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技術論壇 台積電:兩年拿8項世界第一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04 月 24 日訊】再來看到,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美國時間23日舉辦北美技術論壇,並表示,過去兩年,台積電在先進技術、特殊技術,以及封裝技術等領域,有八項成就,引領業界,包括5奈米設計基礎架構和量產7奈米技術等。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最新的7奈米製程已經成為推動人工智慧的一項關鍵技術。展望未來, 5奈米及更先進製程技術,將帶來令人讚歎的5G體驗。這次論壇將超過2,000人與會,展現台積長期維持的技術領導地位。昨天,台積電股價上漲2元,達268元,市值超過6.9兆元。
【台積電八項世界第一成就】
2019年領先全球完成5奈米設計基礎架構
2019年領先全球商用極紫外光(EUV)技術量產7奈米
2019年領先全球推出7奈米汽車平台
2018年領先全球量產7奈米技術
2019年成為首家完成22奈米嵌入式MRAM技術驗證的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公司
2018年成為首家生產光學式螢幕下指紋感測器技術的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公司
2017年成為首家生產28奈米射頻以支援5G毫米波元件的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公司
2017年成為首家量產先進整合型扇出暨基板(InFO_oS)封裝技術支援高效能運算應用的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公司
相關新聞
-
台積電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晶圓廠 2021 年動工
2020-05-15 17:14:47台積公司今(15)日宣布在與美國聯邦政府及亞利桑那州的共同理解和其支持下,有意於美國興建且營運一座先進晶圓廠。2021年動工, 2024年量產。
-
格芯控侵權 台積電:未見訴狀 技術完全自主
2019-08-27 07:11:48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 格芯,周一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ITC) 等,控告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侵害其16 項晶片專利技術,不只向台積電求償,還要美國貿易當局對台積電產品發佈進口禁令。對此,台積電回應表示,目前還沒有收到訴狀,但公司一向尊重智慧財產權,所有技術都是自主研發。
-
台積電超威!市值破7.3兆成全球22強企業
2019-10-09 22:09:33財經新聞重點,帶您來看,台積電近期消息不斷,不光獲得高通等大客戶青睞,旗下高端製程端出領先競爭對手的7奈米加強版,加上台積電第三季營收表現優異,昨天(8日),台積電市值衝上7.36兆元歷史新高,超越迪士尼來到全球第22名,日系外資看好未來台積電營運表現。
-
半導體自給自足!傳川普政府與台積電討論在美設廠
2020-05-11 07:14:24再來看到,華爾街日報報導,這次疫情凸顯美國倚賴亞洲半導體供應鏈的脆弱性,川普政府正繃緊神經,要求包括台積電和英特爾等晶片製造商赴美設廠,目標半導體全面自給自足。台積電是全球最大晶片代工業者,是全球三大有能力生產最快速、最先進晶片的製造商之一。另外報導指出,美國政府官員也有意協助三星電子擴張在美國的營運,生產更多先進晶片。目前包括台積電等業者都沒有對報導做出回應。
-
恩智浦新車平台採用台積5 奈米製程 首批明年交貨
2020-06-12 17:03:21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 N.V.;NASDAQ:NXPI)和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TWSE:2330、NYSE:TSM)今(12)日宣布合作協議,恩智浦新一代高效能汽車平台將採用台積公司5 奈米製程。此項合作結合恩智浦的汽車設計專業與台積公司領先業界的5 奈米製程,進一步驅動汽車轉化為道路上的強大運算系統。
-
台積電市值破7.3兆!晉升全球22強企業
2019-10-12 14:54:00接著來看,台積電近期消息不斷,不光獲得高通等大客戶青睞,旗下高端製程端出領先競爭對手的7奈米加強版,加上台積電第三季營收表現優異,本週,台積電市值衝上7.36兆元歷史新高,超越迪士尼來到全球第22名,日系外資看好未來台積電營運表現。
-
背書5G手機高成長 大摩上調台積電目標價
2019-10-18 13:13:01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法說會內容成為主要焦點,面對2020年5G產業快速發展,台積電從半年前的預估個位數成長,上調到15%,需求強勁下,更有美系外資在法說會後釋出報告,調高台積電目標價評等,市場可說是信心大增。
-
台積電宣布斥資186億日圓 赴日設100%持有子公司
2021-02-09 20:34:00全球車用晶片短缺嚴重,更蔓延到其他手機晶片產能,也再再顯示出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有日媒報導,台積電計劃投資200億日圓,約新台幣53億,在日本興建一座研發中心,日本經濟產業大臣,9日也表態,希望跟國內外企業合作,確保日本製造尖端半導體技術。台積電9日晚間發布重大訊息,核准在日本投資設立100%持股子公司。
-
赴陸設12吋晶圓廠卻慘賠 3大台廠H1虧近百億
2019-09-03 12:59:31台灣半導體產業,擠下南韓,重回全球半導體產業全球第二的地位,可以說在國際間大放異彩。不過如今卻傳出,台積電、聯電與力晶3家台廠,先後前往中國大陸設置12吋晶圓廠,不過上半年營運全數虧損,總計虧損近新台幣100億元,分析師也點名,陸企本土業者搶食訂單,對台廠也造成影響。
-
2019超車英特爾.三星 兵家必爭「台積電」!
