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NASA
-
地球之外是否有外星生命?NASA展開UFO研究
2022-06-17 14:21:26美國航太總署NASA9日宣布組建獨立團隊,來研究「「不明飛行現象」,也就是UFO。研究將於今年秋季展開,預計耗時9個月,相關報告結果將完全公開,不會列為軍事機密。
-
COVID-19溯源仍無果 世衛:缺少來自中國數據|寰宇掃描
2022-06-10 20:48:14世界衛生組織(WHO)週四(6月9日)表示,其對COVID-19(中共病毒相關疾病)起源的最新調查沒有結論,主要原因是來自中國的數據不足。秘書長譚德塞表示,從今年2月起已兩度與中共當局索取更多資料,但遭到拒絕。
-
NASA不計毀譽 秋天展開UFO研究
2022-06-10 14:30:06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正在啟動一項有關不明飛行物(UFO)的研究,這是邁向高風險、高度影響力科學的新舉措之一。
-
NASA將從澳洲發射火箭 美國以外商業設施首次
2022-06-08 16:18:38當局指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數週內將從澳洲北部發射3枚火箭進行科學研究,這是NASA首度在美國以外的商業設施發射火箭。
-
波音星際飛機太空任務結束 成功返回地球
2022-05-26 10:31:32美國航太巨擘波音公司的「星際飛機」太空船今天在美國新墨西哥州著陸。過去數度失敗後,星際飛機這次敗部復活,可望為今年稍晚的首趟載人計畫鋪路。
-
NASA:宇宙加速膨脹原因仍是謎 正發生奇怪事|寰宇掃描
2022-05-24 21:04:04美國太空總署(NASA)表示,天文學家已經藉由該局的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取得有關宇宙加速膨脹的大量資料,而且達到了新的里程碑,但我們的宇宙正在發生一些奇怪的事情,其膨脹速度遠遠超出預期,目前仍無法解釋。
-
美國科學家首次用月球土壤種出植物
2022-05-21 14:39:52NASA為了2024年重返月球的「阿提米斯計畫」,正努力找出各種在月球種菜的可能性。最新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科學家首度利用月球土壤成功種出植物。
-
直擊NASA太空人返回地球 6個月任務完成
2022-05-19 21:48:11NASA的Crew-3任務團隊在國際太空站待了6個月,執行包括種植辣椒、探索混凝土如何在太空中硬化,以及地球監測等數百項科學實驗。他們在結束太空軌道上的研究任務後,搭乘「耐力號」(Endurance),從國際太空站脫離,歷經23個多小時的自主飛行,最後在黑暗中濺落在墨西哥灣平靜的海面上。
-
今年第一個「血月」月全食美東週日上演
2022-05-16 07:39:03今年的第一個月全食將在美東週日晚上出現,而且是一次「血月」,人們將看到月亮發出猩紅色的光芒。
-
太空農業一大步 科學家首度用月球土壤種出植物
2022-05-13 19:43:51這是一小罐土壤,但卻是人類對太空農業知識的一大步:科學家首度利用阿波羅計畫中太空人攜回的月球土壤種植植物。
-
將音波數據聽覺化 NASA讓你聽到黑洞聲音
2022-05-12 21:43:55人們通常認為太空中沒有聲音,因為太空大部分都是真空狀態,但美國NASA日前釋出了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 將英仙座星系團中心黑洞的數據聽覺化的影片,將音波數據聽覺化,讓你聽到黑洞的聲音。
-
怕扛不住制裁?中國大疆暫停俄烏兩國業務|寰宇掃描
2022-04-27 21:12:23屢被點名協助俄羅斯的中國無人機公司──大疆科技,週二表示,將暫停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業務,這也是自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第一家宣布停止對俄銷售的大型中國公司,而大疆曾遭烏克蘭官員指責向俄羅斯洩露了烏軍的數據的。與此同時,美國正夥同盟友對俄羅斯實施廣泛制裁,迫使普丁結束戰爭。
-
國際太空站首批民間太空人濺落佛州外海 寫下新頁
2022-04-26 15:16:443名富商和1名前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太空人在國際太空站(ISS)待了超過2個星期後,今天濺落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外海,寫下商業太空飛行的里程碑。
