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中東歐施展魅力攻勢 投資吸引力勝中國

台灣在中東歐施展魅力攻勢 投資吸引力勝中國(圖/新聞合成圖)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0 月 28 日訊】兩岸關係近來高度緊張之際,台灣政府派出代表團訪問中歐和東歐,尋求強化與區域國家的商業關係。但中國投資也鎖定這個地區,引發外界關注彼此角力。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20日率領66人經貿考察團先後訪問斯洛伐克、捷克和立陶宛,一行在3國共簽訂18份合作瞭解備忘錄(MOU)。外交部長吳釗燮也緊接於26日起應邀訪問斯洛伐克和捷克。
法新社報導,中東歐過去遭到蘇聯帶領的共產主義壓迫,而台灣則正在這個地區針對工業創新、研發、太空產業和網路安全等領域施展魅力攻勢。
立陶宛今年稍早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其後並允許台灣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已打擊中國氣勢;台灣代表團此行更進一步激怒北京。
維爾紐斯大學分析家安卓約斯卡斯(Konstantinas Andrijauskas)表示:「自從整個(中東歐)地區從蘇聯共產主義解放後,區域許多國家的政治菁英便一直與台灣保持聯繫。」
他指出,中國與台灣在這個地區的「地緣政治競爭」當中,台灣的投資較能夠預期,且不受政治意願擺布。
安卓約斯卡斯告訴法新社,中國雖是較有錢的投資者,但想要投資的卻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多數成員國視為國安敏感的領域。
此外,中國在中東歐的投資承諾,也因實現進度遲緩而受挫。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2016年訪問捷克首都布拉格時,他的盟友捷克總統齊曼(Milos Zeman)承諾說,中國會在捷克進行大量投資。
但捷克工業總會(Czech Confederation of Industry)幹部馬丁(Lukas Martin)如今受訪時表示:「他們做出許多承諾,實現的卻少許多。中國投資傾向鎖定非工業領域,例如運動隊伍和房地產,這能夠創造的就業和附加價值較少。」
中國企業在捷克擁有布拉格斯拉維亞(Slavia Prague)足球隊、媒體公司梅迪亞集團(Medea Group)、工程公司ZDAS、首都布拉格的數棟建物,以及中國消費電器大廠長虹在歐洲總部。
反觀台灣的投資則鎖定製造業,例如鴻海在當地設立電子廠。吳釗燮26日在斯洛伐克發表演說時,也提及雙邊在汽車產業合作的可能性。汽車產業是斯洛伐克的經濟骨幹。
馬丁表示,官方捷克投資發展局(CzechInvest)牽線的台灣和中國企業投資件數差不多,在2019年都各約30件。
「但台灣投資創造的工作機會是中國的8倍左右,創造的附加價值也比中國投資高出約60%。」他並補充,台灣工廠還能為規模較小的捷克子供應商帶來獲利。
中國駐捷克大使館27日發布聲明,抨擊「捷克議會參議院等機構和個別政客不顧中方嚴正立場,縱容台灣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竄訪捷克」,並重申「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
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則回應道:「我們和台灣發展合作關係,並未違反任何事。」他去年曾率領約90人代表團訪問台灣,成員包括政治人物、企業家、科學家和記者。
不過,中東歐政界人士和分析家也強調,沒必要和中國切斷關係。馬丁表示:「中國對我們的投資者來說重要,因此我們不能忽略它。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應該太過重視中國。」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海外疫苗接種地不能選台灣?紐衛生部挨轟將更正
2022-03-14 17:44:12旅居台灣的紐西蘭人發現,他們為了返國而申請COVID-19疫苗通行證時,接種地點只能選填中國,痛批當局「極度侮辱人」,紐西蘭衛生部隨後表示,會把台灣加入清單。
-
被中共關押5年 李明哲:高調救援讓威權政府忌憚
2022-05-11 11:21:18NGO工作者李明哲被中國當局關押5年獲釋,今天是返回台灣後首次公開露面。李明哲說,只有高調救援才能讓威權政府有所忌憚。
-
外媒曝中共擴增雷達 山寨鋪路爪瞄準台日韓
2022-04-20 14:03:54美國「國防新聞」指出,中共在山東省建立的2座大型雷達,第一座幾乎可以肯定是為了瞄準台灣和附近區域,另一座雷達範圍則很有可能涵蓋北韓、南韓以及日本全境。台灣立委王定宇表示,中共在大陸多地的大型雷達設施,意圖監控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動態,不過,到底性能如何,是不是山寨美軍的「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還要再觀察。
-
俄侵烏給中共教訓:可預見將來 迫台統一辦不到
2022-04-11 16:54:24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中國可能武力犯台的諸多討論。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7日報導,這場戰爭給中國諸多教訓,當中包括可預見的將來,強迫台灣與中國統一是辦不到的。