2020-01-02 16:28:04歡迎回來。回顧2019年台股表現,可以用「倒吃甘蔗」4個字形容。而這當中,19年股價創歷史新高的台積電,傲人的先進製程,可能才是台股重回外資懷抱的重要關鍵。接下來,2019台灣十大新聞第六名,我們就來帶您看到,在今年超越英特爾與三星,進入全球市值前20大,唯一一家純製造、非消費者品牌的企業,台積電。
-
震撼!台積電1員工確診中共肺炎
2020-03-19 15:02:34插播一則消息。台灣晶圓代工廠台積電,今天公告,有一名員工確診中共肺炎,目前已經入院診治,內部決議啟動分組辦公營運模式。台積電表示,追溯該員工接觸史,近距離接觸者約三十人,並已即刻進行14天居家隔離。台積電強調,以防疫安全和保護員工健康為首要考量,台灣員工參加會議、訓練,或在公共區域期間一律全程配戴口罩。
-
台積電為何落腳亞利桑那?一窺最「挺台」美國州
2020-05-16 21:20:32從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台積電是否再赴美設新廠,就是不斷受到關注的問題。在美中科技戰之下,如同先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所說,台積電,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如今,疫情催化,全球各國更加重視供應鏈的穩定,台積電終於決定,赴美設廠。而台積電為何選擇落腳亞利桑那州?接下來,又將在美中科技戰中,扮演什麼樣的關鍵角色?繼續是我們的報導。
-
張忠謀首談APEC取消!指台積電成兵家必爭
2019-11-02 21:21:51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慶祝創立33周年,今天(2日)員工運動會,創辦人張忠謀也在退休後,與夫人張淑芬,首次回來參加運動會。張忠謀致詞時,提到世界局勢,已經變得相當多,並且以APEC取消為例,更意指台積電,在全球快速變化下,將成為兵家必爭地。
-
美國封殺升級 日媒:台積電已停止華為新訂單
2020-05-18 20:42:10美國商務部上週五,擴大對華為禁令,日本經濟新聞,引述消息人士說法,表示台積電已經停止接受華為新訂單!美國正快速進行供應鏈自主,和全面「去中國化」,封殺措施一旦升級,也將對陸企5G研發造成壓力。對此,台積電表示,不對客戶訂單多做評論,但會遵守法律規定。
-
張忠謀清大演講:CEO成功要素領導、方向
2019-10-04 20:47:48清華大學舉辦企業大師講座,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受邀,以「總經理的學習」為講題,分享他從美國念書,一直到當上半導體產業總經理的經營學習過程。他認為CEO成功的要素,就是要有凝聚團隊的能力,以及明確的方向。
-
中芯被爆與共軍合作 外媒:若遭美制裁恐拖垮產業
2020-09-08 20:51:48美中脫鉤加速進行,傳出川普政府正在考慮,是否將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列入貿易黑名單。原因是美國國防承包商在一份報告中揭露,中芯幫助中共的國防建設。消息一出,中芯週一股價暴跌近23%。
-
台積電不排除投資高雄 魏哲家:全台都是基地
2020-09-18 07:18:03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昨天(17日)出席台灣玉山科技協會,擔任演講嘉賓。被問到是否會投資高雄,魏哲家表示,不排除往高雄投資的可能性,全台灣都是基地,將繼續在台灣生根發展。
-
保住「護國神山」關鍵!黃適卓曝蔡英文神秘字條
2021-01-13 15:30:18前立委黃適卓整理舊物時,意外發現一張神秘字條,而這居然是保住護國神山台積電的關鍵!黃適卓受訪表示,這是總統蔡英文親筆手寫的字條,當時身為陸委會主委的她,在一場5人閉門會議後,定稿謄寫的備忘錄,黃適卓表示,在親身接觸的過程中,他對蔡總統的印象一直很好,因為蔡英文一直是努力實現政治承諾的人。
-
日媒:台積電加速評估在美國設最先進工廠
2020-03-19 19:57:08中共肺炎疫情擴散,全球供應鏈跟著洗牌,市場分析指出,隨南韓疫情延燒,三星的「超車大計」恐怕將窒礙難行,台灣因為政府的超前部署、疫情相對輕微,台積電在技術領先優勢下,將延續 7 奈米氣勢,勝過三星。而美國防堵華為,也讓華為第2大客戶的台積電,面臨壓力,尤其是美國最先進的戰機,也使用台積電的晶片,對此《日經新聞》披露,台積電正加速研擬,是否要在美國設廠,而且可能是最先進的「2奈米」工廠。不過,目前台積電對外都僅表示「不排除任何選項」。
-
台積電加碼「跳槽」津貼 科技業掀搶人大戰
2019-09-02 20:24:05積極預備明年5G商機發酵,台積電近期7奈米訂單接個沒完,更宣布大規模徵才計畫,碩士起薪4萬5,博士6萬,年底要照三千名新人加入,另一家科技業者聯發科,也是寄出百萬年薪,產業掀起搶人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