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風險加劇 西方大投行在中國利潤下滑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05 月 24 日訊】在中國大陸設有投資銀行的七家美國華爾街與歐洲金融公司,獲利急遽下滑,甚至出現虧損。專家分析,地緣政治緊張,以及西方國家強化「去風險」的管控下,西方大投行在中國的前景恐更加黯淡。

2022年,七家投行中,只有摩根大通和瑞銀實現利潤增長,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高盛集團和匯豐(HSBC)四家機構在中國的子公司都出現虧損,摩根士丹利則出現利潤大幅下降。

大紀元專欄作家 王赫:「外資銀行在中國進入了幾十年,但是一直都發展不起來。它的資產不增,反而在下降。2007年,外資銀行在中國的銀行資產的佔比是2.4%,但是到2019年就下降到1.6%,目前大概下降到1%左右。」

外資銀行在中國長期低迷的表現,在2021年一度逆轉。摩根大通獲得北京當局的許可,可以全資控股在中國的投資銀行和交易業務,高盛也獲准成立類似的企業。七家金融機構中,至少六家在2021年贏利。

但是好景不長,2022年這些投行在中國的獲利下滑。其中,離岸債券市場,曾經是匯豐和高盛等一些承銷商重要的收益來源,但在許多中國房地產公司違約之後,市場到了崩潰邊緣。

美國經濟學家黃大衛(DAVY J.Wong)分析了外資銀行在中國從事的三大業務,包括發行以美元或歐元計價的公司債券、幫助中國企業赴境外上市、推動境外基金赴中國投資。

美國經濟學家 黃大衛:「在過去,這三個業務來說,算是比較壟斷跟比較獨家生意,其實業務還是不錯的,但是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以國際業務為主體的情況,現在這幾年就遇到由順風變成逆風。尤其我們看到中國企業發行的外債,由於這三年封城,還有房地產非常不景氣,導致這些債券要麼就發不出去,要麼現在都有一個承兌,是否能夠兌現的危機。」

黃大衛說,在協助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業務上,雖然美中之間達成了審計協議,但執行面仍存在不確定性;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美國公共退休基金減少對中國股票的投資,兩家加拿大養老基金也暫停對中國的直接投資。

一名西方投資銀行的香港高管告訴《金融時報》,一些新興科技領域,例如人工智能是下一個投資風口,但由於擔心這些企業最終會被列入美國的實體名單,他們不再佈局相關領域。

美國經濟學家 黃大衛:「這些銀行都是在投資所謂的新興市場和高新科技產業,但是目前由於地緣政治跟外交關係,還有經貿關係的緊張,甚至來說,現在有一個叫做去風險的合作,所以變成了現在新興行業,例如人工智能這些,都有可能成為歐美制裁的目標,所以這些外資銀行目前來說都不敢去投資。」

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兩家公司,正在縮減原本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和利潤目標。高盛修改了對中國未來五年的計劃,摩根士丹利正進行新一輪裁員。

大紀元專欄作家 王赫:「這些年來,中共雖然在吸引外資銀行、外資金融機構,但實際上外資金融機構正在大量地撤離中國,有資料以來,就是2007年開始有相關的統計資料,到了2022年9月份這個期間,總共有329家外資機構申請退出中國市場。就是說外資銀行機構退出中國,它早就已經成為一個潛流了。」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認為,隨著中共加大金融監管,數字人民幣的推行,以及現有政治向左轉的傾向,西方投行在中國經營前景不妙。

新唐人電視 林岑心 常春 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