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急症後咽腔膿瘍 發燒吞嚥困難影響呼吸恐致命!
2021-03-06 16:44:372歲半的小涵(化名)因持續兩三日的發燒,且不願開口說話、進食,被送往花蓮慈濟醫院就診,檢查發現是深頸部後咽腔膿瘍壓迫所致,經小兒部張雲傑醫師診斷需盡快動手術,並立刻聯繫耳鼻喉科周昱甫醫師做清創和引流,所幸小涵在術後恢復良好,日前已順利出院。
-
-
台國產疫苗朝次世代研發 上市後足夠自給自足
2021-03-05 20:41:20國光生技公司董事長詹啟賢,在擔任衛生署長任內,創建了台灣的中央疾病管制局,而後受邀接掌國光生技公司;近期他接受新唐人專訪,透露台灣的本土疫苗研發進度,以及,如何面對病毒的快速變種趨勢。
-
53歲男離婚後性情大變!醫生:躁鬱症作祟
2021-03-05 14:51:2753歲的程先生日前剛跟妻子離婚,一開始呈現情緒低落、食慾差、失眠的症狀,兩週後突然出現180度大轉變,情緒高昂且有自信,開始瘋狂購物刷爆信用卡,甚至精神奕奕連續五天都不用睡覺,就醫確診為雙相情緒障礙的躁症。
-
你是口腔癌高危險群嗎?口腔癌前病變黏膜異常需注意
2021-03-04 19:04:44引發口腔癌3大危險因子為檳榔、吸菸、喝酒,早期發現並治療,5年存活率達8成。高風險族群應定期篩檢,平日也可在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如發現異常應盡速就醫。
-
歷經多次流產竟是「著床偏移」 基因檢測成功助孕
2021-03-04 19:04:34女藝人趙小僑歷經多次人工生殖,好不容易試管成功還開心分享懷孕喜悅,沒想到幾天後竟傳出胎停引產的消息,悲痛之情讓許多人心疼。為圓求子夢的還有1名38歲黃小姐,歷經9次流產,當中也接受人工生殖卻仍然失敗,每天都要吞20多顆藥,與長期打排卵針,迎來卻是傷感遺憾,直到在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發現,黃小姐有著床偏移導致生育困難。
-
首批AZ疫苗抵台送實驗室檢驗 施打時間未確定
2021-03-04 15:17:08首批AZ疫苗11.7萬劑在3月3日抵台,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因為是第一批疫苗,採取比較謹慎態度,由原本7天書審,改為送實驗室檢驗,檢驗通過後,才開始施打。
-
竹縣醫院引進主動脈復甦術 REBOA 遏止大量出血搶命
2021-03-04 10:55:56新竹縣東元綜合醫院急診科建置「主動脈復甦性血管內球囊閉合術(REBOA)」,能在第一時間有效阻斷病人橫膈下的腹內大量出血,替危急病人爭取一線生機!
-
包皮過長不等於包莖 可自費包皮槍微創手術
2021-03-03 18:32:07包皮過長嚴格說來並不是1種疾病,但若因清潔不當造成反覆發炎或是包莖,造成排尿困難時,可能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1名年約30的男性上班族,因為包皮推開偏緊不適而就醫,起初採取類固醇擦藥緩解,結果返家發生腫脹、推開到底無法退回等情況,2天內又回診緊急開刀處理,最後選擇微創包皮槍環切術割除多餘包皮,術後傷口平整,復原狀況良好。
-
食藥署公告明年巧克力新規 金莎.大波露或改名
2021-03-03 18:29:45明(2022)年1月1日起,台灣很受歡迎的「金莎巧克力」,可能得更改名稱!衛福部食藥署公告,明年開始巧克力添加植物油超過總重量5%以上,不得再用「巧克力」這名稱,含餡巧克力則要將標上「含餡」等相同字樣,否則恐遭開罰。
-
新生兒每10個有1個過輕 醫:高齡產婦占比增
2021-03-02 21:56:17國健署最新統計,新生兒體重不足必比率創下新高!2019年體重低於2500克的新生兒達到10.24%,等於每10人就有1名體重過輕或早產。醫師分析高齡產婦增加是主因之一,提醒孕婦營養一定要保持均衡,切勿偏食,也要確實做好產檢,緊盯孩子每周期發育。
-
全球飲食指南年度評比出爐 地中海飲食連4年穩坐第1
2021-03-02 17:41:59全球飲食種類與方式眾多,哪1種最健康呢?《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公布年度最佳飲食排行榜,地中海飲食連續4年位居第1名,得舒飲食、彈性素食飲食並列第2名。
-
如何處理隔夜菜?營養師整理7大重點!
