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兩友邦遭中共強挖 日本網紅超關注!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09 月 24 日訊】好,那麼台灣日前接連失去兩個邦交國,索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轉而與中共建交,引發國際關注,不僅美國議員與歐盟挺台灣,一位日本網紅也在斷交當天,發布影片,表示中共是有意打壓影響台灣2020年的總統大選。
KAZUYA Channel(2019/09/20):「(中共)跟太平洋島嶼建交除了有打壓台灣的意圖以外,也有要與美國、澳洲以及日本對抗的意思,明年一月將迎來台灣的總統大選,因此中共才一口氣發動攻勢。」
KAZUYA Channel(2019/09/20):「關於日本跟台灣斷交然後與中共建交,當然是有實質上的外交助益,但其實是以顧慮到中共為前提吧,說實話如果台灣真的被中共併吞了,日本也不會安全到哪裡去,所以是不是不要有過多的干預比較好呢。」
面對台灣的外交困境,許多日本網友也紛紛在影片下方留言為台灣加油打氣,表示很感謝台灣 總是對日本伸出援手,以後也將會一直 支持台灣。
相關新聞
-
日防長挺台:日軍抗共機 出動次數勝過冷戰時期
2020-09-10 13:15:51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昨天晚上參加美國智庫主辦的線上演講會。他表示,近年來,日本航空自衛隊為了應對中共戰機,90天內就出動177次,幾乎每一年出動700次,比冷戰時期還要多。針對,中共威脅捷克議長訪台一事,河野太郎公開譴責,並說,不只捷克人震驚,日本人也震驚。
-
美英加日都收到不明種子 憂外來物種破壞環境
2020-08-11 19:03:43歡迎回來,帶您關心,除了台灣之外,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日本,都有民眾收到來自中國的不明種子。美國更是全國5州都有民眾收到種子。目前,各地官員都已經呼籲民眾不要種植,已免外來物種入侵,破壞當地環境生態和農作物。
-
福島核災10年.台韓中仍有核食爭議 日外相:全力解決
2021-03-11 20:14:21好的,繼續來看,十年前的日本311大地震,造成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核災。當時許多國家都禁止福島等地食品,雖然許多國家陸續解禁,但台灣、韓國、日本至今都沒有開放。對此,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今天表示,將基於科學根據,盡全力推動各國廢除限制,希望能盡早擴大日本農林水產品的出口。
-
美國人好感度調查 台灣72%排第八 對中創新低
2021-03-03 07:53:38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調查,在列出的18個國家中,美國人對加拿大、英國和法國的好感度最高,分別有92%、91%和87%。至於台灣則排第8,好感度達72%。而中國則是降到空前新低,從1年前的33%,又下降13%跌至20%,在18國中,僅高於伊朗13%和北韓11%。而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美國人則高達79%,蓋洛普認為,由於人們認知到疫情起源於中國,導致美國人對中好感度大幅下降。
-
拜登外交演說提中國四次 日副防相提醒守諾支持台灣
2020-12-29 14:34:56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兒子,韓特拜登,被揭露在中國有腐敗醜聞。拜登周一發表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講話,其中提到中國四次。先前,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曾向國際媒體表示,拜登並沒有對台灣有明確政策,呼籲應「堅定」支持台灣。
-
歐美聯手抗共!歐盟議員當中共大使面批軍事威脅
2020-09-22 20:40:17再來關心,歐洲對中政策轉向,九月還將與美國合作,就面對的中國議題展開對話。21日,歐洲議會外交委會員召開視訊會議,中共駐歐盟大使張明也應邀出席。不過,會上有多名歐盟官員和議員,直接批評中共對台灣的軍事恫嚇。歐洲對外事務部亞太總司總司長維綱也直接說,歐盟與台灣的關係非常好。
-
彭博:中共越說台灣非國家 各國越把台灣當國家
2020-10-12 13:05:37彭博社11號刊登報導,標題為「中共堅稱台灣不是一個國家,開始引起反效果」。文中指出,中共越是向世界說台灣不是一個國家,北京的敵國就越把台灣當作一個國家來對待。除此之外,總統蔡英文在國慶日當天的演說也登上德國公共第一電視台晚間八點黃金時段《今日新聞》的報導!台灣駐德代表處在臉書上表示,33秒的報導包括所有重點關鍵字,包括台灣總統、兩國軍事緊張、台灣國慶日、對話、民主治理、中共武力威脅、中共戰機入侵台灣空域等。
-
夥伴.非從屬中共!薛瑞福透露川普對台重要轉變
2020-11-20 21:08:09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稱「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受到各界熱議,美國前國防部官員薛瑞福,19日在華府智庫表示,在自己任內時台灣被由中國的附屬關係,轉入美國的東亞盟友夥伴關係,有助美國對台軍售正常化、有利協防台灣;並且強調,川普政府對台不再視台灣為中國問題的一部分,是重要的觀念改變。
-
全球逾億人確診 WHO把台灣列共產中國遭抨擊
2021-01-27 13:03:58疫情升溫,全球確診人數破億,然而,WHO西太平洋區整理各國確診數,卻把台灣歸類於共產中國之下,台灣網友洗版留言,表達不滿。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近期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中共將挑戰拜登政府,看是否能找到軟肋,繼續找到向台灣施壓的途徑。
-
支持者盼對中共強硬!安倍指示優先開放台灣
2020-07-14 13:11:35隨著疫情趨緩,日本先鬆綁商務人士入境,首批與越南、泰國等4個國家協商,第2批將於本月中旬起與中國、韓國、台灣等10國進行協商。日本朝日新聞13日報導,多位政府相關人士透露,日本政府在考慮第2波鬆綁入境對象時,首相安倍指示「要優先對台灣鬆綁入境」。
-
【直播回放】中華民國109年國慶大會 新唐人全程直播
2020-10-10 11:50:16今年國慶以「2020民主台灣 自信前行」為主題,主視覺設計以「聲音」的聲波線條為設計核心,象徵台灣藉由多元聲音彼此間的交流、融合,造就了民主的進步!
