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瑰寶薪火相傳 太魯閣女婿花20年學製銅門刀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9 月 16 日訊】歡迎回來,位在花蓮壽豐鄉的銅門部落,早期不少原住民以製刀維生,「銅門刀」的美名,在山友間口耳相傳,成為太魯閣族的文化瑰寶。但近年來卻面臨傳承考驗,資深的鑄刀師鍾明智,原本以為後繼無人,沒想到他的漢人女婿跟在他旁邊,漸漸累積製刀經驗,從學徒到能獨當一面,決定接下重擔,傳承這門古老的製刀工藝。

炭火燒得赤紅,打鐵聲不絕於耳,響徹整間打鐵舖,一道道繁複工序,不只隱含先人智慧,更是考驗刀匠的耐心與毅力。

位在花蓮壽豐鄉的銅門部落,早期不少原住民以製刀維生,「銅門刀」的美名,在山友間口耳相傳,成為當代太魯閣族的文化瑰寶。對於製刀歷史和刀具的種類,資深鑄刀師鍾明智,更是侃侃而談。

鄉野鐵店第三代鑄刀師 鍾明智:「這靠山的(原住民),為什麼刀一定尾巴要尖,看到野獸要刺,輕輕地下去就刺進去了。」

鄉野鐵店第四代鑄刀師 趙泓碩:「結婚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岳父是做刀的,直到有一次看到他跟客人介紹,介紹刀的一些文化,包括他在試刀給客人看,它能夠砍很硬的東西,才發現跟我想像的是不太一樣。」

原本擔任教職的趙泓碩,婚後跟著岳父學習製刀,花了20年的時間,才漸漸取得岳父的認可,成為打鐵舖的第4代鑄刀師。而為了推廣「銅門刀」文化,趙泓碩還跑遍全台展場,向外界介紹這門古老的製刀工藝。

第三代鑄刀師女兒 鍾曉娟:「從小看我爸爸做刀就很辛苦,再來就是說賣刀也不好賣,後來就是看我先生很執著很堅持,所以我才慢慢地去接受說,他來傳承這一部分。」

鄉野鐵店第四代鑄刀師 趙泓碩:「代課之外的時間,有時間就幫我岳父在做刀,才慢慢更深入了解說,刀在他們的文化裡面代表著什麼意思,最後就是選擇說,看把這門技術怎麼傳承下去。」

打破與原住民之間的隔閡,漢人的趙泓碩,接下原住民丈人的重擔,讓「銅門刀」的壯美史詩,薪火相傳。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