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無人自駕巴士 東京市中心試行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01 月 05 日訊】為改善交通安全與便利性,全球已有不少國家正研究無駕駛運用的可能性。日本近年來也積極導入無人自動駕駛交通工具,以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同時還可節省人事及運輸成本。日前,無人駕駛的公車已在東京市區試行,到底可行不可行?一上路就知道!
你沒看錯,這輛紅色車身的小公車,是無人駕駛!(2017年)12月22日,無人駕駛巴士緩慢的在東京街頭進行首次試行。
這款巴士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確認自身位置,按指定路線行走,並結合了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和機器人技術,讓巴士能夠在沒有柵欄的公路上行駛,並且避開障礙物。
基於日本的交通法規,目前試駕僅限於部分路段。因此這輛公車還沒有正式註冊,也沒有車牌。
軟銀執行副總裁 今井康之:
「這與法規有相當關係。我認為從能力的角度來說,無人駕駛是可行的。但是基於規定,我們需要和當局討論這個問題,看看我們如何克服這些問題。」
無人自動駕駛的交通工具在各國推動下可望加速發展,在不久的將來,就有可能普及到生活中。下次到日本坐公車,上車時,不妨看看是否有運將!
剪輯 林雅紅
新唐人亞太電視 燕君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
無人車找到新出路 防疫期間遞送物資
2020-05-16 14:44:36在人際間的往來近乎停頓的疫情時刻,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卡車,紛紛從實驗室和停車場中駛向美國街頭,幫助運送日用雜貨、食品和醫療用品。這些無人車轉身成為投身社會公益的遞送工具,也找到另一種商業發展的可能性。
-
AI監控學生上課專注度 外媒實訪上海小學
2019-09-28 20:57:47有中國的小學,聲稱是為了提高成績,讓學生戴上監測腦電波的AI頭環,以便即時反映學生的專注力,同步報告給老師和家長。《華爾街日報》記者走訪上海一所小學,實地觀察小學生的生活,如何被AI改變。
-
誰來保護消防員?AI火場監視裝置即時通報
2020-03-14 14:58:11西班牙一家新創公司以新開發的火場監視裝置,贏得IBM 2019年 人道創新大獎。技術團隊應用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主動偵測環境風險,必要時可以即時將消防員撤離危險區域。為了驗證這套裝置的可行性,特別在一場嚴密控制下的森林火場中,讓消防員穿戴這項裝置實際上場滅火。
-
考古界終極法寶 AI修復古文物
2019-01-25 21:53:05考古學家往往要花上大量時間和精力,才能重塑文物原貌。以色列有研究團隊,研發出一款人工智能(AI)計算程式 ,只需要透過一塊殘骸,就可以重塑整件藝術品的原貌;根據計算程式產生的概念圖,考古學家能更準確及快速地把文物還原。
-
穿越英國370公里道路 成功挑戰全自動駕駛
2020-02-21 15:13:59這幾年,汽車製造商競相開發無人駕駛技術,顛覆人類的駕駛習慣與行車體驗。最近日產汽車開發的自駕車,在英國完成一趟370公里的旅程,這是自動駕駛汽車在該國進行的最長、最複雜的旅程。
-
AI線上聖誕老人 回答孩子18萬個為什麼
2020-12-05 15:40:22今年受到中共肺炎疫情影響,小朋友難以像往年一樣在購物中心和聖誕老人拍照互動。因此美國一家科技公司(Storyfile)利用AI人工智慧建立網站,讓小朋友可以在任何時間上線,和聖誕老人對話、問問題,過個快樂的兒童聖誕節。
-
機器人也能玩疊疊樂?誰敢來挑戰!
2019-02-19 21:41:25自從圍棋機器人打敗當今無數圍棋高手,AI領域的發展一直是熱門話題,現在連疊疊樂的世界裡,也殺出一個機器人高手。麻省理工工學院的工程師們開發出新的演算法,能透過視覺和觸覺反饋數據,讓機器人學習推、拉等物理技能,還能判斷移除哪個積木不會危及塔的穩定性。
-
外送員是機器人!俄國搶攻非接觸服務商機
2021-01-03 21:14:30俄羅斯網路服務公司在2019年底推出自動送貨機器人,搭上今年防疫期間,大眾對非接觸式服務的大量需求下,最近開始向莫斯科市中心地區的顧客客提供服務,配送小包裹和餐點。
-
狗狗在說什麼?南韓智慧項圈辨識寵物情緒
2021-01-29 12:02:49當狗狗用叫聲跟你講話時,常常讓主人摸不著頭緒,不知道牠到底想表達什麼?南韓一間新創公司研發出一款人工智慧項圈,能立即知道狗狗當下的情緒,幫助飼主理解聲音背後的含意,進行有效的互動。
-
Google叛國遭中共滲透? 川普:司法部調查!
