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國農村的“被城市化”

【新唐人2010年9月14日訊】眼下的中國農村、農民正在經歷城鎮化的變革,大量耕地因此被佔用,給失地農民帶來生計問題。許多地方政府積極推行「用宅基地和責任田換房」的措施,來“城市化”當地農民。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坦言,當前城市化進程中的做法對農民不公平,是在製造新的不平衡。

據了解,目前中國城市化多是農村土地的城市化,而不是人口的城市化。很多地方政府打著城鎮化的旗號圈佔土地,推動農民進城,逼迫農民轉換身份。這是一個在數據上最容易見成效的城市化辦法,也成了中共地方政府達到“政績”的手段。

近年來,很多地方大力推進“宅基地換房”政策,只要農民放棄宅基地和責任田,就可以集中居住到城裏新的多層或高層住宅。宅基地作爲農民的不動産,中共政府把農民集中居住後節省下來的建設用地指標,高價賣給房地産開發商或企業用於興建房屋,所得的巨額收益本來應該歸農民集體所有,但事實上,農民只能分得土地收益的一小部分。

據大陸媒體調查,一般農民拿到的徵地補償平均只有17%,最少甚至只有5%。這就是在中國越演越烈的土地維權抗爭群體性事件的原因所在。

南開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程同順指出,宅基地換房實質上是農地被政府徵用的過程。早就有學者指出,一些地方政府的圈地衝動無非緣於兩點需求,一是GDP崇拜,二是方便在銀行套現,化解地方債務。而“城市化”將結出甚麽樣的果實可以想見,失地農民“被城市化”也完全可以預料。

在當前中共建立的城鄉分割二元社會體制條件下,城市的就業、住房、醫療、福利、保障和教育等方面,仍然與城市戶籍身份密切相連。農村人口即使被“城市化”和失去土地以後,仍然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各種保障等福利待遇。而失去土地,被“城市化”了的農民就等於失去了他們的“命根子”和社會保障的基礎,從而出現了近年來很多農民不願被“城市化”的現象。

有專家指出,如此簡單的“人口城鎮化”,只會讓大量沒有生活來源的農民流入城市,表面看是加快了城鎮化,實際上可能導致失地農民變成城市失業貧民。

而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看來,中國城市化水平被大大高估,目前統計的6億城鎮人口中,至少有2億人幷沒有享受市民的權利,實際上不算城鎮人口。

新唐人記者王子琦、郭敬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