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流行期間如何自保?搞懂腸病毒症狀防範要趁早

目前正是腸病毒流行期間,一旦得到腸病毒,患者的口腔或舌頭可能就會長出小水泡、嘔吐,甚至突然發燒,因此預防腸病毒要趁早,平時應多注意手部與周遭環境清潔,才可免於病毒危害自身與家人的健康。(圖/NOW健康製作)

文:連珮妤(NOW健康) 

炎炎夏日的到來,再加上最近適逢疫情降級、口罩解封,正是腸病毒蠢蠢欲動的時節,有些家長一發現小孩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就擔心其罹患腸病毒,便急忙帶他至急診就醫,但其實腸病毒的症狀與腸胃並沒有關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陳宥騰將帶大家認識腸病毒的傳染途徑、常見症狀、治療與預防方法,以保護自己與家人健康。


腸病毒疫情5月底至6月中達高峰 重症病患以這年齡層居多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陳宥騰指出,腸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為一群病毒的總稱。


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此外,腸病毒疫情通常會於每年約3月下旬開始上升,並在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後,即緩慢降低,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


陳宥騰表示,以年齡層分析,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約佔所有重症病例90%;在死亡病例方面,以5歲以下幼童最多。


飛沫傳染並非唯一管道! 腸病毒傳染途徑有這些


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如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如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此外,新生兒則可能透過產道或產後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


腸病毒的潛伏期約為2至10天(平均約為3至5天),多數患者在這段期間就會開始出現不適症狀,而腸病毒通常以發病後1週內傳染力最強,病患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


腸病毒常見症狀與4大重症前兆 幼兒需特別注意


在所有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以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引起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型別以腸病毒71型為主,一般腸病毒感染主要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


疱疹性咽峽炎主要是因患者遭到A型克沙奇病毒感染,造成其咽峽部出現水泡或潰瘍、嘔吐,甚至是突發性發燒,病程約為4至6天;手口足病則通常是受到A型克沙奇病毒感染與腸病毒71型感染為主,症狀多為發燒及身體會出現小水泡,而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與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與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病程為7至10天。

舌頭長小水泡、發燒勿輕忽!腸病毒常見症狀介紹。(資料來源/陳宥騰醫師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舌頭長小水泡、發燒勿輕忽!腸病毒常見症狀介紹。(資料來源/陳宥騰醫師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此外,腸病毒也可能會因感染其中的B型克沙奇病毒,引發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導致患者出現嘔吐、突發性呼吸困難、臉色蒼白、發紺等症狀,最後還會因心跳過速,快速演變成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多數人感染腸病毒後,可能毫無症狀或症狀較為輕微,約7至10天即可痊癒,若出現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請儘速至大醫院進行治療,以免延誤就醫時間。

出現4大腸病毒重症前兆,請立即就醫診治。(圖/取自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出現4大腸病毒重症前兆,請立即就醫診治。(圖/取自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腸病毒採支持療法 短時間內就會自行痊癒


陳宥騰醫師指出,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如開立退燒或止咳藥、替患者打點滴等,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至10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


遵守10項日常守則 有效預防腸病毒感染


若想要避免感染腸病毒,建議民眾平時應勤洗手、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與通風,外出時也應避免前往人潮較為擁擠的公共場所,而免疫力較差的族群,則應減少與腸病毒患者接觸,才可降低得到腸病毒的風險。

預防腸病毒10大守則別輕忽。(資料來源/陳宥騰醫師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預防腸病毒10大守則別輕忽。(資料來源/陳宥騰醫師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陳宥騰醫師提出以下10項預防腸病毒的日常守則,尤其是在腸病毒流行期間,民眾更應掌握這些要點,以保護家人與自身健康:


▸1.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均衡飲食:採取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充足睡眠的生活模式,以提升免疫力。


▸3.生病時速就醫: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4.注意居家環境清潔: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5.避免出入公共場所:腸病毒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與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6.避免接觸患者建議孕婦、新生兒及幼童等免疫力較低的族群,儘量不要與疑似感染腸病毒的患者接觸。


▸7.哺餵母乳:媽媽們可透過餵食寶寶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8.接觸或哺育寶寶前洗手:在接觸或哺育新生兒前應洗手,必要時務必更換乾淨的外衣、戴口罩;除母親或主要照顧者以外的人員,應儘量避免接觸新生兒。


▸9.照顧幼童注意衛生: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10.玩具定期清洗消毒:家中幼童常拿在手上把玩的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應定期清洗、消毒,以防止腸病毒透過口、鼻進入體內。


核稿編輯:陳如頤(NOW健康)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