2019-07-17 20:29:43再來關心,美國總統川普,要求美國司法部調查Google是否已被中共情報單位滲透。原因是日前,億萬身價的科技投資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指控 Google 與北京政府合作,認為 Google 應該以叛國罪 接受調查。
-
全面監控! 外媒實訪:AI 頭環走入中國小學
2019-09-24 21:20:21有中國的小學,聲稱是為了提高成績,讓學生戴上監測腦電波的AI頭環,以便即時反映學生的專注力,同步報告給老師和家長。《華爾街日報》記者走訪上海一所小學,實地觀察小學生的生活,如何被AI改變。
-
科技抗疫成功關鍵 杜奕瑾:台灣展現AI軟實力
2020-03-19 13:25:04台灣在中共肺炎疫情中,科技產業軟實力被國際看到,PTT創辦人杜奕瑾就表示,像是推動口罩實名制,還有催生病毒用藥,展現台灣軟體人才和硬體能力,科技部三年前啟動人工智慧科研戰略計畫,打造出兩千多位轉業領域人才,效應也逐步深入到各領域。
-
工研院攜手帆宣、佳世達 展示AI落地智慧製造
2020-10-14 13:19:03美中科技戰,外加中共肺炎疫情衝擊,2020成為台灣產業數位轉型重要一年,實際上不少MIT技術,已經導入業界,工研院周三舉行技術交流會,攜手知名設備業者,包括帆宣,還有佳世達,展出智慧製造、商務、醫療各項應用,一起來看。
-
換臉假影片流竄!學者憂淪為操縱民意工具
2019-08-06 21:06:23好的觀眾朋友,如果今天您在網路上看到了一段影片中,出現了你的影像,但是內容卻不是你曾經說過的話,你的反映會是如何呢?近年來有一項AI「換臉」技術,製造出了不少假影片,讓不少公眾人物甚至一般民眾都深受其害。而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到來,各界擔憂,這項技術很有可能淪為操縱民意的工具。
-
社媒封殺.FB爭議多 馬斯克槓祖克柏挑戰數位霸權
2021-01-16 21:34:57現在有輿論質疑,1月6號衝擊國會大廈的抗議者,使用的是谷歌旗下的YouTube、臉書以及其它平台。而因為社群平台所扮演的角色受到質疑,谷歌和臉書目前是陷入被動之勢,紛紛發聲明解釋,事件也引發全球首富馬斯克,再次槓上臉書,在1月6號國會事件隔天,馬斯克,在推特上發出一張梗圖,暗諷臉書是國會衝擊事件的元凶。其實,這不是馬斯克和祖克柏第一次針鋒相對。
-
美擬管制14類新興技術出口 斷中國製造2025?
2018-11-20 07:55:24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署19日發佈出口審查管制框架,列出14類領域,向公眾徵詢意見。包括,生物技術;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定位、導航和定時技術等等,外界認為這可能是要斷中國製造2025生路。
-
「無人計程車」全球首例!Waymo美國上路
2018-12-17 21:53:55經過10年測試,Alphabet公司旗下的Waymo,向無人駕駛汽車領域再邁進一步,在鳳凰城推出全球第一個付費無人計程車服務,收費與Uber差不多。初期,車上都配有安全駕駛員,應付緊急狀況。
-
工研院拓4大領域 人工智慧工業應用搶商機
2019-03-16 15:04:43再來關心,AI應用,已經成為科技界一大產業趨勢,如今也成了醫療助手,和各行各業的小幫手,協助處理現在產業遇到的各種問題,帶您看到,工研院在本週推出四大領域AI智慧應用,產業結合在地供應鏈,將提升台灣的競爭力與機會。
-
微軟新創加速器啟動 AIoT技術盼拋磚引玉
2018-11-19 20:25:09接著帶您關心,台灣的新創能量一直以來被產業界看好,台灣微軟就在今天宣佈,新創加速器正式啟動,希望能提供台灣的新創團隊雲端平台服務,協助團隊與產業、政府機構的客戶對接,並且連結全球的加速器,讓台灣新創走向國際。
-
AI智慧革命將「落地」 工研院展四大應用搶商機
2019-03-14 12:57:52財經消息來關心,AI應用可說成為科技界一大產業趨勢,如今也能成為醫療助手,和各行各業小幫手,協助處理現在產業遇到的各種問題,工研院今天推出四大領域AI智慧應用,專家指出,產業結合在地供應鏈,將成為台灣機會。