-
花16億抵國際太空站 首批全民間太空人身負重任
2022-04-10 18:38:03第1批全民間太空人團隊今天抵達國際太空站(ISS),來自新創企業「公理太空公司」(Axiom Space Inc.)的4位成員,將在停留太空站期間執行25項任務。
-
冥王星發現冰火山 科學家:或有生命存在
2022-04-07 21:43:29科學家最近分析美國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於2015年7月近距離飛躍冥王星所拍攝的照片時,發現上面兩座山峰很特別,很可能是充滿冰雪泥漿的冰火山,而且很可能在近代都噴發過,因而推論冥王星有地下海洋,說明很可能存在生命。
-
低軌衛星竄起!英歐覓俄國之外替代方案
2022-03-19 15:10:49俄烏戰火延燒,波及國際太空計畫,俄羅斯召回技術人員、拒絕發射已排程的太空任務,使得歐洲的火星探測計畫延期,低軌衛星發射部署受阻。而這次戰爭,馬斯克及時提供星鏈給烏克蘭,協助其與外界聯繫,讓全球看到低軌衛星通訊的重要性。
-
成功預測太陽風存在 天體物理學泰斗帕克94歲逝
2022-03-17 16:18:21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表示,天體物理學家帕克與世長辭,享耆壽94歲。帕克曾用數學方法成功預測「太陽風」存在,也就是從太陽向外高速放射的帶電粒子流。
-
低軌衛星俄烏戰中竄起 英歐覓俄發射替代方案
2022-03-15 20:55:33歡迎回來。俄烏戰火延燒,波及國際太空計畫,俄羅斯召回技術人員、拒絕發射已排程的太空任務,使得歐洲的火星探測計畫延期,低軌衛星發射部署受阻。而這次戰爭,馬斯克及時提供星鏈給烏克蘭,協助其與外界聯繫,讓全球看到低軌衛星通訊的重要性。
-
月球剛被太空垃圾撞出一個大坑
2022-03-12 14:43:26美國東部時間4日上午7點多,中國火箭一節重達4噸的廢棄助推器以5,800英里的時速撞上了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一個直徑大約65英尺寬的新撞擊坑。
-
研究發現:月球南極水坑內物質來自彗星
2022-03-05 15:17:03月球南極地區有不少撞擊坑,裡面有豐富的固態水和一些揮發物。比如卡比厄斯環形山(Cabeus)、艾特肯盆地(Aitken basin)等。一份新研究揭示,月球南極附近一個撞擊坑內的固態水以及裡面鎖定的揮發物,是以前彗星撞擊月球留下的物質。
-
中國火箭殘骸成太空垃圾 下月撞擊月球
2022-02-19 15:12:01美國天文學家日前預測,SpaceX獵鷹9號火箭的殘骸即將在3月4號撞上月球背面,不過天文學家仔細比對後改口,這個不明物體,更有可能是中國2014年發射的長征3丙火箭。
-
台灣參與開發立方衛星 印度發射成功
2022-02-14 09:52:31由台灣、印度和美國三方高等學府合作研發的立方衛星INSPIRESat-1,今天清晨在印度發射成功,進入525公里高空的低地球軌道執行科學探測任務。
-
跟普丁會晤前 馬克宏拒病毒檢測 不想留DNA|寰宇掃描
2022-02-11 21:11:39 -
好萊塢災難片名導新作 「月球隕落」驚奇揭密
2022-02-10 21:29:20好萊塢科幻災難片「月球隕落」,由拍過《明天過後》、《2012》的名導羅蘭艾默瑞奇執導,描述月球直撲地球而來,引發滅絕危機。
-
國際太空站運作至2030年底 將墜南太平洋無人區
2022-02-03 15:02:22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新發布的未來計畫,國際太空站營運至2030年底後,將墜入太平洋的偏遠地區「尼莫點」(Point Nemo),人稱「太空飛行器墳場」。
-
世界最強大 韋伯太空望遠鏡完成部署
2022-01-15 15:34:56接替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繼續探索太空的韋伯望遠鏡,號稱是目前 世界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去年12月25日在發射升空後,「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摺疊主鏡已經在上周日完成展開,結束 NASA 有史以來最複雜的太空部署任務,團隊現在正將注意力轉向引導望遠鏡至最終目的地。
