自己20幾歲在當編劇時,每個編劇都會被問到「什麼樣的電影才能賣座?」吳念真心中就想「我如果知道,我就當老闆了」;拍廣告時,客戶會要求這支廣告一定要讓產品大賣,「那我當老闆就好了,幹嘛替你拍廣告?」

吳念真表示,「做戲的人」最重的是要能覺得自己的不足,「我剛當編劇時,最高紀錄一個劇本改9遍,一個劇本約3萬多字,9遍是近30萬字,我也沒說什麼,人家挑剔一定有他的道理,你覺得可以讓故事更好,你就照著改,但現在好像很多人的東西都不能改,一被要求,就在臉書(Facebook)上抱怨」。

吳念真說,任何劇本一開始都要反問自己「我這個東西真的好嗎?」有沒有可能更好一點?「當你在在要求別人給你專業待遇的時候,你有沒有展現你的專業?」

吳念真也提到,台灣在未來真正需要政府幫忙的地方是法務,電影要賣出去,裡面的內容有什麼是別人的?要怎麼付費?在平台播出時,利潤怎麼分配?這當中有無數合約,需要專業人士來協助,「政府如果願意幫影視團隊,應該不是給錢,而是找到可以解決這些事情以及可以募集到資本的人」。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