2021-03-02 17:40:08藝人錦雯媽媽生性節儉,常吃隔夜菜,不料,卻上吐下瀉,緊急送至急診就醫,確診為食物中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張瑄筠指出,隔夜菜可以吃,但必須注意保存、加熱,否則容易孳生病菌,引發食物中毒。
-
沒事多喝水!喝少易形成血栓「腦中風」風險增
2021-03-01 21:55:08帶您看到,健康新知,不愛喝水小心腦中風!衛福部最新統計,前年因腦中風死亡人數超過1.2萬人,創下12年新高,1/5是中壯年甚至是年輕患者。醫生解釋,由於少喝水容易讓血液黏稠形成血栓,增加腦中風的風險。
-
不斷隔離身心俱疲 台國手列優先施打對象
2021-02-27 20:22:25衛福部長陳時中週五說明,國外疫苗最快三月就能打到,指揮中心更公布公費疫苗接種順位,由原先9類增為10類,新增第四順位其中一項就是出國比賽的運動選手。
-
「冰人訓練」增強免疫力 荷蘭風行冰泳
2021-02-26 19:10:05天氣寒冷的時候,大家都希望盡量待在溫暖的室內,最好再來上一杯溫暖的熱飲,不過在荷蘭,部分當地人選擇室外冬泳,希望以此增強免疫力,一起去看看。
-
WHO下修高度近視為500度 不及早控制這些眼疾恐發生
2021-02-26 16:06:27晶盈眼科診所醫師莊宗憲指出,國內學童近視比率高,除了遺傳基因之外,主要與提早接觸3C產品與學習習慣大有關係,家長應多留意孩童用眼環境、適度限制近距離用眼時間、增加戶外活動與定期視力檢查,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進行矯治,以避免近視度數快速飆升。孩童近視若無好好控制,每年近視度數可能快速成長100至150度,不可不慎。
-
肺炎肺部纖維化後遺症如何解?陽明交大找到方法
2021-02-26 16:02:34中共肺炎席捲全球感染者突破1億人,後遺症肺部纖維化,很可能永久影響氧氣交換功能,然而不僅中共肺炎,一般肺炎、吸煙、空氣污染等,都會導致肺部傷害導致肺部纖維化,陽明交大研發出間質幹細胞療法,在動物實驗中,肺部壞損有機會肺泡逐漸恢復功能,未來若能用於人體有可能逆轉肺部功能。
-
罹患白內障除了老化因素 其他風險因子不能不知
2021-02-25 18:57:07說到會讓人視力模糊的白內障,普遍來說,患者為50歲以上居多,不過現在白內障逐漸年輕化,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有疾病。1名年約42歲男性日前因自覺視力驟降,到眼鏡行想重配1副眼鏡,但調整度數和原先度數差異太大,驗光師察覺不對勁,請他至眼科診所檢查,竟發現是白內障所引起,且視力已下降到僅剩0.1。
-
男子驗PSA偏高以為攝護腺癌 真相竟是別的原因
2021-02-25 18:55:32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經常用於檢查攝護腺癌,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提醒,當攝護腺受到擠壓、刺激、受傷等外力,都可能讓PSA數值上升,讓很多民眾健檢時嚇一跳,進一步檢查卻沒有發現癌症跡象,追問才知道在抽血前1周內可能有性行為或騎腳踏車,周固提醒檢查PSA前應減少「刺激」攝護腺。
-
境外+5 皆自菲國入境 觀光泡泡小規模規畫開始
2021-02-25 15:15:1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境外移入中共病毒確定病例(案948至952),均為菲律賓籍女性移工,年齡介於20多歲至30多歲,今(2021)年2月3日搭乘同班機來臺工作,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無症狀,並至集中檢疫所檢疫。
-
去年就醫人次減少千萬 重複檢驗反增54萬件這3項最多
2021-02-25 14:19:00受疫情影響,各醫院門診人數明顯下降,去年全國就醫人次減少千萬之多,但檢驗件數及費用卻持續成長,1至11月仍達到1.6億件,花費約467.3億元,光是超音波,就多達899萬件,健保支付75.79億,磁振造影57萬件、電腦斷層152萬件,各約47億元。
-
鼻塞慢性鼻炎演變口腔潰爛 嘴唇腫大就醫發現惡性腫瘤
2021-02-25 14:17:121名50歲女性,有鼻塞與慢性鼻炎症狀達3年之久,同時有化膿樣鼻涕,曾接受抗生素及鼻腔內類固醇治療,但效果不佳,沒想到口腔內硬顎及軟顎間出現無痛性潰瘍,並伴隨上嘴唇腫大。求診皮膚科,仔細檢視後發現,該潰瘍有大範圍基底壞死,周邊的點狀潰瘍也有類纖維樣分泌物,診斷發現惡性腫瘤。