-
韋伯望遠鏡關鍵光學技術 台灣工程師奠基礎
2022-01-10 16:26:17去年耶誕節成功升空的韋伯太空望遠鏡,規模與複雜度堪稱史上最大,其中還乘載了一位台灣工程師莊文献的貢獻,16年前他的研究成果為一項關鍵光學技術奠下基礎。
-
韋伯望遠鏡完成部署 NASA:令人讚嘆的里程碑
2022-01-09 13:30:03世界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韋伯太空望遠鏡」今天張開最後一片黃金鏡片,準備開始研究宇宙歷史的各個階段,為期兩週棘手的部署期正式宣告完結。
-
史上最強韋伯望遠鏡升空!探尋宇宙起源
2022-01-08 15:41:09原定2007年就要發射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因技術問題數次延後,終於在2021年12月25日,從南美洲東北海岸發射升空,而與哈伯太空望遠鏡繞地球軌道運行不同,韋伯將環繞太陽軌道運行,預定明年6月起開始運作。科學家希望它能帶回新線索,讓學界對宇宙和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起源有更進一步了解。
-
韋伯太空望遠鏡成功張開遮陽罩 達關鍵部署里程碑
2022-01-05 11:40:14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表示,韋伯太空望遠鏡今天完全展開如網球場大小的遮陽罩,為讓研究宇宙歷史每個階段的任務得以成功,這是韋伯望遠鏡在部署上的關鍵里程碑。
-
準備接觸外星人 NASA招募24名「神職人員」
2021-12-29 21:01:54人類在發現外星人後會有怎樣的反應?美國太空總署NASA,特別請來神職人員和宗教專家,幫忙一項新的研究。
-
韋伯太空望遠鏡升空 NASA:讓人讚嘆 確實是耶誕
2021-12-26 13:58:16因技術問題數次延後,世界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今天升空,前往距離地球150萬公里遠的目的地,預定明年6月運作。
-
NASA送大禮 人類最大望遠鏡聖誕升空
2021-12-25 20:48:35歡迎回來,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在聖誕節當天將送上大禮,史上最強大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確定在12月25日發射升空。
-
韋伯太空望遠鏡定耶誕升空 開啟天文探索新時代
2021-12-25 19:43:37史上最強大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因技術問題多次延後升空後,預定今天發射,前往距離地球150萬公里遠的目的地,開啟萬眾期待的天文探索新時代。
-
數十年磨一劍 NASA韋伯太空望遠鏡預計耶誕升空
2021-12-22 17:48:21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比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靈敏約100倍,部署後能讓天文學家史無前例地窺探宇宙初期形成的第一批銀河。以下是有關這座巨型太空望遠鏡的5件事。
-
太空旅行影響視力 科學家發明防眼疾太空睡袋
2021-12-18 15:26:48據美國NASA的檔案數據顯示,在國際太空站(ISS)生活超過六個月的太空人當中,至少有半數都出現視力減退的問題,表現包括 遠視,閱讀困難,甚至在工作的時候都需要同事的幫助才能進行實驗。因此,科學家發明了一種高科技睡袋,有助於防止太空人因為在無重力環境下生活而導致的眼疾。
-
夏季南極現日全食 永晝期大地陷黑暗
2021-12-18 15:26:42進入夏季的南極洲,從10月中旬到4月初,全天都有日照,屬於永晝期。12月4日,一個罕見的天文奇景日全食,出現在南極洲西部,黑暗降臨大地,達數分鐘之久。
-
NASA創人類歷史 航天器首次「觸摸」太陽
2021-12-16 07:36:29美國太空總署NASA 12月14日宣布,「帕克」太陽探測器,已完成了首次對太陽的「觸摸」。
-
NASA首射太空船撞小行星 預期航程10個月
2021-12-09 22:05:45美國航天暨太空總署(NASA)規劃多時的行星防禦系統測試,在11月23日晚上順利發射升空。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防禦系統,主要任務是測試當地球受到小行星威脅時,是否可以通過人工干預將迎面飛來的太空岩石撞離軌道。
