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菱角栽種面積銳減 衝擊水雉復育

【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5 月 23 日訊】歡迎回來,台南官田區菱角栽種面積是全國最大,近年來雖然價格穩定,但生產過程得全靠人力,由於人口老化和缺工影響,讓栽種面積逐年銳減。而保育類的水雉鳥,也仰賴菱角田復育,卻遇上外來種泰國鱧魚等威脅,菱角農們擔憂官田菱角的未來。

菱角田裡,老婦人熟練的採收菱角,雖然是和稻子間作,不過官田菱角最多可以採收到七期,也是農民很不錯的收入來源,只是因為人力老化又缺工,找不到年輕人來採菱角。

農民 陳蘇阿梅:「真的很難請到工人,你要是找不會採的人來做,也是自己找罪受,現在年輕人不做這個啦,這要曬太陽年輕人誰要做這個。」

老太太的女兒,也是採菱高手,不過到此為止,蘇小姐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繼續做這種辛苦的工作。

農民 蘇小姐:「我從小看到大,然後我希望小孩子,是往科技方面去發展,不是往農業走,至少不用曬太陽吧。」

台南官田的菱角田,從20年前高峰期約有400多公頃,近年面積銳減,2020年剩下約300公頃,去年已經減少到212公頃,今年估計恐怕會跌破200公頃。

台南市官田區農會總幹事 林定億:「目前農會是透過產銷履歷,以及保價收購的方式,希望可以吸引一些青農返鄉務農,不然坦白說菱角這個區塊,是真的可以賺錢的,只不過是真的比較辛苦。」

另一方面,靠著菱角田復育的保育鳥類水雉,不只棲地減少,還遇上外來種的生物威脅,其中泰國鱧魚,對水雉的危害最大。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 李文珍:「水雉寶寶就在菱角田上頭行走,泰國鱧魚就躍出了水面,一口就吞掉了水雉寶寶,我們有一次最嚴重的時候是,我們有20巢(水雉),結果有一半都不見了。」

素有凌波仙子之稱的水雉鳥,在官田的菱角田裡,繁殖、育雛,優雅的姿態讓人著迷。一片芡實的葉子,就足夠支撐水雉和牠的巢。只是這一切,都得仰賴,有菱角田的生養。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