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猝不及防!專家強調首重三高控制與心血管保養

腦中風猝不及防! 專家強調首重三高控制與心血管保養(首圖來源/林煜涵醫師提供)

文:楊芷晴(NOW健康) 

目前正值季節交替之際,忽冷忽熱的天氣,不僅增加感冒的機會,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更要多加留意,尤其慎防腦中風的發生。事實上,除了天氣溫度變化等環境因素,會影響血壓波動或血液較為黏稠,加重血液循環不良的狀況,三高問題也是導致血管品質不佳的危險因子,專家提醒平時做好三高控制與預防保養極為重要。


血液循環不良、血管阻塞 中風發生機率恐隨之升高


高雄朝氣復健診所林煜涵醫師表示,當血液循環不良、血管管徑狹窄到一定程度,可能會造成血管阻塞,中風發作機率也隨之提高。腦中風大致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2大類型,而缺血性中風約占8成之多,出血型中風則約2成。進一步分析缺血性中風發作成因:其中原因未明約2至3成;大血管粥狀硬化、心源性栓塞各約2成;小血管阻塞約2至3成(亞洲人罹患比例又比西方人高);其他原因約占5%。


林煜涵醫師說明,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是引發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長期高血壓會對心血管的內皮造成氧化壓力和損傷,血管容易失去彈性和硬化,導致血管內膜厚度逐漸增加,進而形成斑塊,當斑塊不穩定甚至脫落,跑到遠端就造成血管堵塞;其他像是糖尿病、高血脂,也可能造成血管逐漸硬化狹窄,影響全身及腦的微細血管血液循環,引起小血管病變,不可輕忽。


民眾應牢記FAST辨別中風4步驟:「F」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10秒,觀察其中1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S」SPEECH,請患者講一句話、觀察是否口齒咬字不清;「T」TIME,當3者症狀出現其中1種時,須儘速送醫。


林煜涵醫師補充,其他如複視、頭暈、嘔吐、平衡感差、走路步態不穩或頭痛,雖然不具中風特異性的表現,也同樣需要提高警覺。


中風後的復健又分3大部分 把握黃金復健期3至6個月


暫時性缺血性中風俗稱「小中風」,通常發作後30分鐘內逐漸恢復,24小時內會緩解,林煜涵醫師指出,若有疑似中風症狀,半小時內未緩解,應盡快就醫,掌握黃金4.5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或取栓,降低嚴重後遺症的機率,同時建議進一步做腦部核磁共振、腦部動脈血管影像,以及顱內和顱外的頸動脈超音波找出發作原因,並服用藥物預防再次發生。


倘若不幸發生腦中風,復建是治療不可或缺的環節,可分為3大部分:(1)物理治療包括肌耐力、平衡、協調、步行能力;(2)職能治療包括肢體動作訓練;(3)語言治療則是幫助口語、表達能力和吞嚥的訓練。


林煜涵醫師坦言,有些中風後患者難以接受,擔憂不能再正常生活,其實黃金復建期3至6個月相當關鍵,儘早開始復建,有助重新建立神經連結及修復;若出現憂鬱現象,建議可以介入藥物舒緩心情,也能提高對復建的動力和信心,有利於復原效果。

 

腦中風猝不及防 遠離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是首要關鍵


林煜涵醫師提醒,抽菸、熬夜、三高及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不只是老人家會中風,年輕人也有可能發生,除了控制前述成因,若頸動脈超音波發現厚度大於1mm,尚無其他症狀,也可以透過改變生活習慣達到預防保健的目的。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