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法說 聚焦赴美設廠.華為出口管制議題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1 月 16 日訊】美中達成階段性協議,不過科技戰顯然沒有停歇,尤其在半導體領域,多家外媒報導,美方傳出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加上白宮方面可能研擬進一步擴大對華為的出口管制,都成為周四(1/16)台積電法說會焦點,不過對於相關議題,台積電方面態度低調,只表示前往美國設廠,目前還在評估中。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共同主持法說會,一如市場預期,台積電對未來營運釋出樂觀看法!2020年第一季,預估營收102至103億美元,可說淡季不淡。
台積電財務長 黃仁昭:「今年半導體除了記憶體以外,我們預計會增加8%,我們晶圓代工我們認為會增加17%,過去的經驗來講,台積電的成長都會比晶圓代工好。」
去年台積電資本支出145億,今年更上調至150-160億美元,就是看好5G產業需求強勁,2020年5奈米將如期量產,營收佔比達10%,蘋果A14處理器,更是由台積電獨攬拿下。
台積電總裁 魏哲家:「我們預期手機和HPC(高效能運算),這兩個區塊,可能今年都會各成長20%。將這些加在一起,我們將提高產能。」
不過美中科技戰如火如荼,台積電不光是蘋果供應商,更生產美國F-35戰機的電腦晶片,外媒報導,美方傳出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此外白宮考慮擴大對華為禁令,市場擔憂台積電受到衝擊,劉德音也出面喊話。
台積電董事長 劉德音:「我們的營業範圍是很廣大的,我們是所有人的晶圓代工公司,也會平等對待每個客戶,第二我們將會遵守法律法規。我只能告訴你,不論你在新聞報導上看到什麼,那不是真的,OK?我們已經準備好因應這個出口管制規範。」
台積電財務長 黃仁昭:「(美國設廠)我們一直有在衡量,目前還是正在評估,但是經濟規模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美國設廠議題,台積電維持一貫態度,重申目前在台灣生產成本是最低,投資需要考量客戶需求,在美國設廠,成本、供應鏈都是挑戰,代表短時間內恐怕不會成行。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嘉韋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台積電法說會 聚焦赴美設廠.管制華為出口
2020-01-18 14:57:42首先來關心,美中在這週達成階段性協議,不過科技戰顯然沒有停歇,尤其在半導體領域,多家外媒報導,美方傳出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加上白宮方面可能研擬進一步擴大對華為的出口管制,都成為本周四台積電法說會焦點,不過對於相關議題,台積電方面態度低調,只表示前往美國設廠,目前還在評估中。
-
美股動盪台積電受波及 5奈米下半年動能爆發
2020-09-05 20:29:18好,美國雖受惠經濟重啟,但這兩天,科技股仍遭重創。美國股市在重挫807點之後,道瓊工業平均指數,4日盤中再度大跌超過600點,跌幅近2%,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也受波及,跌幅2.8%。不過,隨著台積電5奈米下半年將大幅量產,研調機構預估,台積電全年營收可望成長24%。
-
台積電9月14日後不出貨華為 估全年營收成長20%
2020-07-16 20:30:33財經焦點來看到,台積電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但超過外界預期,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說,5月中已經沒有接華為訂單,未來9月14日後,也沒有計畫出貨華為,但儘管如此,台積電預估全年營收,可望成長超過20%,今年也要調高資本支出,因應5G趨勢。
-
台積電全年估成長3成 魏哲家:5奈米接單暢旺
2020-10-15 20:53:54台積電法說會成為本週重要焦點,iPhone 5G版本新機推出,不只台積電第三季營收創新高,集團總裁魏哲家,法說會上一口氣上調,台積電全年營收成長目標,從2成提高到3成,也代表5奈米先進製程營運可望大幅成長。
-
5奈米接單暢旺!台積電全年估成長3成
2020-10-17 15:58:14首先來關注本週焦點,台積電法說會。iPhone 5G版本新機推出,不只台積電第三季營收創新高,集團總裁魏哲家,在法說會上,一口氣上調,台積電全年營收成長目標,從2成提高到3成,也代表5奈米先進製程營運,可望大幅成長。
-
台積電下修半導體展望 維持原本資本支出不變
2020-04-18 14:52:48首先來關心,半導體產業訊息,國內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首度召開線上法說會,受到肺炎疫情影響,台積電方面下修整體半導體產業展望,預期下半年營運可能出現衝擊。不過台積電對長期5G產業需求依舊很有信心,今年資本支出沒有外界預估的下砍10%,維持在150到160億美元不變。
-
台積電下修半導體展望 全年資本支出維持不變
2020-04-16 20:57:44半導體產業訊息來看到,國內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首度召開線上法說會,尤其受到中共肺炎疫情影響,台積電方面下修整體半導體產業展望,預期下半年營運可能出現衝擊。不過台積電對長期5G產業需求依舊很有信心,今年資本支出沒有外界預估的下砍10%,維持在150到160億美元不變。
