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空貨櫃 洛杉磯港船隻擁堵現象改善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1 月 17 日訊】來關心國際塞港情況緩解,美國官方表示,近幾週的洛杉磯港口積壓問題,有顯著改善。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塞羅卡(Gene Seroka)與美國交通部長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於週二(16日),通過線上會議,探討了供應鏈和港口擁堵問題。
塞羅卡表示,近期積壓的空貨櫃減少,港口擁堵問題有所改善,並且全部進口量下降了約25%。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 Gene Seroka:「碼頭的舊貨物減少了29%,而花費三週的船隻已經到達並返回亞洲,這是一個好兆頭,表明我們將很快開始在那些停泊的船隻上卸貨。」
他指出,在經濟復甦下,大量貨船從亞洲抵達美國。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 Gene Seroka:「我們平均每月約有35萬個空貨櫃,從洛杉磯港返回亞洲。每週大約有9萬次,與去年的回購數量相比增長了大約30%,開始隨著重要的激增而達到頂峰。」
消息顯示,全美有40%進口貨物,來自洛杉磯港和長灘港。雖然港口積壓加劇了節日貨物短缺的擔憂,但塞羅卡表示,港口仍在運送創紀錄的貨物。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 Gene Seroka:「我們在6月開始看到聖誕節和節日商品通過碼頭,比以往在8月底和9月初看到的要早得多。因此,我認為庫存在增加,這對我們美國消費者來說是更好的選擇。」「我們傾向於繼續卸載船隻,把空貨櫃運出去,才能有更多空間加速卸貨或進口到市場。」
除了南加有8千個倉庫職缺,塞羅卡希望創造更好、更專業的卡車司機社群,提高應徵意願,解決人力缺乏的現況。
週一(15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的1.2萬億美元基礎設施法案中,加州將獲得超過450億美元的資金,預計能幫助聘請更多卡車司機。
新唐人記者 郭約希 洛杉磯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
上海爆疫!加劇中國塞港 恐危及全球供應鏈
2022-01-14 22:02:27中國港口城市接連爆發Covid-19疫情,包括寧波、深圳和天津。而上海也在這個星期傳出有人確診,上海市內多個地區都實施封鎖、控管。而上海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貨櫃港口,疫情爆發讓外界擔憂,全球供應鏈的問題會更加嚴重。
-
中國復工出貨遞延效應、美國塞港 將是供應鏈災難
2022-05-02 17:01:16上海疫情封控期間,遞延累積的貨運需求也越大。有業界人士分析,一旦中國解除封鎖,對商船需求會急速增加,大量貨物運送攀升,造成的全球塞港將會比去年嚴重,再加上遇到美國零售商補庫存期間,若美西碼頭工人換約談判不順利導致罷工,恐會是供應鏈的一場災難。
-
應對供應鏈危機 拜登宣布洛杉磯港口不間斷運作
2021-10-14 13:30:29再來聚焦全球供應鏈危機,10月13日,美國拜登與產業領袖會晤,並宣布新政策,解決貨運問題。
-
陸復工效應+美東西碼頭塞港 恐成供應鏈災難
2022-05-02 17:34:07全球大塞港的情況將再次上演嗎?海運業者分析,由於中共防疫封控期間,貨櫃和船運運價持續受壓,隨著中國大陸復工,一旦累積的訂單重啟出貨,大量船隻將湧進美國西岸港口,造成全球塞港壓力升高,影響會比去年還要嚴重。再加上遇到美國零售商補庫存期間,訂單持續湧入亞洲、運力再度吃緊,如果美西碼頭工人換約談判不順利導致罷工,將會是全球供應鏈的一場災難。
-
緩解供應鏈問題 拜登宣布新措施
2021-11-01 10:32:40供應鏈問題導致美國經濟復甦減緩與物價上漲,面對國內越來越多抱怨,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在義大利羅馬與20國集團(G20)領袖會面後,宣布緩解全球供應鏈塞車的新措施。
-
解除聖誕供應鏈危機 拜登:貨架上不是空的
2021-12-23 22:16:59歡迎回來,聖誕節即將到來,美國總統拜登。22日與供應鏈工作組成員召開會議,表示供應鏈危機已經化解,貨品都在架上,不過聯邦快遞執行長則指出,供應鏈問題並未完全解決,但仍對聖誕旺季表示樂觀。
-
拜登強調「讓台灣決定」拜習會後美中台走向?
