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防失智症優先顧好聽力!醫:40歲後應定期聽力檢查
2025-01-09 15:25:24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估計,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者,到2050年預計將成長至1億5200萬人,且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足以顯見失智症已成為全球的重大健康議題,耳鼻喉科李宏信醫師提醒,若出現聽力退化或明顯重聽症狀,當心可能是內耳血管阻塞,將增加罹患血管型失智症的風險。
-
-
歲末大掃除當心誘發皮膚病!全身防護措施務必做確實
2025-01-09 15:23:22年終大掃除,小心皮膚病跟著來!每到年節前大掃除期間,不少人常遇到富貴手、濕疹、汗皰疹等皮膚問題找上門。中醫診所院長鄭愛蓮醫師呼籲,尤其是有皮膚病史的民眾,更要注意做好防護措施。建議選擇天氣好的日子,全家分工合作,利用週末假日分批完成清掃工作,避免過度勞累,才能遠離皮膚病復發的威脅,開心過好年!
-
微創手術對病人比較好?醫師剖析微創手術優勢及限制
2025-01-09 15:20:37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臨床上推出各式微創手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陸逸民表示,診間很常碰到病患或家屬詢問,「醫師這手術可以微創嗎?」或「我的手術一定要微創嗎?」微創手術是現今醫療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對於病人來說,不僅是傷口較小,對周遭軟組織(包含肌肉、血管、神經等)的破壞也少,能讓治療達到更安全、失血量少、恢復更快之目的。
-
上山賞雪需萬全準備 醫師:別輕忽高山症、雪盲症威脅
2025-01-09 15:11:50近日受到大陸冷氣團來襲,玉山、合歡山接連降雪,吸引不少民眾連夜上山欣賞純白景色,而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陳信儒宣導,大家在追雪時除注意保暖與交通管制問題外,更要留意高山症與雪盲症問題。
-
16型人格學問大!8個字母代表的性格傾向1次全解析
2025-01-09 15:08:59MBTI可說是近年來最熱門的人格測驗,透過4大維度及每維度的2個字母,組合成共16種人格類型。除了各圈名人紛紛瘋測,MBTI 也成為年輕族群在社群上常用的自我標籤,以不同人格所延伸出的產品、歌曲、生活方式等更是層出不窮,相關話題備受關注,近1年討論聲量突破10萬則。
-
過敏性結膜炎發作!眼睛癢不能揉 專家授正確處理方式
2025-01-09 15:04:02眼睛發癢是常見的問題,振興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許粹剛表示,許多人會下意識用手揉眼,不僅可能引起紅腫,還可能因細菌感染而加重症狀,而自行使用眼藥水亦可能用藥錯誤、延誤病情。
-
氣溫驟降孩子老是咳不停!氣喘7大病徵醫師1次告訴你
2025-01-09 14:58:03冬季早晚溫差大,尤其入夜後氣溫驟降,不少孩子咳嗽不止,甚至夜裡咳醒,令家長憂心不已。榮新診所副院長潘俊伸指出,台灣冬季濕冷,又逢病毒活躍期,氣溫變化、呼吸道感染都可能誘發兒童氣喘。若孩子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應立即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
中國江蘇確診 罕見人畜共通傳染病「Q熱」
2025-01-08 22:01:34再來關心,中國大陸江蘇一名顧姓男子近日從非洲返回後,出現發燒、咳嗽、乏力以及肌肉酸痛等症狀,患者就診時,雙肺已經出現大面積病變,就醫後確診是罕見的人畜共通傳染病「Q熱」,讓不少中國網友相當驚慌,想起COVID-19 中共極端封控的情況。近幾個月來,多種病毒已經在中國蔓延,包括:流感、人偏肺病毒等,引發世衛組織和周邊國家高度警覺。
-
嘉基救回愛女癱瘓手臂 母揮毫感恩贈春聯
2025-01-08 19:30:05年約20歲的黃姓女大學生(小俞),不明原因右手癱瘓,生活難以自理,求醫長達1年未果,後到嘉義基督教醫院就診,經骨科醫師黃惠鑛診斷為臂叢神經損傷,進行神經重建手術後,小俞的右手成功恢復正常功能,今天(8日)上午在嘉基與書法家母親陳孟怡共同揮毫贈春聯,感謝嘉基專業及醫師黃惠鑛的妙手回春。
-
連假安全出遊!慎防睡眠呼吸中止症 避免交通事故
2025-01-07 10:51:28台東馬偕耳鼻喉科兼任主治醫師沈廣軒表示,曾有名40多歲男性患者因白天精神不濟開車而導致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加上夜晚有嚴重打呼問題由太太陪同就醫發現有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根據交通部113年統計,因恍神、緊張、心不在焉分心而造成死傷人數超過1萬6千人,死亡人數超過200人!