-
全美召回10萬磅中國製火鍋料底
2021-02-25 13:06:42美國食品安全檢查局24日宣布,在全美範圍內召回十萬磅的火鍋料底,這些產品來自中國四川,官方認為成分危害健康,甚至可能致死。
-
久坐、搬重物突然「閃到腰」 下背痛6症狀你中幾項?
2021-02-23 16:57:15打掃、搬重物、長途開車坐車、久坐辦公或追劇、打電玩等習慣,使得最近下背疼痛患者明顯變多,復健科醫師表示,建議平常多做核心運動,不要久坐,才能有效預防下背痛。
-
緩解減重藥油便腹瀉困擾 國衛院發表奈米級材料新技術
2021-02-23 16:55:59「羅氏鮮」是目前極少數經過食藥署核准的減重藥物,具有一定控制體重效果,但不少人難以忍受腹瀉、油便等副作用,國衛院發表「中孔洞奈米材料傳輸藥物」新技術,如運用在這類減重藥物,就能吸附並膠固化油脂,降低油便困擾。
-
蒼藍鴿駁斥愛莉莎莎喝油排石 專科醫師:恐讓膽石變大
2021-02-22 14:35:04喝橄欖油可以排出膽結石?擁有清大高學歷的百萬YouTuber愛莉莎莎透過影片宣揚民俗療法,引發爭議及眾多醫師譴責。胃腸肝膽科醫師表示,所謂喝油、喝蘋果汁可讓膽結石排出體外,均屬無稽之談,從未看過病人因此痊癒,但遺憾的是,仍有2、3成患者堅信不疑,再次就診時,膽結石卻因此變得更大。
-
孩子常使用3C觸控式螢幕 恐養成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
2021-02-22 14:32:19科技產品的普及,造成許多3C保母的產生,很多沒時間照顧孩子的家長,都是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來安撫孩子。但現在有個研究表示,經常使用觸控式螢幕的孩子,比起同年齡卻沒有使用觸控式螢幕的孩子更容易分心、不能專注,研究刊登在《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
-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創新生質能源研究 榮獲以色列總理獎
2021-02-22 14:30:35碳排放情況日益嚴重,地球持續暖化,恐變成人類浩劫!長期致力於合成生物學的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所率領的研究團隊,成功創造出世界第1株「合成嗜甲醇菌」,利用溫室氣體轉化成的甲醇,來生產人類生活所需的化學產品,獲得科學界矚目。
-
開學日擔心孩子從學校帶回病菌 稀釋消毒漂白水有訣竅
2021-02-22 14:28:35今天各級學校開學,很多家長都免不了擔心孩子從學校帶回病菌,為配合居家防疫,家長們免不了使用酒精、漂白水來消毒殺菌,卻擔心可能傷害到小朋友或家裡寵物,如何正確使用這類產品,才能確保居家安全,又不會傷及家裡的小朋友及寵物,這可是1門學問。
-
全球首起H5N8禽流感傳人!俄羅斯7人集體中鏢
2021-02-21 10:24:34俄羅斯衛生監督機構20日表示,當地發現首起人類感染高病原性禽流感H5N8病例,有7人感染,已經通報世界衛生組織(WHO)。
-
翻轉藏翼天使人生! 台.港.韓三地29位醫師聯合改寫SMA疾病自然史
2021-02-20 11:59:37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目前世界上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疾病,為了翻轉藏翼天使的人生,台港韓三地醫師攜手研究,於本月發表了跨國合作論文,解析藥物療效,其中一位接受治療的五歲女孩小勻,從原本只能躺著,經過治療後能上學了,寒假倒數她很興奮地整理書包,期待即將到來的上學日。
-
疫苗抗中共肺炎有沒效?台快篩試片15分揭曉
2021-02-19 21:51:41中共肺炎疫苗採購露出曙光,而清華大學18日也宣布,成功研發病毒抗體快篩試片,只要取一滴血,15分鐘就能知道疫苗是否已在施打者身上產生保護力。
-
寒冬預防心血管疾病!醫師提醒五要點
2021-02-18 21:54:11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當天氣寒冷,血管收縮,血壓急速上升時,就容易發生心臟冠狀動脈狹窄或是阻塞,造成「冠心症」,甚至造成中風或是心肌梗塞,危及生命。近日冷氣團再度來襲,醫學中心提醒民眾,預防及改善心血管疾病,有五項要點!