-
中國大連港到歐洲鐵路出口驟降 中共一帶一路受挫
2022-04-06 16:13:44原本烏克蘭是中共「一帶一路」通往歐洲的橋頭堡,但受到俄烏戰爭影響,西方國家的制裁正在衝擊中共向歐洲輸送更多出口產品。外媒《華爾街日報》,認為,這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中歐之間倡議的「一帶一路」項目來說,是個沉重打擊。
-
台灣經濟繁榮不必靠中國 學者:未來發展應首重經濟安全
2022-03-26 14:36:05美中貿易戰、COVID-19疫情意外為台灣帶來轉骨契機,近幾年經濟得以擺脫低度成長,不過中經院學者提醒,未來十年台灣經濟發展必須認知到3件事,尤其是台灣如何強化經濟安全,認知到經濟繁榮不必然要靠中國。
-
曹興誠主張兩國論 籲台灣應全民皆兵從認知戰開始
2022-03-31 21:27:18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近來大力鼓吹兩國論,他今天進一步表示,台灣要培養尚武精神,全民皆兵,以認知戰開始,要清楚認知,「它(中國大陸)就是敵國,要消滅我們,我們不要被分化」。
-
中共下令暫停進口立陶宛牛肉 外交部籲國際聲援
2022-02-10 14:35:11中共因不滿立陶宛與台灣互設代表處,近期宣布暫停進口立陶宛牛肉。外交部今天表示,嚴厲譴責中共針對立國經濟制裁的霸凌作為,呼籲國際社會團結一致支持立陶宛。
-
華郵:歐美應與立陶宛同一陣線 攜手挺台抗共
2022-01-30 19:49:07華郵30日社論指出,在全球民主面臨不穩定和倒退,甚至連美國等歷史悠久的民主制度都備受威脅之際,美國和歐洲更應與立陶宛站在同一陣線,就台灣問題表達支持,聯手對抗中國。
-
美公布去年惡名市場名單 中國上榜最多 未點名台灣
2022-02-18 15:11:18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17日發布2021惡名市場名單,中國仍是全球第一大仿冒品來源地,包括蝦皮、淘寶、拼多多等平台今年依然上榜,中國微信電商及全球速賣通首次上榜。另外,過去多年都遭點名,「電影天堂」今年仍被列名,但不再指稱架設於台灣。
-
立陶宛議員:因應獨裁國家脅迫 歐台應擴大交流
2022-02-12 21:29:28立陶宛議員奧什特列維丘斯表示,台灣經常受到中國的脅迫和施壓,歐洲現在也面臨獨裁國家網攻和假訊息的威脅,可從台灣學到不少經驗,雙方應該擴大交流。
-
美眾院通過支出法案 禁「不正確標示」台灣領土
2022-03-10 14:25:52美眾議院今晚通過1.5兆美元的2022財政年度綜合支出法案,其中一項條文禁止美國行政部門花錢製作、採購或展示任何「不正確標示」台灣領土的地圖,盼將中國、台灣切割。
-
歐洲商會:儘管疫情嚴峻 對台灣總投資逾530億歐元
2022-01-26 16:38:47台歐關係日益緊密,歐洲商會今天表示,在COVID-19疫情仍然嚴峻之時,歐洲企業持續增加對台灣的集體投資,總額超過530億歐元;理事長張瀚書說,「這樣的結果是對台灣優勢的證明」。
-
菲律賓2/10起開放157國觀光客入境 不含台灣中印
2022-01-28 18:39:25菲律賓為控制COVID-19疫情關閉國界將近2年後,今天宣布2月10日起重新開放大多數國家已完整接種疫苗的觀光客入境,並取消隔離要求,但不包括中國、印度和台灣。
-
台灣在世貿再提貿易關切 促中國撤銷鳳梨3鮮果禁令
2022-03-26 19:32:05中華民國常駐世貿代表團今天再度在世貿會議中向中國提出「特定貿易關切」,要求中方儘速撤銷暫停輸入台灣鳳梨、釋迦、蓮霧3鮮果禁令,但中方依舊回覆措施有科學證據。
-
金融時報:美英高層討論應變計畫 防台海衝突
2022-05-01 15:38:12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今天報導,美英高階官員3月曾舉行會談,討論如何加強配合,來降低因為台灣而與中國開戰的風險,並首度探究衝突應變計畫。
-
駐中東歐5國外館強化合作 成立多瑙河連線
2022-01-29 18:46:25台灣與中東歐國家關係升溫,駐奧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波蘭外館今天宣布成立「多瑙河連線」,強化聯繫和合作,台灣駐這5國代表並攜手立陶宛大使向國人拜年。
-
經俄羅斯出口貨物難 外媒:中共一帶一路遇挫
2022-04-05 17:35:09中共藉由「一帶一路」向歐洲輸出更多產品,外媒關注,受到俄烏戰爭影響,中共所倡議的「一帶一路」遭遇挫折。外媒《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儘管歐盟沒正式禁止,途經俄羅斯的進口,但入境俄國的鐵路貨物運輸,幾乎已完全凍結。消息指出,3月份開始,大連港中歐班列出口貨量大幅減少。而如果從中國運輸貨物的鐵路不走俄羅斯,那將不得不通過裡海和高加索地區,進行更長距離的集裝箱運輸。有業內人士認為,改線可能會導致成本增加和物流進一步複雜化,這可能會大幅削減列車運量。
-
紐約駐處:國際對北京霸凌覺醒 挺台力道攀升
2022-03-25 11:41:13針對美國智庫敦促華府有效反制北京阻撓台灣參與聯合國,駐紐約辦事處長李光章今天說,國際社會對中國霸凌危害有所覺醒,逐漸認同「台灣價值」,挺台力道逐年攀升。
-
「中國已成投資荒蕪旱地」香港晨曦大幅降低對中曝險
2022-04-25 22:04:45根據金融時報報導,香港資產管理公司晨曦投資已「大幅」降低對中國的曝險,並且計畫將資金重新配置在美國的公司。晨曦投資在給投資人的信函中提到,對投資人而言,中國已成為「荒蕪旱地」,晨曦投資長楊曉帆也就公司「對中國誤判」所造成的近期損失,向投資人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