-
藥不能跟酒一起吃下肚?藥物與酒精交互作用不可不慎
2025-01-07 10:44:57許多民眾會好奇「吃藥為何不能喝酒呢?」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宣導,酒精與藥物的交互作用(alcohol-drug interaction)主要分為3大類,包含酒精改變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影響到藥物的吸收與代謝,而藥物也會影響酒精的吸收與代謝。
-
冬日心血管健康指南!規律服藥與健康生活是護心關鍵
2025-01-07 10:42:30寒冷的冬季氣候使各地氣溫偏低,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歡慶佳節時應做好戶外保暖,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齡長者及三高族群更應採取正確的抗寒方式,特別是頭頸與四肢的保暖,避免喝酒暖身、取暖燙傷的NG行為,以防範低溫帶來的健康影響。
-
心肌梗塞年輕化?醫:血液循環不良恐搞垮你全身健康
2025-01-07 10:35:30冬天溫度降低,早晚或室內外溫差過大,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飆升,導致有心血管問題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提高心肌梗塞的發生率。醫師表示,若要追溯源頭,心肌梗塞的原因與血液循環不良大有關係。
-
台灣氣候潮濕容易忽略乾燥症! 延誤診治影響不只眼睛
2024-12-25 19:33:1245歲的林小姐是一名合唱團成員,在一次發燒感染後,她感到體力大不如前且頻繁乾咳、練唱時也感到氣不足,肺活量明顯下降。經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胸腔科就診後,診斷出有間質性肺病變,隨後轉診至風濕免疫科陳瓏方醫師進一步檢查,最終確診為乾燥症。經過半年治療,她的肺功能完全恢復。
-
常見6大口腔問題最惱人不是牙齒發黃 第1名你也有嗎?
2024-12-25 19:30:40口腔健康不僅關乎日常進食、吞嚥,還可能影響個人社交與自信,然而牙齒發黃、蛀牙等常見問題,往往在疏於照顧中悄悄找上門,不僅降低生活品質,更讓形象大打折扣。究竟哪些口腔問題最讓人煩惱呢?一起來看看吧!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口腔問題」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全台6大口腔問題。
-
善心企業捐贈智慧醫療 提升癌患者照護品質
2024-12-25 19:10:25寒冬歲末之際,「慧榮科技」為肺癌及頭頸癌病人送來一個禮物。今天(25日)在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舉辦捐贈記者會;余忠仁院長表示,感謝慧榮科技捐贈「經氣管內視鏡細徑超音波系統」及「經鼻咽喉內視鏡檢查系統」,將大幅提升肺癌及頭頸癌病人照護品質。
-
天冷流感發威小心併發症 55歲糖友突發心肌炎休克送醫
2024-12-19 19:35:0655歲的吳先生本身有糖尿病及肥胖,上週流感才剛痊癒,白天在公司突然胸悶、心悸後暈倒叫不醒,緊急送醫後,診斷是急性心肌炎合併休克。