-
台積電估全年營收成長20%!9月14日後不出貨華為
2020-07-18 15:35:19首先來看到,台積電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但超過外界預期,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說,5月中已經沒有接華為訂單,未來9月14日後,也沒有計畫出貨華為,但儘管如此,台積電預估全年營收,可望成長超過20%,今年也要調高資本支出,因應5G趨勢。
-
台積電不排除投資高雄 魏哲家:全台都是基地
2020-09-18 07:18:03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昨天(17日)出席台灣玉山科技協會,擔任演講嘉賓。被問到是否會投資高雄,魏哲家表示,不排除往高雄投資的可能性,全台灣都是基地,將繼續在台灣生根發展。
-
台積電組「化工台灣隊」! 3大業者搶赴美設廠
2020-06-20 15:57:43再來看到,美國製造趨勢正在加速,繼台積電率先拋出晶圓廠設廠計畫,相關供應鏈也是積極成軍,包括國內長春石化、勝一化工等業者,敲定投資5000萬美元,生產半導體製程化學用品,除了提供台積電,也能積極切入美國市場,強化競爭力 。
-
台積電33年登晶圓代工龍頭 改寫半導體產業生態
2020-11-27 17:51:20台積電3奈米廠,日前在台南科學園區舉行上樑典禮,未來2022年就可望正式量產,而這也代表台積電在先進製程方面,走在最前端。專家就分析,台積電成立以來,從追逐者,變成產業領頭羊,晶圓代工規格制定,台積電握有話語權,在美國推動的6G聯盟下,台灣產業鏈,也將扮演重要角色。
-
中芯首度證實遭美制裁:營運嚴重影響
2020-10-05 07:54:46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4日晚間8點在港交所公告,首度證實遭美方制裁,內容指出,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已向部分供應商發出信函,要求必須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才能繼續供貨給中芯。中芯表示,限令將對該公司經營造成嚴重影響,將繼續向美方交涉。分析指出,制裁將使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台廠,受惠於客戶轉單。中共原本目標2025年,中國使用的所有晶片,本土生產提升到70%,目前這一比例大約只有16%。中芯遭制裁將給中共半導體計劃,帶來重擊。
-
台積電1員工染疫 股價重摔 市值蒸發4000億
2020-03-19 12:42:58疫情延燒,台灣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也傳出確診案例,加上周四,台積電除息2.5元,開盤價252元開出之後,盤中一路下跌,總計開盤兩個小時,台積電市值蒸發4000億。針對疫情,台積電方面,表示已經啟動分組營運辦公模式,疫情事件,對整體營運沒有造成影響。
-
傳陸半導體廠挖角 劉德音:這半年誰敢離開台灣
2020-08-18 22:30:39近日傳出中國半導體廠,自去年起,從台積電挖角上百名工程師與經理人,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今天(18日)出席活動受訪表示,報導與事實不符。因為疫情的關係,劉德音也說,這6個月,有誰敢離開台灣。
-
台積電組化學品聯軍 3大業者搶赴美設廠
2020-06-15 13:07:18美國製造趨勢正在加速,繼台積電率先拋出晶圓廠設廠計畫,相關供應鏈也是積極成軍,包括國內長春石化、勝一化工等業者,敲定投資5000萬美元,生產半導體製程化學用品,除了提供台積電,也能積極切入美國市場,強化競爭力 。
-
台積員工染疫市值蒸發4千億 3奈米製程延後公布
2020-03-19 20:28:14疫情延燒,台灣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也傳出確診案例,加上周四,台積電除息2.5元,開盤價252元開出之後,盤中一路下跌,總計開盤兩個小時,台積電市值蒸發4000億。針對疫情,台積電方面,表示已經啟動分組營運辦公模式,疫情事件,對整體營運沒有造成影響。
-
台積電宣布美國設廠計畫 9年投資120億美元
2020-05-15 19:31:16焦點話題,美中科技戰下,台灣高科技產業,將迎來不同面貌。台積電周五正式宣布,有意前往美國設立第二座晶圓廠,尤其採用高端的5奈米製程,預估2024年量產,台積電一改過去低調態度,專家解讀與美國,積極建立自主供應鏈大有關係。
-
美政府補助是赴美關鍵 台積電:美國廠會賺錢!
2020-06-13 15:30:56好,那麼至於台積電赴美設廠的議題,董事長劉德音說,美國政府的補助,將成為關鍵,有信心美國廠區能夠賺錢,毛利率甚至跟現在差不多。
-
華為禁令 台積電董座劉德音:有信心持續成長
2020-06-09 20:38:04晶圓代工廠台積電,今年股東會首度改在新竹市國賓飯店舉行,由董事長劉德音主持,對於股東擔心的美中貿易衝突,外加華為風暴,劉德音強調,疫情和貿易緊張,帶來諸多挑戰,但打包票,有信心帶領公司持續成長,要外界放心,更首度大談美國設廠計畫。
-
台積電遭中國挖角?劉德音:這半年誰敢離開台灣
2020-08-22 15:20:49近日傳出中國半導體廠,自去年起,從台積電挖角上百名工程師與經理人,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本週出席活動受訪表示,報導與事實不符。因為疫情的關係,劉德音說,這6個月,有誰敢 離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