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供應鏈重組「中國+1」與「台灣+1」大不同!

【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3 月 28 日訊】全球供應鏈重組,許多跨國公司推行中國加一,不過也有部分國際大廠擔憂台海衝突,出現所謂「台灣加一」(Taiwan+1)的備案,我們請教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您怎麼解讀中國加一與台灣加一,二者背後脈絡意義?請教您看法。

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 顏慧欣:「

我想中國+1已經是大家現在國際上供應鏈重組的專有名詞,但是因為近來也有人提出台灣+1這個概念,那我覺得就是說從中文的角度,當然你會覺得這看起來好像是很類似的語詞結構,可是我會覺得千萬不要以詞駭意,因為這兩個是很明顯有不同的意義跟目的的。因為我們可以知道台灣+1,實際上那個思維是因為現在很多大家覺得,全球供應鏈常常會因為天災人禍而受到中斷。

然後我們簡單來講,單單前幾天突然在新加坡的霍倫撞到巴爾蒂摩,美國巴爾蒂摩這個大橋,實際上這個好像看起來是美國內部的市場,可是實際上巴爾蒂摩剛剛好是,美國東岸,東岸最大的港口,那一座橋又是美國東岸港口連接到內陸的,一個最唯一的陸運的通道,而且美國的東海岸港口,實際上是主要的進口汽車的主要的港戶,簡單來講單單這樣的一個事件,都會導致美國接下來可能不知道要花多久的時間,才可以再回復它正常的貨運物流。

包括了像之前蘇伊士運河,因為台灣的長榮海運塞港,然後包括像最近的這些紅海的這些危機,就是因為以巴戰爭,這些東西因為有太多這些事件。所以就很多的跨國企業而言,他們必須要去評估說,如果還有這麼多的這些事件,那這些事件一方面,會增加了這些很多的國際航運的不確定性,第二個一旦發生了這些事情,它可能就會導致它的整個航運大亂,譬如說他們可能現在就要繞道,繞到南非的豪旺角,這個會增加油錢增加戰爭的保險,是要增加很多的進口商的庫存。就是這些都是現在跨國企業,大家某種程度有更多所謂居安思維的考量,台灣+1就是這種居安思維的考量之下,而產生的一個概念。

也就是說台灣我們在東海岸,我們在這個亞洲地區,那我們在東邊這個地區,畢竟你很多東西要送到美國歐洲,都要經過我剛剛講的這些很重要的運河海峽,那所以對他們來說,我剛剛講的任何的天災人禍,都會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

所以就他們來講,他們會希望說,除了從台灣會繼續運送這些貨物以外,他們也要某種有一個安全,存量的概念,就是在他盡手可得的地方譬如說在北美地區,或者說比較接近北美地區的其他的地區,他們要比較有可以分散風險,多元佈局的概念。

那因此呢,希望不要所有的這個關鍵物品,譬如說像半導體,譬如說像這個電動車裡的先進電池,譬如說甚至像這些我們講的關鍵藥品啊,或者甚至像這些跟人命相關的這種,遺老素這些藥品的生產製造,不要全部都是來自於亞洲,或者不要全部來自於台灣希望有一點點分散風險,如果亞洲來這邊物流突然斷了,我至少還可以從其他地方進口,那我覺得台灣+1的概念,也就是來自於此,就是他們希望在台灣以外的地方,增加一個讓他可以垂手可得,比較接近,接近的地方可以拿到的安全存量。

那這個是台灣+1的概念,所以絕對不是因為台海有什麼風險,或者說接下來中國跟台灣之間,可能會發生戰爭,並不是要棄守台灣,並不是要去讓台灣的產業空洞化,而去提出了台灣plus,one,所以美國歐洲這些國家從來不曾說,他要跟台灣在技術上面科技上面分流,也沒有,沒有要以美國企業歐洲企業來取代台灣企業的概念,他還反而是邀請台灣的企業

到美國去到歐洲去設立一些局部的據點,然後可以在地的提供他們一些,他們所謂的安全存量的一些關鍵貨物。

但是中國plus,one就是他這個中國加一,完全不是這個概念,中國加一真正的目的,確實就是要跟美歐,就是要跟中國在,科技領域高科技領域做脫鉤,

因為他們覺得中國過去,這個搭便車,佔便宜,然後美歐跟他們分享結果反而中國現在趁機,利用這些科技做大,那所以呢,像這些領域,美國跟歐盟,所謂中國加一的概念就是,最終是走向,分流,所以,所以,這個,實際上就是,中國加一,跟台灣加一,最大的差別。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