-
湯圓其實是熱量炸彈!專家教你這樣吃好消化又低負擔
2024-12-19 19:30:53冬至將近,湯圓成為每家每戶應景的傳統美食。然而,湯圓的主要成分糯米粉,對長輩與孩童來說,咀嚼與消化較為困難,內餡的熱量更容易造成負擔。如何讓湯圓既能保留應景的風味,又符合不同族群的健康需求,成為許多家庭關注的焦點。台北慈濟醫院周家琳營養師帶大家認識健康食用湯圓的方法及易消化的湯圓食譜,讓全家大小都能安心吃湯圓。
-
過敏性鼻炎來襲!醫盤點常見症狀 治療可採4藥物2手術
2024-12-19 19:28:04亞東醫院耳鼻喉部洪偉誠醫師指出,近期耳鼻喉部門診患者絡繹不絕,抱怨早晨起床時連續打噴嚏,鼻子和眼睛搔癢難耐,甚至一到辦公室鼻涕就像水龍頭般止不住,桌上堆滿「衛生紙水餃」,這些都是過敏性鼻炎發作的典型症狀之一。
-
酸菜魚靈魂主角「酸菜」怎麼做的?專家解密製作關鍵
2024-12-16 19:13:18民眾吃牛肉麵,喜歡加1匙酸菜添加風味,此外,近來台灣掀起一股川味酸菜魚的風潮,不少餐廳搶進市場!這道菜的靈魂主角「酸菜」,到底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助理教授陳建利表示,台灣酸菜多以芥菜為原料,製作過程會加入食鹽、醋等調味料醃漬,屬於高鈉食品,因此建議民眾適量食用即可。
-
寒流來襲!別讓「心」凍到 保暖抗冷守護好心血管健康
2024-12-16 19:10:13寒流來襲,新北市石碇區今(16)日清晨低溫僅9.8度,創全台最低!氣象局警示,本周更有2波冷空氣籠罩,氣溫回升時間短,尤其17日晚間冷空氣降臨;21至23日第2波冷空氣接踵而至。鑒於早晚溫差大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務必注意保暖,若出現胸悶、心悸或中風徵兆,應及時就醫,避免遺憾發生。
-
臉部脫皮、起屑別顧著保濕! 蠕形蟎蟲恐怕已經找上你
2024-12-16 16:18:3040歲的姜小姐長期被臉部反覆紅疹和皮膚粗糙困擾,原以為只是過敏,怎料問題竟出在皮膚上的蠕形蟎蟲!近一年來,姜小姐臉上出現紅斑和脫屑,不僅沒因為加強保濕和藥膏改善,鼻翼、臉頰處反而越來越嚴重,經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皮膚科吳家華醫師檢查,確診為蠕形蟎蟲症。
-
短效麻醉劑存致命風險!臨床施打「牛奶針」不可不慎
2024-12-16 16:13:35北市醫美診所近期爆出,施打「牛奶針」導致患者死亡,該針劑再次引起關注!牛奶針的正式名稱為丙泊酚(Propofol),是種短效性全身麻醉劑,衛福部食藥署表示,牛奶針屬於醫療用途的麻醉劑,如果不當使用,可能引發死亡,而行政院於2015年早已將丙泊酚增列為第4級管制藥品。
-
你測MBTI了嗎?心理測驗助自我探索 但可別過度執著
2024-12-09 19:31:27MBTI是近期人們最瘋迷的話題之一。從過去的血型、星座,到後來的MBTI及各種性格測驗,人們總是熱衷於探索自己的性格特質。從MBTI性格測驗到心理遊戲,人們逐漸發現這些工具不僅能提供有趣的自我發現過程,還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人格特質,但這些性格測驗或是心理測驗遊戲是什麼呢?而所謂的人格甚至是人格障礙症又是什麼呢?