-
近視1年平均超過這幅度 日後高度近視演變眼疾風險高
2021-02-18 15:04:27造成近視的原因,醫界普遍認為與先天和後天皆有相關。眼科醫師指出,根據臨床研究發現,雙親中1人為高度近視(600度以上),子女日後罹患高度近視的機率約5成;若雙親皆高度近視,子女罹患近視比例達9成以上。然而遺傳病並非唯一因素,合併後天用眼習慣不佳、坐姿不良、加上現代學童過早接觸且長時間使用3C產品,都是導致近視攀升的速度加快、度數愈深的關鍵。
-
唇上冒出水泡火氣大?唇疱疹1年內發作逾3次是警訊
2021-02-18 15:03:05不少人因為熬夜、疲勞,嘴角冒出水泡,感覺紅腫、刺痛、搔癢,老一輩認為這只是「火氣大」,但皮膚科醫師提醒,第1次感染第1型單純疱疹病毒,可能引發「唇疱疹」,造成口腔嘴唇感染,如果日後身體狀況變差,就可能反覆發作。
-
中共打壓被曝光後 路透:德國BNT承諾售台灣疫苗
2021-02-18 11:00:14德國BioNTech公司發表聲明指出,仍會按計劃提供疫苗給台灣。 不受中國阻撓影響。
-
門牙縫大拖延治療.口罩遮掩?牙醫師:拖愈久代價高
2021-02-17 17:07:26徐慶雲指出,植牙最重要的條件不只是患者年齡,還需研判齒槽骨是否穩固,有些年輕人有骨質疏鬆問題,就需補骨來增加齒槽骨的厚度;臨床上,也有骨骼穩健的老年人,不需補骨即可植牙。補骨標準則仰賴醫師專業度,且每個人的口腔條件都不一樣,故應慎選經驗豐富的牙醫師,術前做審慎評估,以免發生植體與假牙密合度不夠,以至於滋生細菌,或者骨質條件不足卻貿然植牙,日後恐有搖晃、鬆脫情形。
-
健忘、走路不穩恐非正常老化!留意短時間惡化警訊
2021-02-17 17:05:57以伯伯的案例來看,他除了罹患民眾認知程度較高的阿茲海默症,也就是退化性失智症的其中1種外,還合併罹患了血管性失智症,屬於混合性失智症患者。新光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子洋醫師表示,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其引起的成因與治療方式,皆有所不同,民眾應正確地認識,才能夠知道對應的治療選擇。
-
出國有望! 陳時中:明年過年出國旅遊可期待啦
2021-02-16 16:16:13各國陸續施打疫苗,多數人也盼望生活今年可儘早恢復正常,大家關心何時可以出國旅遊?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大家都很期待啦!現在疫苗也開始施打,明年過年可以期待啦!」
-
南部地區16日空氣品質差!敏感族群避免戶外劇烈活動
2021-02-15 18:39:02依據環保署及氣象局監測資料顯示,16日東北季風減弱,環境風場轉為偏東風,西半部地區位在背風側,擴散條件較差,清晨易有霧影響能見度,桃竹苗沿海地區受背風渦流影響,污染物濃度易上升,可能短時間達橘色提醒等級,而雲嘉南及高屏空品區為「紅色警示」等級,敏感族群應減少在戶外劇烈活動。
-
營養師地雷零食排行榜 包餡蛋捲一根破百卡
2021-02-10 21:13:00過年越來越近,年貨銷量也越來越好,而過年期間家中少不了準備零食禮盒,網路票選今年年最受歡迎前五名,分包括鳳梨酥、肉紙、肉鬆蛋捲、鳳凰酥、堅果塔。但看在營養師眼中卻是「地雷」零食排行榜,像是肉鬆蛋捲兩三根就等於一碗白飯,鳳梨酥的外層酥皮熱量也超高。
-
年前大掃除 小心腰酸背痛找上門