-
近乎完美發射!SpaceX再送NASA太空人
2021-11-25 21:12:53在11月10日晚上10點,美國獵鷹9號火箭,乘載著四名太空人的「乘龍」太空船,於佛羅里達州成功發射,經歷22小時的飛行,太空船已成功抵達國際太空站(ISS),四名太空人將在此展開為期6個月的科學任務(Crew-3)。
-
中共想入CPTPP 墨國官員:不會為此降低標準|寰宇掃描
2021-11-24 21:11:17中共在9月16日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墨西哥經濟部負責外貿事務的次長莫拉(Luz Maria de la Mora)22日表示,CPTPP不會因為要納入中國,就降低相關規定的標準。澳洲總理莫里森更直言,CPTPP加入標準很高,申請加入的國家,「不應該有脅迫貿易夥伴的記錄」。
-
NASA最狂測試 將發射太空船撞小行星
2021-11-20 13:44:45預防「彗星撞地球」,美國航天暨太空總署 (NASA) 先發制「星」,計畫在11月下旬 (暫定11月24日) 發射太空船執行撞擊小行星任務。這是NASA行星防禦系統的第一項測試任務。執行這項研究任務的目的是想知道有沒有機會與能力讓可能與地球發生碰撞的小行星偏轉,改變小行星的軌道,避免地球被行星撞擊。
-
在太空種出辣椒!國際太空站品嚐現做墨西哥捲餅
2021-11-11 22:14:44NASA太空人近日在國際太空站採摘了第一批辣椒。據稱,這是到目前為止人類在太空站進行過最複雜的植物實驗之一。
-
SEMI:2021第3季全球半導體矽晶圓出貨續創高 |財經100秒
2021-11-05 12:50:15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統計,第3季全球半導體矽晶圓出貨達36.49億平方英吋,較第2季再增加3.3%,續創歷史新高。
-
德國新議會開議 梅克爾正式卸下16年總理|寰宇掃描
2021-10-27 20:54:39德國上月舉行第20屆國會大選後,新國會10月26日首次舉行會議,選出社會民主黨(SPD)巴斯擔任新議長。而總理梅克爾也在會議上,從總統史坦麥爾手中接下解除職務證書,正式為她近16年的總理生涯劃上句點。
-
澳洲潛艦軍售後 拜登馬克宏通話談印太合作|寰宇掃描
2021-10-23 21:00:28美國總統拜登與法國總統馬克宏22日通電話,談到加強歐洲防務,同時確保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互補,以及在非洲和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合作。這也是澳洲上個月取消向法國下訂柴電潛艦的合約,改與美方合作後,兩人首度交談。
-
美軍推動極音速武器計畫 單日成功進行3項測試
2021-10-22 09:47:10美國總統拜登表態對中國的極音速武器感到憂心之際,五角大廈指出,美國海軍與陸軍昨天成功進行3項極音速武器零件原型的測試,這些測試將為發展新武器提供資訊。
-
俄羅斯搶先一步 將開拍首部太空電影
2021-10-09 14:33:12好萊塢電影- 不可能的任務系列影片 主演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先前宣布,將與NASA及Space X合作首度 上太空拍電影,不過這個計畫,被俄羅斯搶先一步,俄羅斯37歲女演員尤莉亞 沛蕾希德(Yulia Peresild)和38歲導演克里姆施朋科(KlimShipenko)已經捷足先登,搶先美國開拍全球首部太空電影。
-
NASA發表數位互動漫畫 搭配AR技術帶讀者賞月
2021-10-02 15:24:46美國太空總署(NASA)日前發表了第一本互動式漫畫《First Woman》這部漫畫最特別的就是,讀者可利用增強現實(AR)技術,透過手機程式獲得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全球網友都能在 NASA 官網免費閱讀和下載。
-
SpaceX「全平民」太空「旅行團」安全返回地球
2021-09-25 15:14:56SpaceX公司首次全民間太空之旅在9月18日傍晚成功落幕。乘坐龍飛船的四名太空遊客都是業餘宇航員,此次在地球軌道上三天的旅行,遠遠超過今年早些時候維珍銀河和藍色起源的載人之旅。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