-
慢性搔癢好難受!6旬婦抓到皮膚感染 用藥護膚都無效
2024-12-09 19:29:0760歲的張女士是名家庭主婦,過去3個月持續感到身體多處皮膚搔癢,特別是在夜晚症狀加重。儘管多次使用抗過敏藥物和潤膚乳,癢感卻沒有明顯改善,她晚上睡覺時常被癢醒,多次抓破皮膚,甚至導致皮膚感染。
-
不只性情大變、記性也變差 失智症徵兆6大警訊1次記住
2024-12-09 15:00:52失智症是一種會影響記憶、思考、判斷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疾病。由於其初期徵兆如記憶力衰退、情緒起伏大等較不易察覺,常被誤以為是單純的「年老健忘」而遭到忽略,導致病情惡化,影響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品質。因此察覺那些細微但重要的徵兆,是幫助患者及早發現並做出應對、延緩失智症的關鍵。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失智症徵兆」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大失智症徵兆。
-
視力突然喪失恐眼中風 常見青光眼、黃斑部水腫併發症
2024-12-02 14:38:59民眾若經歷1、2次突然間視力喪失、每次時長約5至10分鐘,務必提高警覺,這恐是眼中風前兆!朱智盟眼科診所院長朱智盟醫師表示,視網膜靜脈阻塞又俗稱為「眼中風」,多數患者因高血壓而病發,如未及時就醫治療,後續恐造成青光眼、黃斑部水腫發生。
-
你也有偏頭痛嗎?常見頭痛類型知多少?1張圖秒搞懂
2024-12-02 14:34:52頭痛是每個人皆經歷過的症狀。有些頭痛很短暫,但有些卻是揮之不去的夢魘。這也是為什麼頭痛成為神經內科門診病人常見問題之一。一般頭痛可以分為2大類,分別為原發型頭痛以及次發型頭痛,前者包括緊縮型頭痛、偏頭痛和三叉自律神經頭痛,後者大多由其他原因引起,如腦出血、腦炎或腫瘤等。
-
台灣近海常見河豚30餘種大多有毒 誤食下場嚴重恐致命
2024-12-02 14:30:36許多人喜歡海鮮,但食用河豚而中毒案件層出不窮,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講座教授黃登福表示,台灣附近海域常見有30多種河豚,大多數含有劇毒,最顯著表徵為4顆牙齒,呼籲民眾勿購買或捕捉此種魚類。
-
72歲老翁腰痛解尿困難 送醫發現患病機率僅百萬分之1
2024-11-28 19:17:30自發性脊椎硬膜出血,是血塊壓迫脊椎神經,會造成劇烈疼痛。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日前收治1名72歲退休男性,某日平躺於床上做扭腰擺臀運動時,突感下背痛,2小時後從肚臍下方延至雙下肢,開始出現麻木、無力,並合併解尿困難,立即被送至輔大醫院急診,至急診時雙下肢已經完全無法移動。
-
您有肌少症嗎?醫:肌少症自我評估量表 及早預測風險
2024-11-27 17:36:50肌少症在老年人中相當常見,但自我覺察到風險者卻少之又少,許多長輩常因跌倒受傷、骨折,就醫後才發現罹患肌少症,但這一摔恐慘賠了健康。重仁骨科醫院梁峻銘醫師表示,醫院中常見老人跌倒後導致長期臥床,這樣不僅慢性病容易上門、肺部感染風險提升,未來1年死亡風險恐高達20%。若不希望人生餘命的最後10年躺在床上被照護,那就一定要及早透過飲食、運動等習慣,保有身體日常生活功能自如狀態,預防肌少症發生。
-
冷氣團到!趨暖避寒攻略 起床慢一點、洗完澡注意保暖
2024-11-27 17:33:22根據中央氣象署氣象天氣預報資料顯示,東北季風增強,今年首冷氣團南下週三至週五各地天氣偏冷,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需特別注意保暖,尤其是頭部、頸部和四肢的保護,並留意家中長輩處在低溫或外出時是否有配戴、口罩、圍巾、手套與襪子等保暖配件。避免因為劇烈降溫而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危害。
-
黃色豆干是染出來的! 料理前1措施可提高食用安全性
2024-11-26 12:24:59紅燒豆干、滷味拼盤、客家小炒等,均可看到豆干,毒物科醫師點出豆干具有外皮染色、防腐劑殘留等2大風險,建議民眾盡量在家中料理豆製品,烹煮前至少泡水30、40分鐘,用滾水烹煮至少10分鐘,以確保食用安全。
-
醫生仲介赴中移植遭求刑六年 患者返台猝逝
