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史博館走入民眾日常 抓周、挽面常態化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9 月 15 日訊】人生的重要階段總有重要儀式,孩童一歲生日的抓周,女性結婚前的挽面,都是道地的傳統閩南民俗活動。抓周除了探索未來,也帶著父母對子女的祝福與期望;而挽面則是早期女性婚前的重要儀式,具有改頭換面、帶來好運之意。帶您到離島,體驗金門特有的閩南文化。

身著古裝,腳踩紅龜粿,這是閩南文化中特有的抓周祝福儀式。

金門縣婦女會總幹事 黃秀珍:「這個叫墊腳龜,這是外公外婆送來的。麵粉它會發酵,所以說,我們就是期望這個孩子能夠胖胖的長大。」

抓蔥了!父母開心有個「聰明」的孩子。琳瑯滿目的物品,算盤、書本、聽診器等用來測孩童未來的職業。而底下這條黑白格紋布是金門限定的「花帔」,在金門做為育嬰包巾已有八百年歷史。

在地文史學者 王添泉:「鋪花帔,花帔是我們金門的一個吉祥物,所以它能夠避邪,方方正正。」

另一頭,婆婆媽媽的臉上被塗抹了一層層的白色香粉,挽臉師傅口含棉線,左右手拉扯另外兩端,不一會兒工夫,臉上的老廢角質和細毛已被拔除。在早期,女性婚前「挽面」,象徵改頭換面、帶來好運。

挽面師傅:「挽一個人,如果說從頭到尾,最快也要四十分鐘。我從做少女就在家鄉幫人挽面了,多年來已經沒有人挽面了,很多年沒有挽了。」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 郭怡汝:「都會開放民眾來學習挽面的傳習課程,希望說大家不只是來體驗,他們也可以學到一些挽面相關的歷史,還有一些淵源,甚至一些如何去操作挽面的部分。」

邁入第十一個年頭的金門史博館,將常態舉辦「抓周」和「挽面」活動,要用接地氣的方式,走入民眾的日常,也邀請民眾走入博物館,體驗金門特有的閩南文化。

新唐人亞太電視 楊忠其 台灣金門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