-
美籲日韓挺台港 日閣員:造戰機防台灣釣島出事
2020-11-17 20:13:56日本政府週六(14日)審查預算,前防衛大臣、現任行政改革大臣河野太郎(14日)指出,考慮到中共的行動,有必要向國民說明,「發展國造次世代戰機,要如何預防台灣或釣魚台發生緊急事件」。
-
中共《海警法》允動武 實施後船首進釣魚台海域
2021-02-06 20:15:05中共人大常委單方面通過「海警法」後,從2月1日開始實施,允許中共海警局對外國船舶使用武器,並於今早6時派遣4海警船在釣魚台列嶼周邊海域航行,其中2艘進入釣魚台海域,為中共「海警法」實施以來首次。對此,日本海上保安本部遣巡視船前往警戒,並對當事中國船隻表達強烈警告,要求對方即刻離開。日本政府則將首相官邸危機管理中心的「情報連絡室」轉換成「官邸對策室」,持續收集相關情報與警戒監視事件動向。日中雙方3日以視訊會議展開「海洋事務磋商」,日方就已表達,不能容許以違反國際法的形式適用。
-
澳前眾院議長:台海牽動澳國安 拜登上台或旁觀
2020-11-07 20:39:38澳洲前眾議院議長畢紹普警告,澳洲及國際社會必須密切注意新任美國總統就職前的台海局勢,因為如果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他將對中共對台動武坐視不管;中共對南海做了甚麼事情,他也不會有甚麼反應;那麼中共對澳洲的威脅將是巨大的。
-
美日官員下周或訪台 陳時中:外交泡泡運作成熟
2020-09-11 20:09:10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可能下周17到19日訪問台灣,主持台美經濟商業對話;總統府沒有證實,只表示持續磋商。還傳出,日本前首相森喜朗,18日將再包機來台,出席前李登輝19日的告別式。今天(11日),台灣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回應媒體,說明外賓來訪的防疫規劃。
-
川普魅力橫掃越南 辯論後翻轉佛州機率大增
2020-10-24 20:37:06美國總統大選倒數,川普週五前往家鄉佛州造勢,並將順道投下他的大選票。根據《拉斯穆森報告》中川普在關鍵搖擺州佛州民調拿下49%,略勝對手拜登三個百分點,而川普去年的訪越之行,也意外獲得越裔美國人的大力支持。
-
美防長抵東京!與布林肯將在日本2+2會談 威懾中共
2021-03-15 20:14:33火線新聞,馬上帶您關心國際焦點,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13日啟程,展開上任以來首次外訪。今天下午已經抵達日本東京。接下來3天,他將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日本及韓國的外交部長及國防部長進行2+2會談。而美日的第一場,明天16日就要正式登場,預料將觸及,確認共同對抗中共的態勢,以及北韓核威脅等議題。
-
鳳梨再現台日友好 吳釗燮:感謝用日幣下架台水果
2021-03-10 21:20:19台灣鳳梨在日本爆紅引發搶購潮,日本超市席捲一空、一顆難求的照片在網路流傳。中華民國外長吳釗燮表示,感謝日本民眾用日幣下架了台灣水果。英語雜誌創辦人彭蒙惠認為,即便中共不承認,但大家都消費台灣鳳梨,台灣人要對自己有信心。
-
說真話就面臨危險!BBC記者籲不要忘記勇敢中國人
2021-04-02 21:09:20再來看到,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沙磊,因長期報導中國人權相關議題,遭受中共當局施壓和威脅,不得不離開中國,帶著家人遷往台灣。BBC聲明,沙磊仍是他們撰寫中國新聞的記者,沙磊也在今天,發布了抵台後的第一篇文稿,文中提及長期受到中共當局壓迫,仍勇於講出真相的中國人民,不該被世界忘記。
-
中共擋台鳳梨進口 蘇揆祭3招喊賣3萬噸到他國
2021-03-01 20:11:51再來聚焦,中共單方面宣布禁止我國鳳梨進口,外界也擔心,影響其他水果出口,農委會表示,雖然國產水果有9成都是內銷,但出口的水果卻有8成都是銷往中國,為了降低農產品外銷過度集中單一國家風險,已積極輔導業者開拓新市場,包含針對不同市場提供海外拓銷獎勵。去年水果外銷香港、日本、韓國等市場,都比前年成長許多,其中外銷美國成長了210%。個別品項方面,?梨、柚子等出口到中國大以外市場,也各成長了一倍多。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臉書表示,政府這次出資新台幣10億元,要透過多元行銷、國內行銷、多元加工等方式,替更多農民打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