2024-11-25 20:18:14中共活摘器官罪行飽受國際譴責,台灣彰化地檢署,今天(25日)起訴不法集團,涉嫌仲介病人到中國移植器官的醫師與公司負責人,最重求處6年有期徒刑,沒收不法所得。檢方指出,有病患因移植失敗而不治過世、或回國後一周內就過世。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重申,赴中移植面臨的醫療、道德與法律風險,協會近年推動制定「打擊及防制活摘器官法」,會持續與日本、韓國合作,加速推動亞洲地區反活摘器官的刑事立法,與全球共建法律防火牆。
-
中山醫大跨域創新教育成效顯著 醫牙科系學生奪全國賽冠軍
2024-11-22 19:00:06台中中山醫學大學積極推動跨領域創新教育,成果豐碩。今年在第29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中,醫學系及牙醫系學生聯隊以智慧健康應用程式「E你的癢」奪得資訊應用組七冠軍,並在聯新國際智慧健康照護組獲得第二名,擊敗多支技職體系隊伍,成為非資訊專業學生挑戰科技創新賽事的成功範例。
-
年輕人別輕忽心梗風險!醫師:身強體壯未必是絕緣體
2024-11-18 15:28:08秋冬氣溫劇烈變化正是心血管疾病最易發生的季節,因為低溫加上溫差大,容易造成血管劇烈收縮,導致血壓上升,此時若血管有不健康的斑塊破裂,就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或中風發作等機會。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表示,為避免增加猝死風險,提醒民眾秋冬更需特別注意保暖並留意環境恆溫,以免溫差過大,血管無法適應。
-
狹心症「救命小罐」慎用!有4禁忌 5分鐘未緩解速就醫
2024-11-18 15:25:09當狹心症或心肌梗塞的胸悶、胸痛發作時,患者會服用「救命小藥罐」來緩解,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表示,該藥物成分為硝化甘油,若民眾服藥後5分鐘,心絞痛症狀仍未緩解,應立即就醫接受治療。
-
居家暗藏燒燙傷風險!國健署直指4大場域 民眾要留意
2024-11-18 15:20:05隨著天氣變冷,家中使用電器、準備熱食或泡澡情形增加,但這些行為卻具有隱藏性的危險。國民健康署提醒家長,廚房、餐桌、客廳和浴室是家中4大兒童燒燙傷高風險場域。家長應保持警覺,透過簡單的預防措施,讓孩子在溫暖的冬季裡也能安全成長。
-
創意美味!地瓜葉搭皮蛋熱量低又營養 但並非人人適合
2024-11-18 15:07:31幾十年前,地瓜葉用來飼養豬隻,但最近幾年卻成為養生佳餚,連農糧署也掛起品質保證,讚許地瓜葉營養價值極高,指導民眾料理「皮蛋地瓜葉」,美味好吃。不過,部分網路短片將地瓜葉捧上天,例如,「地瓜葉能頂十斤人參」、「中醫推薦地瓜葉治痛風」,衛福部提醒,地瓜葉本身是可供作食品的食用原料,不具有醫療效能,如有染病,務必就醫。
-
大腸鏡檢查什麼人要做?多久做1次?網友常見6大問題
2024-11-18 14:56:33大腸癌是國人常見的癌症之一,長期高居10大癌症之首。由於大腸癌早期症狀通常並不明顯,許多人往往直到癌症中後期才發現,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大大提高了死亡風險。不過透過定期施作「大腸鏡」檢查,便有助於及早發現與治療。接著就一起來看看大腸鏡檢查有哪些常見的問題,幫助自己做好充分的檢查準備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6個月內「大腸鏡常見問題」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大大腸鏡常見問題。
-
野餐準備不麻煩!營養師推薦食譜 親授食材挑選小技巧
2024-11-07 19:37:55隨著賞楓季節來臨,加上秋高氣爽的天氣,正是民眾安排戶外野餐的好時機!然而野餐時該如何備餐,常讓許多民眾傷透腦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營養師許嘉芸表示,食材選擇上可挑吐司、飯糰、餅乾等不易腐敗的食物,也能搭配一些蔬菜棒、沙拉、水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
中耳炎好發秋冬!中耳炎5大症狀 延誤治療恐聽力受損