2021-11-17 13:13:38新聞開始先來關心,拜習會落幕,美國總統拜登在出席活動時,他強調,美國明確支持「台灣關係法」,提到台灣時,拜登說「它是獨立的,由它自己做決定」。
-
拜登將赴G20峰會 習近平仍不踏出國門
2021-10-27 22:10:45G20二十國會議30日將在羅馬登場,美國總統拜登、法國總統馬克宏都將出席峰會,而習近平則是繼續缺席。習已經有超過1年9個月未踏出國門,創下G20領袖最長紀錄。白宮證實,拜習兩人將在年底前,安排雙邊視訊會談。
-
零售巨頭自己租船運貨 全球供應鏈塞港難解
2021-10-15 21:58:41全球供應鏈危機未解,由於消費商品需求旺盛、勞動力短缺、疫情,加上颱風攪局帶來的骨牌效應,導致從美國、深圳到越南、釜山等全球重要港口阻塞,供應鏈打結問題雪上加霜。在白宮提出對策幫助緩解供應鏈瓶頸後,一些零售商巨頭也自行租船運貨,希望能避開堵塞的港口,確保年底的購物旺季銷售。
-
防外國企業滲透 澳洲公布「關鍵科技清單」劍指中共
2021-11-17 21:55:00日澳外長在16日拜習會當天,剛就推進Quad四方機制達成一致。隔天(17日),澳洲總理莫里森宣布,澳洲將推動量子電腦、人工智慧以及關鍵礦物等9大領域的「關鍵科技清單」,以維護國家安全。澳媒評論,政府振興科技的目的在於反制中共。
-
法律挑戰強勁 拜登企業疫苗令或被永久叫停
2021-11-17 22:03:36美國各州持續有許多民眾集會,抗議地方或聯邦的強制疫苗政策。而在拜登政府針對私營企業的疫苗強制令,上週被聯邦上訴法院叫停後,原告律師表示,聯邦強制疫苗令,有望被永久叫停。
-
科技戰加劇?中共出口管制白皮書 專家:對供應鏈影響大
2021-12-30 14:10:44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調查今年下半年產業營運展望,除了製造業營運狀況有所改善,預期明年景氣情況會比今年更好,不過近期中共當局忽然出台所謂「出口管制白皮書」,有與會專家擔心,這恐怕會對供應鏈帶來巨大影響。
-
拜登面告習近平挺台自衛!強調「讓台灣決定」
2021-11-17 21:51:51新聞一開始,先來關心,拜習會落幕後,美國總統拜登出席活動時強調,美國明確支持「台灣關係法」,拜登說「她是獨立的,由她自己做決定」,又一次對台灣表態,引發熱議。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透露,拜登也當面提醒習近平,別忘了他曾以參議員身分投票支持台灣自我防衛。
-
拜習會談近四小時 涉眾多議題但無突破
2021-11-17 08:59:45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美國總統 拜登和中共國家主席 習近平,在昨天(16日)上午,進行了近4個小時的視訊會談,拜登在公開會議時間時談到,人權、經濟和開放印太三個關鍵字,但包括閉門會談在內,雙方許多議題仍存在分歧,被認為難有突破;針對台灣議題,美國「強烈反對」破壞台海穩定的「單邊作法」。
-
拜習會未緩緊張 美專家:習把國內事務看首位
2021-11-17 12:55:18拜登與習近平昨天進行視訊會談。從美中兩國官方發布的訊息來看,拜登和習近平是各說各話。美國智庫專家認為,本次談話並不會緩解雙方緊張態勢,習近平仍把國內事務看作首位。
-
華府智庫:晶片實力強 「台灣真的很重要」|財經100秒
2021-12-06 13:33:55《華爾街日報》報導,截至9月底的1年間,台灣對美出口金額達720億美元,創下紀錄,睽違5年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也在今年復談,布魯金斯學會學者何瑞恩表示,台灣擁有的晶片生產地位將讓台美關係將更加緊密,他說,台灣真的很重要,拜登政府應該持續深化台美2國關係。
-
鴻海威州投資達標 3年來首獲美國補貼|財經100秒
2021-12-23 13:20:54威斯康辛州日報周三 (22 日) 報導,富士康有資格獲得威斯康辛州將近 3000 萬美元的租稅優惠,這是鴻海廠房從 2018 年在威州動工以來首次獲得州政府補助。
-
洛杉磯鐵路竊盜猖獗 貨運列車洗劫亂象
2022-01-29 15:38:53美國洛杉磯的鐵路竊盜案在過去幾個月來不斷上升,竊賊盯上載滿包裹的貨運列車,在偷完後把包裝紙箱和不好脫手的商品隨意丟棄,導致鐵軌周邊一片狼藉。
-
日本福島強震影響半導體廠 環球晶短暫斷電|財經100秒
2022-03-17 13:17:21日本福島外海7.4地震,並造成日本多處停電,震區內不少半導體廠,面臨停電達3小時才復電,包括瑞薩、環球晶都表示,設備正全面檢查中,確認無損後將陸續恢復生產。環球晶強調,這起事件對公司財務及業務並無重大影響。
-
美推動「友岸外包」新貿易模式 台廠成要角
2022-05-17 17:17:47外媒華爾街日報報導,烏俄戰爭與中國防疫封鎖,暴露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美國以及主要盟友,正推動一種新型全球貿易型態,名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方式,也就是將商業限制在互信國家之間,並降低對中國、俄羅斯依賴,我們請教資深分析師邱敏寬,未來國際供應鏈可能出現什麼樣的變化?台灣企業界如何因應這樣的挑戰?請教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