2021-02-08 17:05:00年關將近,家家戶戶都開始忙著大掃除。最近醫院因為扭傷、下背痛就診的病患也越來越多,因為大掃除的姿勢不對。醫師提醒大家,大掃除最好是分時段慢慢做,才不會換來一身傷。
-
這些疾病恐演變成洗腎 改善體內微循環「腎」重保健
2021-02-08 16:31:49根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USRDS)年報指出,台灣人末期腎臟病發生率、盛行率均為世界之最,這可能跟老年人口以及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人口的增加所引發的腎臟病有關。此外,台灣人不當的用藥習慣,包括使用具腎毒性藥物所造成的腎臟傷害,或慢性病人未依正規管道治療,聽信偏方服用宣稱可治病之藥品、藥草等進而引發腎臟病變。
-
乳癌為何增生轉移?中研院發現蛋白質DSG2是關鍵
2021-02-08 16:30:15乳癌患者命運大不同,有人術後幾乎痊癒,有人則反覆復發,存活率偏低。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破解癌症惡化及轉移之謎,如果癌細胞裡含有蛋白質DSG2(Desmoglein2)且濃度變高,癌友較容易復發,且存活率明顯偏低。
-
企業捐百萬醫療超紫光滅菌設備 挺醫院防疫
2021-02-06 21:12:16中共肺炎在全球擴散,台灣醫護人員與醫療機構,都持續提升防疫等級。有很多企業與善心人士都慷慨捐贈醫療物資。快閃記憶體控制晶片大廠,也先後捐贈醫療級滅菌設備,給桃園壢新醫院(聯新國際醫院) 以及新竹馬偕醫院,希望為防疫盡一份心力。
-
西半部空汙「秋冬來最嚴重」日研究恐增染疫風險
2021-02-06 21:05:43今天西半部空汙拉警報,即時監測網顯示,整片都呈現紅色警示,過敏的民眾出門就有感。最近還有日本環境醫學團隊,在期刊發表研究結果,認為空汙易使病毒入侵人體,可能害人們更容易感染中共肺炎,引起外界關注。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空汙對於某些人呼吸道會有部分影響,導致抵抗力下降,不過是否會因空汙而增加染疫風險,目前缺少足夠證據,只能在理論上做推論,實際有待驗證。
-
品普洱憶父愛! 賴金妙私家收藏古董茶首公開
2021-02-06 21:03:06普洱茶能品嚐又兼具收藏價值,被稱為「可以喝的古董」。不過,相較熱門的收藏投資風潮,私家收藏則重視質跟量。在台灣,有這麼一位普洱茶的女性收藏家,從事醫療產業的賴金妙,自父親和長輩手中獲得了130多種的珍貴普洱茶,這樣的數量,在兩岸三地罕見,多款古董普洱茶,也首度在鏡頭前公開。
-
緬懷遺愛傳承生命 奇美醫器捐牆整建落成
2021-02-05 21:50:02奇美醫學中心整建的「器官捐贈紀念牆」5日揭幕落成,捐贈者家屬、受贈者等共同追思,表達對206位捐贈者的感恩緬懷,場面溫馨。
-
南部現代一陽指 黃永河自學攻筋絡穴道創系統傳承
2021-02-04 21:04:12時代改變,養生館、整復所等行業,逐漸壓縮國術館行業的生存。帶您看到,台灣南部一位專攻筋絡穴道的國術館師傅黃永河,擔憂寶貴的民俗療法,將會失傳,於是把近30年的自學經驗,整理成冊,預計還將拍攝成輯。一心一意,讓民俗療法系統化的傳承,救更多人。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