2024-11-07 19:31:36秋冬換季之際,感冒與流感患者的數量大增,同時也是中耳炎發生的高峰期。中耳炎是由中耳腔感染發炎引起的疾病,也是幼兒常見的疾病之一,偶爾也會發生於成人,其主要可分為急性、積液性與慢性中耳炎,又以前兩者最常見,常見症狀包括聽力變差、耳痛與發燒等,是不可輕忽的常見疾病。《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半年內「中耳炎症狀」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中耳炎常見的5大症狀。
-
冬天吃鍋避開這些雷!三高患者尤其當心 以免吃出憾事
2024-11-07 19:26:39近日天氣逐漸轉涼,有狹心症、心律不整、腦中風病史的族群,要特別留意。而有三高患者,也別掉以輕心。冬天是急性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期,主要原因是當氣溫驟降時,體內的血管也會跟著收縮,使血流阻力上升 ,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和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不穩定性,增加急性心肌梗塞與和急性梗塞性腦中風的風險,民眾一旦出現持續性胸悶、呼吸困難、單側突發無力或口齒不清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早就醫,預防猝死意外。
-
德國三黨聯合政府宣告瓦解 或提前大選
2024-11-07 13:13:12國際消息再來看到,德國聯合政府宣告瓦解,3黨執政聯盟週三(6日)舉行會議,討論預算和經濟政策等問題,但未能達成一致,德國總理蕭茲宣布將自民黨籍的財政部長林德納開除,消息傳出後,德國聯邦政府中,自民黨部長集體出走,這也提高了德國在2025年3月提前舉行選舉的可能性。
-
人工皮讓傷口不留疤?皮膚科醫師揭傷口留疤真正關键
2024-10-28 19:52:12日常生活當中,難免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傷口,無論是切割傷、擦傷、刺傷、燒燙傷,甚至是手術傷口,最怕的就是傷口留疤的問題。許多人為了愛美,對於傷口的照料費盡心思,坊間也因此流傳許多關於傷口照護的都市傳說,如使用人工皮可以幫助傷口不留疤,但這樣的觀念真的是對的嗎?
-
8大族群好發腦中風!生活做到6件事不讓腦中風找上你
2024-10-28 19:45:40世界中風組織(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 WSO)指出,全球每年有約1,200萬人中風,造成660萬人死亡。在台灣,腦血管疾病長期位於10大死之列,112年奪走1.2萬人生命,平均每42分鐘就有1人死於此病。另根據2022年健保統計,腦血管疾病的醫療費用高達200億,排名第7,也對病患及照顧者造成沉重負擔。
-
洗頭好懶靠乾洗髮就行?專家:小心頭皮發炎導致掉髮
2024-10-28 19:42:25台灣的氣候潮濕又悶熱,民眾容易頭皮出油、頭髮扁塌,整個人看起來無精打采,因此有些人習慣使用乾洗髮,來維持髮型的乾爽與蓬鬆!食藥署提醒,乾洗髮並不是洗髮,不應該讓產品長時間停留在頭髮上,尤其不要過夜。臨時使用乾洗髮產品後,應在當天或次日徹底清洗頭髮,才能避免產品殘留,造成頭皮毛囊的堵塞或發炎。
-
最新人口推估!2028年人口紅利消失 這時間扶養比1:1
2024-10-18 20:21:32國發會於今(17)日第124次委員會議,提報最新2024至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顯示我國未來長期少子高齡化現象將更趨明顯。國發會表示,人口結構變遷已逐漸擴大對我國社會各方各面的影響,後續將偕同各相關部會針對少子化、勞動市場、經濟/產業、財政收支及社會環境等面向人口課題,研議強化性因應對策。
-
傷口不留疤!正確使用矽膠凝膠、貼片 可防蟹足腫上身
2024-10-18 20:13:39民眾受傷後,最擔心皮膚留下醜醜的疤痕,為防止此狀況發生,你一定要認識疤痕處理矽膠產品。衛福部食藥署宣導,無論是疤痕處理「矽膠凝膠」或「矽膠貼片」,都是屬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中的「I.4025疤痕處理矽膠產品」,這些含矽(silicone)成分之產品能軟化疤痕,且能預防疤痕擴散以降低蟹足腫發生的機率。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